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乐记》音乐思想的儒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乐记》是我国汉代的一部音乐论著,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音乐思想、音乐美学的许多重大问题,在我国音乐思想发展史上有深远的影响,探讨和研究《乐记》的音乐思想,对于研究我国古代思想发展史将有重要意义。现存《乐记》的篇幅中,音乐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音乐的本源与本质。《乐记赠首说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之使然也,感于物而动,放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成羽族,谓之乐”。“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盛者,其声味以杀,其乐心感…  相似文献   

2.
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其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型。声乐当中除了技巧以外,最是让演唱者抓耳挠腮去研究的便是情感投入怎样最真切,一首歌曲最为需要去诠释的便是它当中的感情,因为抓住了情感,那技术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我国最早的汉族音乐理论著作《乐记》里曾这样记载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也。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从这段话中不难看出,自古以来,中国音乐对于情感的研究也是有史可依的。本文着重声乐演唱,阐述情感的投入各个要素的配合。  相似文献   

3.
公孙尼子的《乐记》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音乐美学的专著。其《乐本》篇论述“乐”产生的根源曰 :凡音之起 ,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 ,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 ,故形于声。声相应 ,故生变 ,变成方 ,谓之音。比音而乐之 ,及干戚羽旄 ,谓之乐。乐者 ,音之所由生也 ;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哀心感者 ,其声噍以杀 ;其乐心感者 ,其声口单以缓 ;其喜心感者 ,其声发以散 ;其怒心感者 ,其声粗以厉 ;其敬心感者 ,其声直以廉 ;其爱心感者 ,其声和以柔。六者非性也 ,感于物而后动。由此可见 ,公孙尼子认为“乐”之本源是“物”。这里的“乐” ,是指“…  相似文献   

4.
王丽 《山东教育科研》2014,(11):F0002-F0002
音乐的英文单词“music”,源于古希腊语中的“ponvtkn”,意思是缪斯女神的艺术。在中国,《礼记·乐记》记载“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动,故形於声。”不论东西方,音乐都被认为是一种与美相关的艺术。它不仅与人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更与人类内心的情感和意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正《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动,故形於声。"的确,音乐是神奇的,它不但可以表达人的情感,还会让人自然而然地心生愉悦或产生伤感。美国一项实验证明,音乐还能够让注意力不集中的人提高专注力;让人变得期待交流;让人减少挑食;促使  相似文献   

6.
王静 《陕西教育》2007,(10):46-46,58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行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此音而乐(le)之,及于戚羽,谓之乐(yue)"[1].  相似文献   

7.
诗词是由情感而产生的。陆机《文赋》说“涛缘情而绮靡”;诗词又是和理性分不开的,“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序》)。古人诗与乐分不开,谈音乐的理论也完全通于诗歌。《礼记·乐记》说: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相似文献   

8.
我国从传统的歌唱理论《乐记》开始,就总结了情感和声音的关系:“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可见,声乐歌曲的表现力取决于演唱者的情感表现.本文从音乐作品内涵、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及饱满的范唱等方面探讨如何引导、激发学生的歌唱情感,从而把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完美地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正> 在艺术发展的最初阶段,舞蹈就和诗歌、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乐记·乐象篇》说:“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气从之。”这说明诗是用以表达内容,歌是用以唱出声音,舞是用以显示姿态的。三者都出自内心,然后乐器随之进行表演。其间的关系,确是难分难解。而《乐记》的《乐本篇》,更认为音乐是诗歌、舞蹈结合在一起的称谓,它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物而  相似文献   

10.
"音乐始于人自身内"是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先生的一句名言,它揭示了音乐的本源、本质和归宿。正如我国古代《乐记》所言:"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从中到外,从古至今,"闻乐而动、动辄合乐"是人自身内音乐本性的原始本能、自发的表露,是最自然、最可贵的,也是音乐得以繁衍、发展的源头。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音乐之源,使之不至于僵化和枯竭?——教育,只有对  相似文献   

