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变化有内因和外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化学教学中,要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要正确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个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浓厚的学习兴趣,正如古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是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的动力所在。因为《矛盾论》提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它通过内因作用于事物的存在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首先要从课堂教学抓起。抓课堂教学,其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抓教学方法的改革,要倡导开展启发式教学。 一、要不要开展启发式教学? 每节课四十五分钟,是不是满堂灌就算抓紧时间了呢?不见得。我们知道,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用最经济的时间,主动积极通过教材学习,获得身心发展的过程。因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是“内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是学习的重要条件,是“外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师主导作用这个外因要通过学生学习的内因来起作用。教师…  相似文献   

4.
顾孟武 《天津教育》2014,(11):44-44
学习就是儿童与客观世界的对话、与他人的对话、与自己的对话中的内心建构,有效对话是促成合作学习产生互惠效果的关键,而对话的有效是基于专注倾听和积极思考的学习活动,因此,有效对话是确保学习在学生身上真实有效发生的关键,“真实有效的学习”需要安静的对话。  相似文献   

5.
杨弘 《新课程研究》2009,(8):142-143
在我国进行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模式已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在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是内因,教师的引导是外因,两者的相互作用才能产生学生学习的高效性,才能最大化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对学生来讲,“贪玩”是其天性,学生总是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教学中,完全可以利用学生“好玩”的天性,  相似文献   

6.
问:教育教学改革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头脑中持有的“学习”概念。就算有最好的课程,如果实施课程的教师依然抱着陈旧的落后的学习概念不放,那么任何改革都不会有好的效果。所以,今天想请您从当代学习理论发展的视角来关注“学习”这一重大话题。这次课程改革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要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就学习方式来看,不同的方式是否会给学生的发展带来极为不同的影响?徐斌艳:学生的发展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当然学习方式作为外因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一定…  相似文献   

7.
龙吟 《广西教育》2005,(1B):35-36
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简单地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性出现。他们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事物内在的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黄军 《江西教育》2007,(12):44-44
下午最后一节课是活动课。学习了一天,学生们都有点累了,我带着他们来到操场,大家纷纷玩起了自己喜爱的游戏。有几个男孩子玩起了跳“山羊”,所谓跳“山羊”就是让一名学生弯下腰.其余几个学生从他身上跳过去。我怕出危险,便站在旁边保护他们。有老师看着,学生们显得很兴奋,争着表现自己,“山羊”一个一个地换,一点一点地变高,难度也在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9.
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既有智力因素,也有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以及情感、意志等;智力因素通常指的是自学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等。智力因素是“内因”,非智力因素是“外因”,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实践证明,学生数学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因”的影响。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热爱学习数学。下面从三方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英语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学”是英语水平提高的内因,而教师的“教”则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外因。教师利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才能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毛主席说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在教学活动中 ,老师是外因 ,是起主导作用的。学生是内因 ,是学习的主体。因此 ,教师只有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调动学生主动性 ,积极地学习并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才能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时 ,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怎样发挥主导作用 ?怎样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就此问题 ,我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一、关爱学生“施教爱为先”。师爱是一种充满科学精神的普通、持久、高尚的爱。如果缺少“爱”的思想 ,就谈不上“育”的问题。教师要源源不…  相似文献   

12.
黄汉才 《新课程研究》2009,(8):158-158,167
有一次,笔者在白色的写字板上点了个黑点,问学生:“这是什么?”大家都异口同声地回答:“一个黑点。”笔者故作惊讶地反问:“只是一个黑点吗?这么大的白板大家都没看见吗?”同样的道理,换个立场,老师在学生身上看到的又是什么呢?每个人都有一些缺点,但是你看到的是哪些呢?是否只看到了他人身上的黑点,却忽略了他所拥有的一大片白板呢?其实每个人都有很多优点,换个角度,用一种欣赏的眼光去看自己的学生,你将会有更多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13.
李万伟 《考试周刊》2012,(15):95-96
学生的学习是个体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本人的主观因素是学习活动的内因,而存在于自身以外的其他因素是学习活动的外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学生学习的内部因素主要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周永兰毛泽东同志说:“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因此,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教学过程,才能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因素,使其在学习体育中能够做到自己主动学习和锻炼,自己主动发展,我在体...  相似文献   

15.
一、目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要自学。”“靠自己学。”这些论断告诉我们:学生学习进步的大小,取决于学生自己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教师只是起着外因的推动导向作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  相似文献   

16.
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时,教师对学生的一切指导、启发和传授才能起到相应的作用.没有认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可能真正认识世界的,也不可能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作为认识的主体,是学习的内因,是发展的根据.教师的“教”则是学生学习的外因,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条件.教师“教”这个外因要通过学生“学”这个内因而起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将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积极地学习,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摆脱“以教师为主”的“外因论”思想,尽量创造条件来确保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7.
学生是从师学习的受教育者。但学生不是被动装填知识的容器。不是接受教育、听话的“驯服工具”,而是活生生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学习的主体。当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外因)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内因)适当、匀称地配合了起来,则便是还给了每个受教育者做为人的能力,教育就有了它真正的意义了。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营造和谐的数学课堂呢?  相似文献   

18.
1、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及其他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必要性。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这样一些发人深省的情况:(1)一些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不是“我要学”,而是“要我学”。(2)一些学生在学习上有很大的依赖性,缺乏独立思考和克服困难的精神。(3)在对学生评价方面,偏重于学习成绩的评定,而忽视了思想品德及其他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比如,同样的差错,如果发生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身上,往往给以谅解;而如果发生在成绩差的学生身上,则会斥之为“笨”。(4)在平时教学中,未把思想品德和其他非智力因素与知识、能力放在同等  相似文献   

19.
兴趣是指一个人要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让我学”为“我要学”。当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时,就能孜孜不倦地去钻研,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分配自己的活动时间,遇到困难也能顽强地去克服,并能由此产生欣慰和快乐的情趣,从而较好地掌握知识技能。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在教学中,教材、设备甚至教师的教,对学生来说都是其学习的外因。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施加思想影响等,都必须建立…  相似文献   

20.
伴随课程改革的深入,无论是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作为教师更要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何谓“有效”?笔者认为“有效的教学”就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自主地学习;通过教师的点拨,使学生探索性地学习;通过教师的激励,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