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孩子进入小学,很多家长都开始了焦虑和煎熬的经历。虽然很多家长在孩子进入小学前都信誓旦旦:"我不会在乎孩子的学习成绩,成绩不能说明一切,也未必能够使孩子幸福"。但是一旦进入了小学,成绩就如魔咒一般使很多家长忘记了养育孩子的初衷。家长会抱怨学校教育的狭隘、学校对学生评价标准的单一,抱怨学校教育正在改变我们的孩子,抱怨学校与自己的教育观不相符。尤其是当所有的分  相似文献   

2.
<正>每到学生放假时,补课就成了热门话题。为了给学生减负,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严禁学校、老师在寒暑假期间给学生补课。然而,这样好的政策却总是遭遇执行难,学生反感、家长抱怨,学校和老师也有自己的委屈。假期补课为何屡禁不止,真的是学生需要吗?一些家长和社会人士不禁质疑,这其中是否有老师借此增加收入、学校提高升学率之嫌?补课之风盛行,原因究竟何在?【你来问】家长王俊华:"我的孩子今年上小学五年级,还没放假的时候,老师就通知要假期补课,说是要赶赶课程好多留一些时间复习。  相似文献   

3.
在孩子们真正独立踏上社会之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无疑是最主要的教育手段。然而,有不少家长却认为只要把孩子送进好的学校,就为孩子的教育投上了加强险,由此忽略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再加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就业压力和行业竞争加剧,很多家长更是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了学校,自己忙于工作,甚至与孩子相隔两地,一年见不了几次面。孩子没有受到正常的家庭教育,思想上与心理上都不健全,于是就造成了学校埋怨家长、家长又抱怨学校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4.
有家长抱怨,现在教育孩子太难了:说浅了,孩子不理解,不听话;说深了、说多了,孩子有压力,嫌你唠叨,产生逆反心理,容易出毛病。这就需要家长找到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掌握教育孩子的技巧,现在向大家推荐一种"一分钟教育法"。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一名教师,我常听家长抱怨"孩子越大越不听话""成绩不好还不让说",这些抱怨反映出家长面临难以读懂孩子、难以走进孩子心灵的教育困境。为了能够读懂孩子,我认为家庭和学校双方需联合起来做出以下努力:一、做孩子成长的知心人家长和教师都希望让每一个孩子做最优秀的自己。学特长、请  相似文献   

6.
正教育并非学校单方面就能做好的事情,当一些教师抱怨学生家长将教育孩子的责任全推给学校时,熟不知,家长委员会这一组织存在的意义就在于使家长们也参与到学校日常管理中来,以此来加强家校联系。不得不说的是,在当前学校教育中,一些学校要么压根没设立家委会,学校管理全由校方说了算;要么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才设立家委会,但家委会却无任何实权可言。一方面是教师抱怨学生家长对子女教育不上心,另  相似文献   

7.
"现在很多家长有一种功利的想法,觉得今天读的书今天就要见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这样说是因为,她经常听到有家长在抱怨孩子不看"正经书".她认为,"没有一个孩子是抱着‘我要受教育’的念头来阅读的,如果一开始就把一些很枯燥的、承载着家长期望的书给孩子,孩子会对阅读产生畏惧感,最终可能远离阅读".  相似文献   

8.
谢娟 《中华家教》2012,(Z1):6-7
目前,"择校"已越"择"越"热",许多家长往往不惜一切手段、投入巨大资金,想方设法让孩子进入到一个优质的学校。他们认为把孩子送到一个好学校,放心地把孩子交给老师,自己就可以甩手不管了。同时也有很多家长认为,好家长的影响要胜过好学校。到底是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大还是好学校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大?下文是多位人士从多个角度围绕"好家长与好学校的话题进行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在"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日益白热化的今天,经常能听到教师们抱怨:"现在孩子真难教,家长是怎么管的?"也会听到家长抱怨:"孩子成绩差,老师到底是怎么教的?"于是,望子成龙的家长带着本该无忧无虑成长的孩子奔波于各种辅导班。现在的教育怎么了?大家为何如此焦躁,我们的教育何为?其实,溯本求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幸福。想办好教育,我们就要促使教育与外部以及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达到最优化,营造"绿色教育"。  相似文献   

10.
“现在老师动不动就把家长‘请’到学校,孩子肯定调皮,我们也不是不管,可孩子就是不听话,我们真没办法。”“说真的,我就怕孩子说,老师请您去一趟。”“一张条子或一个电话就把我们‘请’到学校,站在老师面前,我们做家长的连说话的权利都没有。”“现在的老师,教育家长比教育孩子更有招数,只要你往他跟前一站,准会被劈头盖脸地数落一番。”……茶余饭后、公交车上、放学路上,常常听到有家长这样议论着。从家长的抱怨中,我们不难看出:老师和家长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共同教育好孩子,但是,彼此沟通起来是多么不容易呀!十几年的教育教学生涯…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优质教育的期望也越来越强烈。他们一方面希望孩子受到好的教育,另一方面希望孩子得到老师无微不至的呵护。倘若孩子在学校磕着碰着了,有些家长当面就给老师难堪,因此,许多老师也抱怨:现在不光孩子难教,家长也越来越难伺候了。到底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激活家校教育的合力,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呢?  相似文献   