11.
文学就是人学。人都是有感情的。在阶级社会里,人的感情往往打上了阶级的烙印。文学作品以形象反映生活,作品的形象总是渗透着作者特定的思想感情。而文学作品的教育作用,又常常是通过以情动人来实现的。因此,有情,便成了文学创作的特点之一。 刘勰是我国南朝齐、梁时代的文艺理论家。关于创作与感情的关系,在刘勰之前,早已经有人论及到了。《乐记·乐本篇》中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这是说,人心的活动是由客观事物引起  相似文献   

12.
一、什么是歌唱?歌唱是怎样产生的? (语言和歌唱的关系) 中国最早的《尚书》孔子编的《尧典》中 “诗言志,歌永言”志即誌,永即咏唱。 战国末期的《乐记》中(有说是战国时公孙尼子著,也有说是汉武帝时刘德等人。)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相似文献   

13.
阅读下面关于音乐的文字,完成练习。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乐者,通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典音乐论著《乐记》中记载: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音乐作为精神产物,已成为青少年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每首音乐作品都有其存在的内涵,让每位孩子都能听懂音乐,了解故事情节,进一步理解音乐的神奇和美妙,增强热爱音乐的情感,激发欣赏音乐的兴趣,培养感受音乐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律诗中之拗体,唐人谓之变体,固无一定之体式,不得言体,只是诗人于句中拗平仄而不救,联间失粘对弗顾。非是不知,盖“诗者,志之所之也”,固以宣心达意为主,宁失律而不伤情意也。但,虽失律而犹音节流美如弹丸,毫无吃口之嫌。古人律诗中,不少佳作,出乎律而反高于其律,出奇制胜者,此其故何哉?乃妙合自然也。 盖“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曲调),谓之音(《礼乐论》)。元陈■释此最精,具言曰:“凡乐音之初起,皆由人之感于物而生。人心虚灵不昧,感而遂通…  相似文献   

16.
《乐记》云:“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认为音乐是直接表达人们的情感,引发情感共鸣,揭示其内心世界的艺术形式。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以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为侧重点,通过教师在听觉感知、视觉感知、运动感知、力度与速度感知等方面加以引导,使学生在演奏、歌唱、欣赏等音乐活动中人情入境、声情并茂、声情交融,方能深刻体验音乐之美。 一、在听觉感知中体验音乐情感 音乐是声乐的艺术,发展音乐听觉也是发展一切  相似文献   

17.
石硕 《教师》2012,(8):75-75
《乐记》中记载:“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从古到今,人们都喜欢用歌声来表达心情,用歌声来抒发心中的情感。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型中,歌唱课是非常重要的课型,特别在低年级音乐课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是,低年级学生年纪小,知识面较窄,理解能力不强,又因为刚刚开始接触声乐,还没有对这种艺术形式产生兴趣。这需要教师利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来培养他们对声乐的兴趣。下面,我根据自己音乐教学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8.
对体育舞蹈音乐和美学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体育舞蹈与音乐体育舞蹈是在音乐伴奏下完成的一种运动形式。音乐和体育舞蹈的动作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每个舞种都有自己的风格以及与之相匹配的音乐,音乐使体育舞蹈有声有色,有神有形,成为神形结合的高雅艺术,在舞蹈过程淋漓尽致的表达不同舞种的文化与内涵。音乐在一切艺术中最纯洁,最崇高,贝多芬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及哲学还崇高的一种启示。”在中国《乐记·乐本篇》中云:“风音之声,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可见古人早把音乐作为一种表达内在最真实丰富情感的表现艺术。1.音乐能使舞伴的动作协调…  相似文献   

19.
房晓玉 《快乐阅读》2011,(18):178-179
我国古代著名音乐论著《乐记》中有句名言:"乐者,音之所由声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它明确地告诉我们: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同时又是一种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在音乐课中多媒体课件凭借它的声频和视频效果能充分地展现音乐这双重艺术的魅力,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相似文献   

20.
《礼记·乐记》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音乐理论专著,其内容十分丰富。《乐记》认为音是内在心灵感应于外界事物的产物,随着音的节奏辅之以乐器和舞蹈,就形成了乐;音乐的本质是人心感于物而产生的情感的表达;音乐有形象性、抒情性、互动性等特征;其价值包括:乐是古代君子立身处世的基础;既能反映社会,又能积极地干预社会;是陶冶精神、净化心灵的工具;是调制内外和谐的标准和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