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关诺贝尔文学奖提名问题,近一时期被众多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台湾作家李敖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资格炒了一阵子,且被质疑之后,很快又传来巴金拒绝角逐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据《收获》杂志主编李小林  相似文献   

2.
我早就想读一读台湾李敖先生作的、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北京法源寺》一书,直到最近才买到此书,通读一遍,如愿以偿,不亦快哉! 此书是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0年3月出版发行,北京忠信诚胶印厂印刷的。从装帧、印刷、  相似文献   

3.
前一段,李敖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消息传得满天飞,近日,巴金受邀竞争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一时又被广为传播。据称,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家提名委员会主席团的王海龙从纽约致信作家赵本夫,称该团4月10日起草并通过了致巴金的邀请及致敬信,恳请他接受邀请,角逐诺贝尔文学奖。然而27日,巴金家人却告知,巴金及其家人对此事并不知情,他们甚至推测:“这可能是造出来的消息。” 28日,巴老的女儿、《收获》杂志副主编李小林在和一位记者通话时说,巴老即使获得提名,也决不会参加。  相似文献   

4.
2004年3月8日,李敖加盟香港凤凰卫视主持《李敖有话说》。“敖乐配”标志着李敖符号和凤凰卫视媒体组合的新符号的诞生。罗兰·巴尔特早已发现了符号二层组合衍生新意义的奥秘:带有原来意义的事物和相关元素重新组合后,会产生更加丰富的意义,而原来的意义并没有完全消失,而是以保留或者转化的方式部分甚至全部存在。所以,李敖符号和风凰卫视符号的组合,是一次多种意义被激活的组合,而这种组合进而产生了新的意义和巨大影响。从书中李敖到电视李敖,李敖符号具有的内涵不断膨胀和扩张。“电视表演家”和单人脱口秀天才等新美誉;中式服装等新造…  相似文献   

5.
《李敖档案》窦应泰编著九州出版社2005年9月书中80%主体内容为李敖自述。本书以档案、述评、自述、纪事、语录等素材形式,从政治李敖、文章李敖、情感李敖、争讼李敖、炼狱李敖、生活李敖六个视角解读李敖跌宕起伏的传奇经历。书中配有200多幅李敖照片、签名、印章、名片及大量珍贵的背景图片,首次公布了李敖的写真照片,是李敖授权的内容最为全面的个人传记类图书。选题点评:大才子李敖笑傲台湾文坛五十余年,学贯中西,桀骜不训,两度入狱,抗志不屈,一身傲气,极富个性。李敖多年来“反独促统”,自称是真正的红色作家。作为一个多产作家,他博…  相似文献   

6.
今年满60岁的台湾作家李敖,自编了《李敖大全集》,并将于今年11月交由荣泉文化事业公司出版。这套书为精装本,共20册,收全了李敖执笔以来所有发表的和未发表的以及所有被查禁的著作,涉及的内容和文体有:思想、历史、自传、人物、小说、杂文、随笔、评论、札记、书信、谈话、演说以及诗歌等。李敖的多部著作曾被台湾当局查禁,他的消息和姓名也曾多年不能出现在媒体上。此次他推出自选作品集,估计会受到读者欢迎。  相似文献   

7.
<正>按照诺奖将被保密50年原则,到今年,截至1962年所有关于诺贝尔文学奖奖获得者的提名和选择信息已达到可以公开的时限。记者昨天从诺贝尔官网获悉,中国哲学家、文学学者胡适曾于1939年被地理学家、探险家、瑞典学院成员斯文·赫定提名;1940年,作家林语堂被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赛珍珠和斯文·赫定同时提名;1950年,赛珍珠  相似文献   

8.
李敖的神州文化之旅喧腾了几多时日,终于渐次平静下来。其间,好几家报社记者打电话来询问对李敖大陆之行的看法,因为我在2005年上半年出过一本《与李敖打官司》的书。这本书透过二十多年前台湾《文星》杂志老板萧孟能与李敖的一场财产官司,向大陆  相似文献   

9.
港澳台之窗     
再见李敖侠骨柔情的又一力作《李敖快意思仇录》最近出版 台湾金石堂《出版情报》今年9月号在“焦点读物”栏发表该刊主编彭世珍一文,介绍由商周出版公司最近出版的《李敖快意恩仇录》。文章说,看过《李敖回忆录》的读者对于书中李敖坦白的自述,应该都记忆犹新,他要骂即骂,要褒即褒的行事风格,让人读来畅快淋漓。但是作为批评家,30万字的《李敖回忆录》实不足  相似文献   

10.
红透西方的中国女作家蒲卫宁本世纪以来,用英文写作而走红西方的中国人似乎只有林语堂。半个世纪前,一部《京华烟云》使他数度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时至一九九二年,终于又有一部由中国人直接用英语写作的书走红,并且影响远远超过《京华烟云》,这就是张戎的《鸿──三...  相似文献   

11.
2012年我国图书版权输出的热门品种在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华文明类图书、中国当代发展类图书、少年儿童图书和汉语学习类图书。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文学界,从鲁迅,到沈从文,到老舍,甚至是艾青、北岛、钱钟书、巴金、王蒙和李敖,中国文  相似文献   

