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穷人》描写了渔夫和他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惨死后,不顾生活的艰辛,毅然收养了西蒙的两个遗孤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的悲惨生活和善良、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作者对人物心理描写细腻,耐人寻味,使人物形象丰满生动;渔夫夫妇艰难的生活处境与他们舍己助人的美好行为形  相似文献   

2.
有鱼吃还穷?     
吴竹仙 《湖南教育》2007,(2):39-39,21
小学语文十二册《穷人》记叙了渔夫和她的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纯朴善良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相似文献   

3.
刘恋  志力 《辽宁教育》2009,(7):78-78
一、教材简析 <穷人>描写了生活艰难的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毅然收养她的孤儿的故事.反映了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纯朴善良的同情心以及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课文情节跌宕起伏,结构巧妙新颖,全文多处以"孩子"为描写对象,让这个辅助人物出现在故事的各个情节中,与主要人物默契配合,对表现文章中心、深化文章主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赵芬 《云南教育》2003,(32):28-29
《穷人》一课主要写了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不顾自己的生活艰难,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事。作者托尔斯泰通过恰如其分、真实感人的描写,表现了只有穷人才体贴穷人,他们宁愿自己受苦,也要为别人解除痛苦的高尚品质。作品中的故事和人物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很大的距离,加上课文篇幅较长,写法含蓄,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如果教师教不得法,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不能体会理解其思想内涵。我认为,本文教学围绕两条线(一是写“穷”,二是透过“穷”写“品质”)来分析理解课文内容,会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作用。同时抓住“真情实感,恰如其…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九课《穷人》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本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短篇小说。真实细腻的心理描写是这篇小说的最大特点,全文以桑娜的内心矛盾为主线,围绕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这件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丈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相似文献   

6.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义务教材第十二册《穷人》一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课文主要讲了渔夫与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不顾自己的生活困难,主动收养西蒙两个孩子的感人故事,表现了桑娜和渔夫纯朴善良、富有同情心、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全文情节曲折动人,语言极具表现力,尤其是对桑娜抱回孩子后矛盾心理的描写,更是细致人微、真实传神,一个纯朴善良的穷人形象跃然纸上,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相似文献   

7.
《穷人》这篇课文,写的是穷苦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关心邻居西蒙,并把西蒙死后遗留下的两个幼儿抱回家抚养的事,赞扬了穷人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德。课文先写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风呼啸的深夜,焦急地守在小屋里,等待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接着写桑娜看望生病的女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病死,便把她的孩子抱回家以及这样做后  相似文献   

8.
在《穷人》这篇课文中,我们发现作者使用省略号的地方很多,而且这些省略号大部分出现在桑娜的心理活动和语言描写中,这些省略号对突出桑娜的性格特点和表现桑娜纯朴善良的高尚品质有着独特的作用。例如:“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  相似文献   

9.
《穷人》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短篇小说。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相似文献   

10.
《穷人》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材第十二册的一篇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记得那次公开课上,为了让孩子们感受桑娜一家生活穷苦艰辛,我先放手让同学们自读自悟,然后集体汇报交  相似文献   

11.
《穷人》一文反映了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美好的心灵。文章共分为三部分。其中,第三部分主要是通过桑娜和渔夫的对话(语言描写)反映他们对西蒙的两个遗孤的态度,从中看出他们善  相似文献   

12.
《穷人》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描绘沙俄时代穷人悲惨生活和他们美好心灵的作品。过去 ,不少人在讲读此文时 ,谈论最多的是主人公渔夫和妻子桑娜的勤劳、善良 ,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而常常忽略作者塑造的另一个形象———西蒙。作者对西蒙的描绘 ,集中在课文第二部分。当桑娜出门向海上张望 ,祈望丈夫平安归来的同时 ,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生病的邻居西蒙 :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 !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 !桑娜的感叹从侧面告诉我们 :西蒙也是穷人 ,她的处境更艰难。当桑娜一次又一次地敲门 ,仍旧没有答应时 ,她猛地推开房…  相似文献   

13.
《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短篇小说。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相似文献   

14.
《穷人》这部短篇小说是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作者以桑娜、渔夫这两个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穷人的贫困和悲惨,是许多个穷人的缩影,他们卑微,是俄罗斯沙皇专制统治下的那座"金字塔"最底层的人。作家通过对主人公生存环境和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把真实人性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演绎成一种人穷而精神富有的人生和生命的大境界。"托尔斯泰在他的小说里描述  相似文献   

15.
尹永刚 《学语文》2004,(1):39-40
教学内容:叙述与描写教学过程:一、复习五种表达方式。二、将六年级学过的故事《穷人》由学生缩写成150字左右的故事梗概。《穷人》故事梗概:在一个海风呼啸的夜晚,桑娜焦急地等待丈夫的归来,当她到外边看丈夫是否回来时,想起比她还穷的正在生病的女邻居——寡妇西蒙。当她到西  相似文献   

16.
《穷人》这篇课文讲的是渔夫的妻子桑娜和渔夫,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课文第三段峰回路转,高潮迭起。作家惜墨如金的四次沉默,对人物的刻  相似文献   

17.
本单元是学生初中阶段第一次集中接触小说,《穷人》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也是多年来一直被入选课本的文章,可见其重要性。学习本单元及本课,要学会梳理主要情节,初步感知人物形象,认识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品味叙述和描写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穷人》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深夜,桑娜夫妇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穷人》这篇文章通过写渔夫的妻子桑娜主动收养死去的邻居西蒙家的孩子的事 ,表现出穷人善良 ,宁可自己受苦 ,也要帮助别人的优良品质。在板书完课题后 ,让学生通读全文 ,找出文中三个主要人物“桑娜”、“西蒙”、“渔夫”。在精读课文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抓住最能体现人物善良品质的词句加以体会 ,并精练地板书出来 :桑娜“主动收养”“非……不可” ;西蒙“疼爱、惦念孩子” ;渔夫“主动收养” ,“熬过去”。最后的点睛之笔是用红笔画出三个相迭的红心后板书“善良”这一点明中心的词 ,这说明有着相同命运的穷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 ,他们“…  相似文献   

19.
《穷人》描写了一对心地善良的夫妇宁愿自己多吃苦头,毅然收养了邻居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劳动人民同情关心他人的高尚品德。作品之所以真切感人,是因为作家在人物内心活动的成功描写上极具特色。抓内心独白课文一开头,就把桑娜一家的生活状况定格在贫穷的基调上。笔者抓住桑娜的内心  相似文献   

20.
逯玉珍 《广西教育》2012,(25):57-58
《穷人》一课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短篇小说,作品通过叙述桑娜和丈夫渔夫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的事情,真实生动地反映了穷人的善良之心。教学这一课,关键是使学生读懂“穷人”的心,走进桑娜和丈夫充满同情的内心世界。为此,教学中可以采用如下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