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常常梦见,我一个人,在荒野里跋涉。我明明意识到有一个家园在等待、在召唤着我,我却无法到达。我知道,肯定有一条捷径,我却始终找不到它。或者偶然到达了,却早已面目全非。——尚贵荣《野马西风·记梦》有些人活得像一首诗,真诚热烈,却只有寥寥数行。有些人活得像一部小说,人物生动,情节复杂,结果出乎预料。有些人活得像一篇散文,形散神聚,气定神闲,"简约,而不简单"。当然啦,大部分人活得像  相似文献   

2.
古琴以其高雅的文化品格、丰富的精神内涵,被古代文人列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充分挖掘古琴艺术的高雅品格,对古琴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4.
假如我是一只小鸟,我将把绿色的种子,播在荒山里、石壁上,让我们的广西变得更绿、更美!假如我是一只小鸟,我将衔起茉莉花,飞到中国——东盟博览会会场上,让所有宾朋都陶醉在浓郁的茉莉花香中。假如我是一只小鸟,我会快乐地歌唱,用那悦耳动听的歌声,祝愿广西的明天更美好。假如我是一只小鸟——为中国——东盟博览会而作$横县横州镇江南小学@陆涛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教育事业不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状况日益受到政府和各级领导的重视,并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教育事业的发展又一次获得了强有力的外部刺激。我校作为高等学校队伍中新的一员,如何把握好办学方向,努力办出特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四化建设服务,我们必须作出清醒的决策。 最近,我们以深化改革,加速形成我校办学特色,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为基本指导思想,在总结前三年工作经验钓基础上,制定了《五邑大学建设和深化教育改革方案》,它将作为学校的一个工作纲要加以实施,需要在全校同志创造性地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丰富其内容并使之臻于完善。为此,我们特别注意在一些办学的根本问题上进行认真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湖南电视的"密码箱"里有一种长寿基因,外界至今没有破解,那就是忧患意识。忧患其实是一剂苦方,一味良药。因为忧患,湖南电视人变得务实,变得敏感。因为敏感,因而关注社会,勤于思考。因为思考,因而变得深刻,学会前瞻。因为前瞻,变得豁达,进退有度。  相似文献   

7.
所谓“啸”,乃是古人的一种特殊习尚,而在中古士林尤为风行。它与彼时之文人生活契合无间,犹如丹葩之耀于芳林,白云之衬于青天,别有风致。“啸”与中国古典诗歌艺术以及文人生活的结合,显示了中国古代文学与音乐的密切关系。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一常常被忽略的重要同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位于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内的晋孙登啸台,是一处重要的文化遗迹。以“啸”为着眼点,对这种文化现象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并借以唤起人们对晋孙登啸台的关注。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啸的音乐特点、啸的音理机制、啸的曲制面貌、啸的艺术特点、啸的具体方法以及啸若干类别;第二部分描述了啸的历史发展;第三部分论述了啸的文化特质,包括啸的理性特质、啸和以自然为美的艺术观念以及啸与自然界的关系等等;第四部分阐述了啸与道教、神仙的关系;第五部分重点探讨啸作为文学意象的多重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8.
可爱的香港———为香港回归祖国一周年而作●戴方(香港记得少年时代由福建只身经香港赴印尼,第一次见到这座风韵迷人的城市,我立刻产生了一种全新的感觉:她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完全不像我从前听说的那副样子。七十年代初,我来香港发展,这颗璀灿夺目的东方之珠,这...  相似文献   

9.
10.
又是一个金色的秋天,放眼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遍地金黄,繁华似锦,金风送爽,流光溢彩。高楼与白云亲切对话,长城与黄河纵情舞蹈。 秋天,总给人们带来喜庆,带来诗意,带来遐想,带来幢憬,更带来希望。而今年的秋天,更不寻常。在这美好的季节,从江南水乡到北国边陲,从赣江之滨到拉萨林卡,共和国每一平方公里的热土上都浸透着欢欣与幸福,流淌着甜蜜与歌唱。十二亿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华夏儿女汇集于黄河两岸、珠江之滨、长城脚下、天安门广场,以豪迈激越的歌声放飞金色的理想,放飞抗击非典殊死搏斗中那一个个悲壮动人的故事,放飞中华崛起的…  相似文献   

11.
我们是屈原、杜甫、曹雪芹的后代对普希金、托尔斯泰、蒲宁……抱有同样的热爱从莱蒙托夫的“帆”到高尔基的“海燕”激荡过几多中华志士迷茫的心海果戈理的“死魂灵”仍警示着心灵的病态叶赛宁的“狗之歌”点燃那生命之爱……哦,物的交换岂能取代心和心的碰撞怎不快把友邦的精神瑰宝运来这是两种语言的热情拥抱这是交织在一起的两种文化让我们从伏尔加河畔的原野上采摘一粒粒饱满的种子用黄河水浇灌出新的奇葩为读者打开心灵之窗和大师作超越时空的对话译者们一代代传递着接力棒充当那普希金笔下辛勤的“文化译马”深圳于阳荐自《中华读书…  相似文献   

