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则主要依赖于语言的感悟和积累。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却是眼高手低对于学生的语言积累没有切实有效的方法。我认为我们语文教师应该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于",教学中要善于"小题大做",关注学生语言积累的细节,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才能提高语言积累的效率。语文教学中的"小"断不可小视,更不能被忽视,因为它们往往都是进行语言训练,达成语言积累。  相似文献   

2.
"积累"一词在《语文课程标准》中频频出现,"有丰富的语言积累"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目标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没有语言量的积累,难有语文能力质的飞跃。学习语文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掌握语言这个工具,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如果学生在平时阅读中没有积累下规范、精美的语言,在表达时吐出来的怎能是精品呢?因此,开辟语言积累的途径,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训练,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潘伟春 《学子》2014,(8):61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丰富的语言积累,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底蕴,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根据农村学生的特点,发现有一部分学生语文知识贫乏,表现在上课发言胆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便谈不上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更谈不上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所以,积累是建构语文的金砖,如果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能时刻注意引导学生积累,今日砌上一尺,明日搭上一丈,那么,学生语文素养的形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则主要依赖于语言的感悟和积累。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却是眼高手低,对于学生的语言积累没有切实有效的方法。我认为我们语文教师应该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教学中要善于"小题大做",关注学生语言积累的细节,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才能提高语言积累的效率。语文教学中的"小"断不可小视,更不能被忽视,因为它们往往都是进行语言训练、达成语言积累的着手点。那么如何敏锐地抓住"小",并做出大文章来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新近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里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笔者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而语文能力中,无论是听说,还是读写,都是要通过对其加以组织而成的。也就是说,能否听懂别人的话,能否在阅读中迅速抓住文章的要点,都是以自身的语言储量为基础的。只有不断熟悉语言,积累语言,才能把古今中外的语言精华据为己有。  相似文献   

7.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精准把握统编教材的特点,不断探索,深入钻研,才能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正>一、语感和古典诗词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语感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核心因素,因此,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提高学生的语感。而语感能力的提高,必须通过选择精粹、经典的语言内容和形式来实现,因为在语言积累中,精粹语言的积累是最高层次的积累,  相似文献   

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由此可见,没有语言积累作为基础,也就谈不上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呢?笔者认为,教师要注重在课堂中渗透,在运用中落实,唯有如此,才能把语言积累的目标落到实处,从而为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基础。具体来说,语言积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的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等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言知识的积累就是读书,然后对重要知识进行积累背诵。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着重指出:"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众所周知,语言积累和语感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有丰富的语言积累”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目标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没有语言量的积累,难有语文能力质的飞跃。实践中。开辟语言积累的途径,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训练,我们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积累”一词在《语文课程标准》中频频出现。“有丰富的语言积累”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目标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没有语言量的积累,难有语文能力质的飞跃。学习语文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掌握语言这个工具,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如果学生在平时阅读中没有积累下规范、精美的语言,在表达时吐出来的怎能是精品呢?因此,开辟语言积累的途径,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训练,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学习言语形式,同时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形成学习语文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如何高效地习得"语言本身",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素养呢?我认为感悟语言很重要。因为过去语文教学的误区在于把重点放在理解内容和语文知识的教学上,却忽视了语言本身的学习——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考虑汉语言文  相似文献   

15.
"积累"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非常重要的"字眼",《标准》全文以17次的重复讲述,从不同的方面对"积累"的重要性及其要求进行了强调。积累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语文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应当正确认识语言积累的内容与意义,合理规避或妥善解决语言积累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采取正确的方法与措施,加强学生语言积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基本途径。一、创设良好阅读条件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素养"即平日的修养,语文素养包括对祖国语文字的思想感情、语言的积累、语感,也包括语文的工具作用,而前者尤其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可以看出,学生语文方面的素养是非常重要的,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基本认知能力,还能让学生的各个方面得到提升,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不但要让学生的语言积累达到一定层次,还要关注其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苏轼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有厚实的积累才能施展大作为,积累是构建语文之塔的金砖.《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小学生记忆能力强于理解能力,让他们积累语言,是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现行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分之一以上的内容是要求积累背诵的,在小学教学中做好语言积累,对学生终身受用.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是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解读文本,发现文本的秘妙;要把握文本的重点,让学生品味文本的语言。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语文课堂中"得意""得言""得法",他们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