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6月4日,中国队输给哥斯达黎加队。 米卢说,我知道这场失利意味着什么,有那么多人从一开始就跟着我们,看我们的训练和热身赛,“这场球输了,我确实感到遗憾。” 米卢说这话的时候,他站在光州体育场被称为“混合区”的一个地方,这是一个类似赛后新闻发布会的场所。世界杯期间,任  相似文献   

2.
上海,一个漂亮的大都市 上海,米卢的足球大集。 在“卖掉”了泰国和伊拉克之后,米卢像所有的小贩一样,兴高彩烈.手舞足蹈,尽管 当那个在黎巴嫩是悬乎乎地进行的亚洲杯一天天的逼近之际。米卢的足球大集是 不知为什么.站在场边观看米卢反他的手下在上海大集上的“买与卖”心情总觉得舒展不起来,尽管米卢的手中终于有了一座看上去设计得呆头呆脑的奖杯。 在那个“四国邀请赛”结束的当晚.同行们见面说得最多的、句话就是。“今儿写什么”。就像一个家庭主妇在问:“今儿吃什么?”透着对“日子”的无奈与烦躁。 可日子还得过呀,就像…  相似文献   

3.
并非游戏     
米卢刚来中国时,从球员到媒体对他在训练中安排的某些内容颇感不解,其中疑惑最多的莫过于他“游戏人生”的训练方式了。 通过一段时间在沈阳绿岛宾馆门前那块临时训练草坪上对米卢和他的弟子们的观察,我们发现目前“游戏”在米卢的训练中依旧是不可或缺的内容。所不同的是,队员们思想上对“游戏”的认识已经发生了潜移默化的转变。其实,网式足球也好,橄榄球也罢,在米卢的战术思想中绝非只是游戏。从队员们的言谈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游戏”至少产生了以下一些效果。如果非要队员们说对这些“游戏”还有什么看法的话,他们一定会撇撇嘴说:“米卢这老头儿太爱‘耍赖’了。”  相似文献   

4.
外国人眼中的博拉和中国人眼中的米卢:是一个人吗?米卢说:全世界都管我叫博拉,但是中国人管我叫米卢。 世界足坛的风云人物博拉到了中国就成了米卢,米卢自己给人签名都写成了“米卢”或者“MILU”,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带有象征意味的身份转化,博拉是一位世界级的教练,但是他在中国是米卢。 当米卢是博拉的时候,他受到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广泛的尊重,当博拉是米卢的时候,他在中国接触到了中国人对他复杂的心情和态度,也许中国人不是不相信博拉或者米卢,而是中国人对自己的足球队有点缺少信心(这一点采访米卢的外国报刊都有意无意…  相似文献   

5.
一提到“马”这个词我就忍不住要笑。有一天,一名女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将了米卢一军。我知道这位女记者的本意是好的,她说“2002年是马年,中国有个成语叫‘马到成功’,米卢先生对此到底有何见解?”哪知搞得米卢一头雾水,你马什么马的和我成不成功有什么关系,就答道“那就希望马越来越多,有非常多的马,马越多越成功”。当时在场的记者都强忍住自己没有爆笑出来。  相似文献   

6.
语丝花絮     
米卢签名 米卢是本届亚洲杯名气最大的教练,一位英国记者请米卢签名,米卢给他写了拼音的“MILU”,这位英国记者看不懂,请米卢解释,米卢又给他写了汉语的“米卢”两个字,这位记者更看不懂了,米卢解释说:“全世界都知道我叫博拉(BORA),但是中国管我叫米卢(MILU)。” 游泳阵容 有一次中国队训练,米卢让替补踢球,头天作为主力上场的球员都到地中海去游泳,国脚们换好衣服,让杨辰先下水,杨晨死活不下去,宿茂臻一马当先跳下海中,接着是申思、李明、马明宇等中场球员,然后是范志毅等几名后卫,最后是守门员江津,…  相似文献   