12.
2011年11月5日,是焦作大学30年华诞,值此校庆,心潮澎拜,感慨万千,斗胆竭鄙才,喜作大学赋。  相似文献   

13.
决不会有一位教师希望她所教养的幼儿胆怯腼腆,自私自利;更不会有一对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粗鲁无礼,缺乏自信。所有的教师都希望幼儿身心愉快,聪明活泼;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无忧无虑,充满信心。但如何使美好的愿望成为现实,却必须遵循一个共同的原则——爱孩子,会爱孩子。爱孩子的方法之一,是家长与幼儿园及幼儿教师配合默契,达成共识,这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成效。 许多家长都指出,把幼儿教育等同于幼儿园教育是一个严重的误  相似文献   

14.
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发以来,清政府对外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外国传教士齐声欢呼“一个崭新的时代已经来临”,他们惊奇地发现“中国几乎出乎意料之外地对传教教士、商人和学者开放了”.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清咸丰六年(1856)莎士比亚的名字通过传教士编译的书籍传入了中国.从那时到今天,中国的莎学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当二十世纪行将结束之际,回眸这一百多年来中国莎学的发展历史,不由不使人感慨万千.如果说莎士比亚传入中国最初伴随着的是传教士的活动,中国人的接受是不自觉的,甚至有些被迫的话,那么到了后来,当中国人民已经听到莎士比亚脚步声,并把这种声音作为人们精神的锣鼓时,传播莎士比亚就成为了一种自觉的行动,甚至把它与自己所进行的神圣事业联系起来,将莎学的它山之石与东方文化的中国之玉并列,使二者成为辉映人类宝贵艺术殿堂的稀世之宝.  相似文献   

15.
16.
所谓啸,乃是古人的一种特殊习尚,而在中古士林尤为风行。它与彼时之文人生活契合无间,犹如丹葩之耀于芳林,白云之衬于青天,别有风致。啸与中国古典诗歌艺术以及文人生活的结合,显示了中国古代文学与音乐的密切关系。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一常常被忽略的重要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位于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内的晋孙登啸台,是一处重要的文化遗迹。以“啸”为着眼点,对这种文化现象进行全面的考察,并借以唤起人们对晋孙登啸台的关注。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啸的音乐特点、啸的音理机制、啸的曲制面貌、啸的艺术特点、啸的具体方法以及啸若干类别;第二部分描述了啸的历史发展;第三部分论述了啸的文化特质,包括啸的理性特质、啸和以自然为美的艺术观念以及啸与自然界的关系等等;第四部分阐述了啸与道教、神仙的关系;第五部分重点探讨啸作为文学意象的多重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我国英语教学界前辈张士一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张士一(1886—1969)从事师范教育,培育英语师资六十多年。早在二十年代,他就发表了《英语教学法》,编著了《初中直接法英语教科书》,是我国最早的直接法倡导者。三十年代他参与中学课程标准的起草工作,对全国中学英语教学情况进行过实地调查。随后提出了语言教学的新理论,即语言情境教学理论。建国后,他热爱新中国,除更加勤奋地投身教育工作之外,并担任南京市和江苏省的人民代表、政协委员等社会职务。张士一先生毕生从事英语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培育师资的教学实践,对我国外语教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本刊特发表华东师大教育科学院吴棠同志(《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主编)全面介绍张先生生平和英语教学思想及活动的文章,以示纪念。 吴棠同志这篇文章,着重阐述了张士一先生的英语教学思想。时隔五六十年,张先生的英语教学思想对今天的外语教学仍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值得从事英语教学工作的同志认真思考。 我们正在进行教育改革,象这类总结我国学者教学经验的文章,显然也是有益的和必要的。我们欢迎有关单位、同志惠寄这类文章,本刊将安排发表。  相似文献   

18.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和南亚发生的那场巨大海啸吗?它让很多人失去了生命,失去了健康。然而,有一个叫蒂莉的英国女孩却创造了一段神话。那一天,蒂莉和她的母亲在泰国南部的普吉岛上尽情地享受阳光和快乐。突然,她发现海面上不断有气泡出现,而且潮水很快地退了下去。她马上想到了地理老师讲过的海啸知识,立刻告诉了她的妈妈以及其他人员。人们相信了蒂莉的判断,快速撤离了小岛。几分钟后,海啸来了。  相似文献   

19.
20.
江必红 《教师》2012,(34):5-7
冰心说:“世上倘若没有了女人,至少减少50%的真,60%的善,70%的美”,女人可谓是真善美的化身,假如你读懂了吴健雄的话,你一定会对冰心的这则“女人赞辞”深信不疑;曹雪芹借贾宝玉之口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假如你走近了吴健雄的话,你对这段“褒女贬男”的名言,反感情绪会大大减弱;毛泽东说:“全国妇女起来之日,就是中国革命胜利之时”,假如你熟悉了吴健雄的话,你一定会对主席殷切期待妇女,热烈称颂妇女的经典之语啧啧称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