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梦是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规律性与价值性的深刻认识,对当下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中国梦蕴含着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导向和理想追求,它所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榜样教育的价值主体、价值取向、价值目标等方面提出了规定和要求。榜样教育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历来为我们所重视,但现阶段榜样教育出现了理性化、标准双重化、功利化、工具化等倾向,导致榜样教育有效性降低。因此,在多元价值观念并存的今天,以中国梦为导向,对当下青少年榜样教育的价值取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构建,有益于提升榜样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榜样教育的个体价值诉求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榜样教育的个体价值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通过榜样及其德育的双重作用来共同实现的。新时期榜样教育的个体价值诉求,从榜样激励价值中寻求鼓舞人的目标启迪;从榜样典型价值中发挥引导人的示范作用;从榜样行为价值中传导感染人的言行规范;从榜样人格价值中展现塑造人的协调魅力。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对榜样人物存在正确的基本认知、价值认同并自觉实现知行统一,是检验中学榜样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标准。如今,中学生对榜样人物的基本认知缺乏、价值认同形而上学、知行脱节现象严重。德育工作者只有通过拓宽中学生对榜样人物的认知途径,教导中学生辩证看待和效仿榜样人物,营造良好的榜样选择环境等,才能进一步提升中学榜样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我国榜样教育历史源远流长,在不同历史时期担负不同的历史责任,呈现出不同的时代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榜样教育形成的文化土壤,马克思主义是榜样教育的科学指导,中国共产党对榜样教育进行了继承发展。新时代,榜样教育引领个人全面发展,凝聚民族复兴伟力,涵养精神文明新风尚。面对新挑战新机遇,榜样教育要回应时代呼声,科学选树榜样;顺应时代发展,多渠道宣传榜样;结合时代特色,创新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5.
榜样教育一直以来被视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然而,本文通过对H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代表性榜样群体认知度较低,导致了榜样教育有效性较低。这一困境是由榜样教育过程中的单边化、形式化、边缘化造成的。大学生群体在榜样选择上出现了新的特点:在社会、学校选树的应然榜样之外,大学生还有自己的实然榜样;大学生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相似的榜样;圈层对大学生榜样的选择影响较大;情感体验是大学生榜样选择的重要动力。教育者应注意发掘实然榜样的教育价值,精心设计榜样教育过程,针对不同学生圈层树立榜样。  相似文献   

6.
价值作为一个哲学范畴 ,是指主客体之间的一种互利性关系 ,价值源于客体 ,产生于主体 ,形成发展和实现于人类历史性的社会实践过程之中。榜样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形式 ,榜样教育的价值 ,是人和社会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认识—实践活动中所决定的,榜样教育对人的发展和社会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与个体性的今天,榜样的力量仍然在大学生的思想中占有重要位置,榜样教育仍然是现阶段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要做好大学生的榜样教育,需要针对榜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创新榜样教育的方法,抓好师德教风建设,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参与,形成合力,营造榜样教育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榜样教育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榜样教育机制既能有效发挥榜样教育对新媒体的价值引领作用,又能增强榜样教育的时代感和实效性。面对新媒体给大学生榜样教育机制构建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要以选树机制为前提、宣传机制为基础、认同机制为核心、评估机制为重点、保障机制为支撑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大学生榜样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9.
榜样教育的马克思主义人学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人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从哲学上对人所作的最高层次的思考.它对人的本质、人的发展及规律、人的价值、人的需要等作了高度概括,为深刻理解榜样教育的基点、核心、动力、价值、终极目标奠定了哲学基础.以马克思人学思想为指导,从哲学的高度透视榜样主体、教育者、受教育者,科学分析榜样教育的存在问题,才能全面理解榜样及教育对象,调动教育对象的积极性,切实发挥榜样的力量,从而增强榜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多元化时代,职业院校学生面临着价值选择与行动的困态,榜样教育对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引导便成为必要,本文从为学生推荐行为的榜样、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榜样、发挥学生中先进典型的榜样作用、教育者的榜样作用和营造学习榜样的校园文化五个方面,阐述了榜样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自1980年代以来兴起的美国新品格教育思潮,是对现代性价值教育危机的积极回应。美国新品格教育的主张:知、情、意、行一体的价值观教育原则,传统价值和现代价值兼容的价值观教育内容,道德讨论、榜样示范、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价值观教育方法,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社群化”价值观教育模式。美国新品格教育的成功范式对我国当前的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已有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现状的反思和梳理,基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诠释,创新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金融学人才育人模式,提出并完善道德教育和金融学教育的教学设计。为了实现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金融学人才的教育目标,需要将专业教师的作用充分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增强培养学生们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进一步推进我国的金融学教育和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与过去相比正在发生着变化,涌现出许多新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的在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传统范式的人生价值观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只有认真研究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现状、特点、成因,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才能真正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节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教育机制,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高校要从思想引领、文化熏陶、榜样示范、实践育人等方面构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养成机制。  相似文献   