12.
孩子的教育问题,除了教师外,是当前每个有孩子的家长都感到头疼的问题。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们有时觉得自己束手无策,甚至有时又感到很无奈。于是我们常说,现在的孩子怎么了?于是我们抱怨:“真是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但当我们静下来反思我们给了孩子什么的时候,就会发现造成孩子现状的很多责任在于我们——家庭、学校和社会。  相似文献   

13.
严迎旭 《考试周刊》2014,(31):49-49
<正>"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自私"?家长经常这样抱怨。家长在抱怨的同时是否自问过,孩子这样,家长有错吗?古话说得好:"子不肖,父之过。"良好的品德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现在这些温室中的"花朵"拥有了太多的呵护、宠爱,早已染上许多坏习气。"品德不好是危险品",所以加强孩子的品德教育是学校工作的首位,是家长的首要任务。老师更要利用课堂这块阵地,好好拯救"迷惘的孩子"。一、找回同情心如教学《长征》这首诗时,为了让孩子们体会爷爷、奶奶童  相似文献   

14.
“现在老师动不动就把家长‘请’到学校,孩子肯定调皮,我们也不是不管,可孩子就是不听话,我们真没办法。”“说真的,我就怕孩子说,老师请您去一趟。”“一张条子或一个电话就把我们‘请’到学校,站在老师面前,我们做家长的连说话的权利都没有。”“现在的老师,教育家长比教育孩子更有招数,只要你往他跟前一站,准会被劈头盖脸地数落一番。”……以上并不是个别现象,茶余饭后、公交车上、放学路上,常常听到有家长这样议论着。从家长的抱怨中,我们不难看出:老师和家长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共同教育好孩子,但是,彼此沟通起来是多么不容易呀!十…  相似文献   

15.
“现在老师动不动就把家长‘请’到学校,孩子肯定调皮,我们也不是不管,可孩子就是不听话,我们真没办法。”“说真的,我就怕孩子说,老师请您去一趟。”“一张条子或一个电话就把我们‘请’到学校,站在老师面前,我们做家长的连说话的权利都没有。”“现在的老师,教育家长比教育孩子更有招数,只要你往他跟前一站,准会被劈头盖脸地数落一番。”……以上并不是个别现象,茶余饭后、公交车上、放学路上,常常听到有家长这样议论着。从家长的抱怨中,我们不难看出:老师和家长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共同教育好孩子,但是,彼此沟通起来是多么不容易呀!十…  相似文献   

16.
春天草长莺飞、花红柳绿,是出游的好时节。然而很多学校因为担心学生春游的安全问题,取消了春游。谈到春游,学校有苦衷,学生有抱怨。学校组织学生春游,虽然有一部分家长担心孩子的安全,但多数家长认为,孩子跟同学一起春游得到的快乐是家长不能给予的。  相似文献   

17.
闫维生 《宁夏教育》2010,(10):71-71
近年来,学校十分重视师生的读书活动,每年都想办法购买或订阅一定数量的图书或杂志,举办各种读书活动,从而激励学生的读书欲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行走在通往精神家园的道路上。读书的氛围在学校逐渐浓厚,书香校园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可一提起孩子的教育问题,有些家长总是抱怨自己的孩子不读书,在家光知道看电视,有时还偷偷出去上网玩游戏。  相似文献   

18.
本期的特别关注,我们与广大读者讨论"如何尊重孩子的'隐私'"问题。有的家长出于对子女的"关爱",生怕孩子有"好多事情瞒着父母",认为孩子不应该有什么"隐私",所以,动辑私拆他(她)的信件,偷阅他(她)的日记,查看他(她)的上网记录,硬闯入孩子的"私秘" 王国之中。把孩子的一切暴露在父母的视线之内。须知,这是一种何等错误的教养方式! 千万不娶以为"他们的一切都是父母给的",孩子就属于父母的私有"财产",他(她)不属于任何人,只属于他(她)自己;千万不要以为"父母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他们好",其实未必。有理智的爱,才是父母与儿女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爱应该与相互信任为前提。我们并非主张家长放弃教育的责任,但是,教育必须以尊重为前提。尊重是沟通的基础。当孩子向你敞开胸襟、无话不谈的时候,你还需要窥探孩子的"隐私"吗?  相似文献   

19.
<正>自从有了学校教育以来,如何有效进行"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孩子的探索就没有停止过。"家校合作"至今仍是个难点。不少家长误以为把孩子送进学校就万事大吉,学校应该保证把孩子培养成优秀人才。而学校、教师则埋怨家长不配合导致学校教育的作用被削弱,甚至被抵消了。因此,面对家校共育出现的问题,我们唯有积极应对,在探索中总结经验,将"家校合作"高效地开展好,才不辱培育下一代的共同使命。一、营造合作氛围,欢迎家长共育假设你是一位学生家长,当你步入孩子  相似文献   

20.
六岁以后,孩子就该上学了。许多家长总在抱怨:孩子不爱学习,不爱上学校,孩子学习成绩总是不好。大人成天埋怨孩子于事无补,因为造成孩子不爱学习、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有的时候可能根在大人。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学习,这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