12.
印尼著名作家普拉姆迪亚·阿南达·杜尔的最新力作《哑者无言的歌》最近又被印尼当局全面查禁。 普拉姆迪亚一生创作颐丰,但自60年代至今,他个人被禁的书前后总共约有20本,并在1965年至1979年被捕入狱达14年之久。他的代表作《人类的地球》曾在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他的作品被译成22种语言,读者广布全球,被认为是印尼唯一一位有望赢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哑者无言的歌》全书320页,故事描述印尼共产党于1965年对已故总统苏加诺的政府发动政变,当时为陆军将领的现任总统苏哈托趁机平息兵变,夺取政权。书中又以曾关押作者10年的布奴岛为背  相似文献   

13.
从书斋里走出来的作家和发明家--林语堂和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5年,在国际笔会第41届大会上,有一个中国作家当选为总会副会长,并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这位为中华文明争光的中国人就是林语堂.  相似文献   

14.
陈栋 《今传媒》2005,(11X):4-6
2005年9月,本是继“超级女声”后一个传媒平淡期。可就在此时,9月19日至30日的“李敖神州文化之旅”打破了近一个月的平淡,一场传媒风暴随之来临。北京、上海、香港,海内外近两百家媒体风涌云集,全程关注和报道了这一文化活动。可以说,在人们的印象里,没有一个文人或学者的归来会像李敖这样如此兴师动众,甚或是惊天动地。媒体为何如此关注和报道这一活动?是什么导演了这场传媒盛宴?这次活动将对中国传媒文化产生哪些影响?本刊特约记者采访相关学者和媒体人士,带读者一同走进“李敖大陆行”传媒盛宴的背后。  相似文献   

15.
王聚中 《新闻世界》2005,(10):17-20
台湾历史学家、作家、名学李敖于2005年9月19日从台北搭机经香港赴北京,展开为时12天的“李敖神州化之旅”,引起媒体广泛关注自从身为无党籍“立委”的李敖,走马上任这大半年来.反“军购案”,痛批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勤于问政,提案不断.曾给烽烟四起的岛内政局增添了一把干柴,再一次成为新闻热点人物。  相似文献   

16.
1995年2月26日,星期日,台北六福客栈。今天,台北《民生报)、《联合报》分别以“两岸怪才相见欢”和“四川鬼才碰上台湾怪才”的醒目标题,刊出了我与李敖会见的消息及合影照片。李敖:台湾著名学者,杂文家。精通文史,学贯中西,谈古论今,惊世骇俗,反传统,反封建,骂暴政,骂时弊,呼吁政治民主,鼓吹言论自由,道人之未道,成一家之言,其书屡遭查禁,其人两次入狱。他公开自称:“五十年来和五百年内,中国人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口气之狂,史无前例,后世难再。我在大陆读过他的杂文选集《传统下的独白》、《独白下的传统》、《千秋功罪》,对此公心仪已久。这  相似文献   

17.
2009年10月6日,第41届布克文学奖揭晓,英国女作家希拉里·曼特尔创作的以都铎王朝时代为背景的长篇历史小说《狼厅》(Wolf Hall)脱颖而出,一举击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两度问鼎布克奖的J.M.库切的新作《夏日时光》  相似文献   

18.
1975年,国际笔会第41届大会,林语堂当选为总会副会长。在国际文坛上,林语堂是一位知名度极高的作家,曾被美国文化界列为“二十世纪智慧人物”之一。他旅居美国后用英语创作的《京华烟云》(亦译为《瞬息京华》),被欧美汉学家称之为“中国的第二部《红楼梦》”。日本文学界有人曾向瑞典皇家文学院提名将它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作品。林语堂也被国际笔会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1989年2月10日,美国总统布什对国会两院联席会谈到他访问东亚的准备工作时,说他读了林语堂的作品,内心感受良深。他说:“林语堂讲的是数十年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两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是享誉中外文坛的一名多产作家,也是一位成就卓越的文物研究者。他来自美丽的湘西凤凰古城,年仅14岁就投身行伍,浪迹川、湘、鄂、黔四省边区。1923年,他来到北京,不久开始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20.
点击李敖     
[主持人语] 这是一个以文化热点为媒介、对现实中国进行学术思考的栏目。它的切入点是热点图书(可能是知识界热点,也可能是大众热点),试图由此进入一个为问题意识所驱动的开阔纵深的思维领域,为探讨国人的精神处境和现实处境,提供一个建设性的平台。本栏目为集束性文章,力求思想深刻、见解独到,行文清新有趣,言浅意深。本栏目首期聚焦旧闻“李敖神州文化之旅”,其实别有缘故:其一,李敖著作热销说明其影响并未随“神州之旅”告终而匿迹,他是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文化研究对象;其二,对于“李敖神州文化之旅”的现实意味,目前为止毕竟只进行过“媒体化”探讨,中国知识界究竟如何“看李敖”,无论正面看还是反面看,都未得以充分表达;其三,看看内地知识界如何“看李敖”,其实也是反观当下中国知识分子与现实相遇的种种方式。本期刊出的四篇文章,看法不一,见仁见智。由是,我们多少也可看出中国知识界不同的精神走向。主持人:胡粲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