15.
农村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作为城市教育的相对概念而呈现的,城市教育成为了其改造和发展的取向,而忽视了乡村文化自身的建设机理。考察历史以来农村教育价值取向的发展转换历程,从封建社会的忠孝取向的价值取向,到城市化导向的城市精英实践价值取向,再到城乡教育发展一体化的城市化关怀,最后以农村为本位的走向文化共生的农村文化传承与重建的教育使命,反映的是对农村教育的探索过程及对农村社会发展有效模式的追寻。  相似文献   

16.
高校典型教育效果弱化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先进典型在大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由于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典型宣传教育方式方法不当等原因,目前高校典型教育效果出现了弱化倾向。高校开展典型教育必须做到真实性与群众性相结合,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学习典型本身与放大典型效应相结合,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相结合,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21世纪中国道德教育的主导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超 《中国德育》2006,1(8):18-20,71
“以人为本”的道德教育理念的提出,是对道德教育实践中出现“人学空场”的积极应对,是对道德教育价值和目的的重新定位,反映了时代发展的诉求,凸显了人的主体性和价值,体现了现代道德教育的超越精神。这种道德教育形态具有充分的理论准备和实践上的可贵探索,应该并且可能成为新世纪我国道德教育发展的主导理念。  相似文献   

18.
先进典型是一定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人格化,他们的崇高精神闪烁着时代核心价值观的理性光辉。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来始终重视依靠先进典型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把一定的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信念、外化为人们的行为,以此推动社会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从理论和实践上为先进典型教育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总结中国共产党先进典型教育丰富而宝贵的经验,并加以改革创新,以先进典型的可亲性感召人民群众增进价值认同,以先进典型的可敬性激励人民群众增进价值认同,以先进典型的可信性吸引人民群众增进价值认同,以先进典型的可学性带动人民群众增进价值认同,将极大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美丽中国”这一概念,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更为重要的战略地位。‘‘美丽中国”具有丰富的时代蕴意,既是对传统社会发展方式的一种扬弃,也是对现代西方社会发展模式的一种超越。“美丽中国”的提出,对当前大学生生态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拓展了大学生生态价值观的教育内容,同时也为其指明了发展方向。在“美丽中国”视阈下,需要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生态价值观教育理念,完善与创新教育方式与方法,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Educating for citizenship is most often associated with a discourse of liberalism in which knowledge, skills and values of equality, rights, justice and national identity are taught. A competing neoliberal discourse with values of self-improvement, responsibility and entrepreneurialism is now quite pervasive in educational policies and practices, shifting goals and processes of education for citizenship. In Tanzania, neoliberalism's influence is evident in the private provision of schooling and pedagogy and curriculum oriented toward skills development. Neoliberal policies have created an opening for non-governmental organisations (NGOs) to fill a need by providing secondary education as well as technical and entrepreneurial skills in efforts to make graduates more employable.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an NGO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rogramme integrated into formal secondary education in Tanzania articulates new goals and values of citizenship. In this model, learning is tied to markets; becoming a successful citizen includes acquiring business skills; and citizenship values include economic sustainability and self-reliance. This model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roduces a paradox in educational goals for citizenship in that it aims to secure rights to education and provide for material needs while it also subjects young people and schools to economic and social risks tied to flexible and unstable marke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