7.
5月23日,一个叫王龙军的小伙子拿着一大堆记录着他和米卢种种情结的报纸和图片来到本刊编辑部,向记者讲诉了他和神奇教练米卢的一段“恩怨”——我叫王龙军,今年35岁,1990年从原沈阳机床刀具厂下岗。如果说,中国球迷爱米卢,那我敢说,在成千上万的球迷中,我和米卢的缘分最深,我和米卢的关系最密。  相似文献   

8.
一头乱蓬蓬的卷发,一张笑容可掬的脸,这是我们记忆中的米卢。掐指一算,米卢来中国已经21个月了,集训17次,虽然小考不断,但大考除了亚洲杯以外似乎还没真正遇上过。当初请米卢来就是瞅准了他的资历,看上了他的经验,就是冲着世界杯去的。经过这一年半的考验,米卢的表现不能让所有人都十分满意,把宝压在米卢身上不知道是不是有点悬。既然选择了就不要后悔。让我们来看看米卢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留下的“案底”,是否能从中找寻到什么规律。  相似文献   

9.
冬日一个阴暗的早晨,我沿着马萨诸塞州温切斯特的一个小湖边跑步。这个地方在波士顿北郊。在我前面,一位老人拄着手杖沿着小道慢吞吞地走着。当我跑过他的身边时,我大声说:“您好!”他也向我打招呼。接着,他出乎意料地在后面喊道:“跑步对你有什么好处?”我回过头大声说:“跑步使人感觉良好!”我的话发自肺腑,但是还很难说这是一个完整的答案。  相似文献   

10.
以事实说话     
赛场上的米卢 中国队对卡塔尔的比赛,米卢显得最为焦急,不停地和翻译说着什么,翻译也显得异常忙碌,特别是在卡塔尔攻入一球以后,米卢坐不住了,濒繁地站起来冲着自己的队员大喊,那时侯的他已经顾不上翻译是否在身边,自己的队员是否可以听明白他  相似文献   

11.
当中国队在十强赛上的辉煌与荣耀都已经成为过去时,回过头来再看十强赛,我们发现十强赛前后围绕着中国队竟然发生了太多的“意外”,而这些“意外”竟然也“不经意”间成就了中国队的辉煌与荣耀。 意外1:米卢出任中国队主教练 在米卢来中国队正式执教前,他的名字和他的故事对于中国球迷来讲还只是一个“神奇”的传说。直到米卢真的顶着一头乱蓬蓬的灰白头发,笑眯眯地与马克坚和南勇握着手站到了凳子上时,我们才相信:米卢真的来了。那一天是公元2000年1月15日,中国足球又一次扬帆出航,而“舵手”正是有着丰富“航海经验”的博拉·米卢蒂诺维奇。  相似文献   

12.
该谁走开     
网评、报评、电视评……米卢正在遭受着被中国的媒体无数 次地咀嚼,这也许是他平生第一次遭遇到的。 即使是再资深的记者,对足球的理解也只是皮毛而已,因此我们只能对米卢和他的中国之队发表一些仅代表个人观点的评论,而没有资格把自己伪装成足球专家来冲着米卢指手画脚。我们对技战术的领悟,也许还不如足球学校里的孩子。 毕竟米卢是一位有这丰富执教经验的教练,他也曾拥有过辉煌的战绩。“三人行,必有我师”,不应该只是一句教育孩子的空话,有时候成年人也应该温习一下中国人谦虚的美德。 给米卢一个宽松的环境,让他喘口气吧!该…  相似文献   

13.
飞花 《新疆体育》2001,(7):30-33
米卢登陆中国之后,最先提出的具有爆炸性的原则性词汇便是“享受足球”。但什么叫“享受”?这对习惯了数十年来“忧国忧民”和“刻苦努力”的中国球迷、媒体、运动员、管理层都是匪夷所思的,因而连篇累牍不厌其烦地质疑米卢,总觉得他这么说是为自己找台阶,是绝对的“真实谎言”。  相似文献   

14.
2002的夏末,当桑普拉斯赢得美国公开赛后走向看台,在那里他拥抱了怀孕的妻子,留下了泪水。这是比我们所意识到的更具有象征性的一幕,因为现在他和他的家庭已经远离了网球。“我向美网的观众鞠躬,”桑普拉斯当时说,“我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要离开。”现在我们知道了,这个国王的时代来了又走了,好像不是我们眨眼之间错失的,而是我们很难做一次巡礼。在以后的历史的镜子里,我们会看到  相似文献   

15.
李响 《新疆体育》2001,(10):39-40
从米卢到中国的第一天起,他就处在了漩涡的中心。他被我们描写着,被我们评论着,被我们质疑着,也被我们批判着。然而镜头前、话筒前的米卢永远是三缄其口,不愿意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公之于众。在记者穷追猛打下,他熟练地运用“太极推手”,巧妙、圆滑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相似文献   

16.
阎密  赵晖图 《乒乓世界》2013,(8):134-134
“你可以坐我车一起走。” “太麻烦您了,我还是自己走吧。”“有什么麻烦的,正好顺路,而且我也不收你车费啊!”陈统恩笑着对记者说。就这样,搭着顺风车,也开始了我们的“闲聊”。  相似文献   

17.
情感地带     
离别的时代 直到今天,我才真正知道什么是“物是人非”。现在的NBA赛场上,扣篮依旧激情,球星依旧飞翔,投手依旧冷酷。但他们的背后都显示着两个字——年轻。不知怎么,每当想到这些,心里便有不知名的悲哀。回首之间,我们的老英雄就这样消失了,无情的留下了我们这些老球迷,球为彷徨,它正经历着一人从“物是人非”到“忘记过去,重新认识”的转折。 乔丹终于又走了,也应该走了,就算他自己忍心,我们也不再忍心让这位天尊一次又一次的遭受尊严的践踏了。如果说他的这次复出是为了给他的篮球生涯续写结尾的话,那么,结尾写完了。 以后,我们还照样说乔丹,说乔丹时,一定说公牛,而没几个会谈到奇才,因为只有在公牛时的乔丹才是真正的乔丹,有乔丹在的公牛才是真正的公牛。而谈到公牛,就不由地想起过去,过去的公牛王朝,  相似文献   

18.
等你一万年     
在伊朗文明杯比赛中,中国国家队0:4负于主场作战的伊朗队。1、随着一声哨响,中国队如亚洲杯一样,获得了文明杯的第四名。李铁等队员脸上露出了心慰的笑。米卢不解的问他“你笑什么?”李铁答:“笑还需要理由吗?”“不需要吗?”“需要吗?”“不需要吗?”“我开玩笑你别认真嘛,”李铁嘀咕着,嚅要吗?”  相似文献   

19.
刻画米卢     
米卢其人 事实上的西方化 事实上米卢虽然号称南斯拉夫教练,但他更像是西方人而不是东欧斯拉夫人,他的西班牙语说得和母语一样好,大部分的时间里他住在墨西哥,他生活在美国,他流浪在世界各地。他身上有南美人的率直和西方人的随便,跟桑特拉奇等在中国的南斯拉夫教练相比有很多不同。连南斯拉夫的报纸都认为米卢不是纯粹的南斯拉夫教练,更不是什么“欧洲拉丁派”。 有些地方能反映出米卢的特点:油滑、老练、见面熟,城府深但是面面俱到。推销自己是老手,讨价还价是高手。 一位在海埂采访的记者写道: 米卢很注意和几名外籍教练的关…  相似文献   

20.
世界杯开赛在即,米卢却悠闲自得,听说他最近去北京买了一套房子。看来他对世界杯不是漠不关心,就是胸有成竹。在中韩之战结束之后,中方教练组中与米卢交流最多的徐涛对记者感叹说“老米真是什么时候打什么牌。”米卢在过去两年的执教里一直强调中国队在中场控球和前场攻击时的传球配合,但那是在中国队与亚洲对手交锋征战预选赛时。在面对世界杯上巴西、土耳其这类实力明显强过中国队的对手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