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路上     
杰克·凯鲁亚特的小说《在路上》里有这样一段话:"你的道路是什么,老兄?乖孩子的路,疯子的路,五彩的路,浪荡子的路,任何的路。到底在什么地方,给什么人,怎么走呢?"这是对每一代年轻人的提问。"在路上"三个字,已经超越了文字本身的含义,它吸引着无数人上路,它已经成为一种追逐精神自由飞扬的符号。  相似文献   

2.
永远在路上     
陈江飞 《新读写》2010,(10):52-52
人常说,梦想启程于年少。同样,我的文字之旅也启程于年少。最初只是为了安享文字的静谧和空灵,可随着岁月的堆叠,我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文字竟可以如此干般流转和幻化,可以承载任何一‘种发自心底的情愫。拿起笔,心霎时像一泓明静的湖水,一向被忙碌踩乱的日子在心中渐渐沉静下来,如同一阵风,吹开了闭塞的花蕾,传来满园的郁香。于是,文字成了我的信仰,它们经年居住在我心灵的枝丫上,激越,有时也苍茫……  相似文献   

3.
永远在路上     
走进非洲 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的举办让全球的目光转向南非,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它辽阔、遥远、神秘……  相似文献   

4.
党的作风是党内政治生态的"晴雨表",是直接关乎人心向背、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重要命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并围绕此主题阐发了一系列新观点和新理念,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创新论断就是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这一论断内蕴了由浅至深的逻辑理路:一是证成根据——"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二是实质意涵—...  相似文献   

5.
垮掉一代的精神探索与《在路上》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发生在20世纪中期的美国垮掉派运动挑战由冷战狂热与清教传统共同创造的高压社会和主流文化.垮掉一代在本质上是叛逆者和探索者.这场运动的主要意义在于它对压抑人性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叛逆和探寻新的信仰、探寻如何在现代世界维护和发展人性所做的精神探索.凯鲁亚克的小说<在路上>最全面地表现了垮掉一代的生活方式和最深刻地探索他们不懈的精神追求,同时也揭示了他们身上的弱点,可以说是垮掉派运动发展的"启示录".  相似文献   

6.
袁蕾 《考试周刊》2008,(6):135-136
杰克·凯鲁亚克的代表作,"垮掉派"的圣经<在路上>记录了"垮掉的一代"的不羁生活:无目的地在公路上游荡,借由酒精、性、爵士乐甚至毒品来获得刺激,颓废的生活表态下隐藏的其实是"垮掉的一代"对二战后60年代压抑的社会的反抗以及对极度精神自由的追寻.在垮掉派的生活中,音乐狂欢是其追寻精神解脱和终极刺激的生活一个典型侧面.本文从<在路上>的爵士音乐会场景入手,结合"垮掉的一代"生活中的其他狂欢化场景,援引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以及尼采的酒神规则,对<在路上>一书中所表现出来的垮掉派的生活背后所隐藏的人生终极目标做出了揭示和阐述.  相似文献   

7.
试析《在路上》作品中“垮掉一代”的精神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垮掉的一代"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场文学、文化、社会运动。本文通过分析"垮掉一代"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结合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路上》,来试图阐释"垮掉一代"在疯狂外表下的真实精神追求,并探究它所与美国历史上追求个人价值和个性自由这一精神传统的一脉相承关系。  相似文献   

8.
魏亮  郜媛  杨洁 《考试周刊》2011,(13):34-35
小说《在路上》是"垮掉的一代"小说的代表作,同时也是近代文学史上的奇迹。小说反叛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摒弃传统的社会道德和价值观念,追求无拘无束的自我表达,逃离物化的都市,寻找心灵的自由。  相似文献   

9.
成长在路上     
朱娟 《教师》2015,(10):128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参加工作已经十多年了。回顾这十年真的是自己不断学习的十年,是自己快速成长的十年。静下心来,回顾这忙碌又充实的几年,需要总结的地方有太多。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在路上》中"垮掉的一代"。认为小说反映的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青年人不安于传统、逃避现实、追寻刺激的生活方式、崇尚自然的精神状态。主人公多次横穿美国大陆时所走的路正是"垮掉的一代"的精神之旅。  相似文献   

11.
正邹富清,1988年开始从事教育工作,26年来,斩获多项个人殊荣,曾获国家级优秀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国家级课改校长等荣誉称号。2013年担任河南省濮阳建业国际学校校长来,依托建业教育的强大办学优势,濮阳建业国际学校被打造成为一所高品质、个性化的国际化学校,学校先后被授予濮阳市标准化学校2013年教育发展内涵先进单位中国歌剧舞剧院人才培养基地等荣誉称号。在中国,一个领导人必须在把情况搞清楚的基础上,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有的时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时候又要以小带  相似文献   

12.
镇江市第三中学坐落在古运河畔,是一所有着近90年历史的初中学校。学校依托校本课程建设,充分发挥对课程的开发、管理功能,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经历了四个阶段:以课题研究为抓手的初期开发阶段,以午间文化为载体的研究学习阶段,以社团活动为平台的实践过滤阶段,以学科运行为保障的沉淀深化阶段。在开发校本课程的实践中,学校成绩斐然:先后被评为"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  相似文献   

13.
也许是我当教师的缘故,读起邓玉秀老师的书作,总觉得特别亲切。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这是改革航程上的新航标。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只有知识才能照亮民族的思想,只有教育才能为实现中国梦而奠基。2013,中国梦在神州大地播下了希望的种子,每个人都朝着自己的梦想和未来前行,而我们,《辅导员》下旬刊(教  相似文献   

15.
梅志军 《师道》2016,(4):42-43
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不外乎"家访"(老师走到学生家中)和"校访"(家长走进学校)两种,我们姑且称这些方式为"在路上";而在大数据背景下的今天,家校沟通的方式就变得丰富,尤以"班级QQ群""班级微信群"等为潮流,老师和家长的交流大都以"线"上为主,我们姑且称这些方  相似文献   

16.
赵彬 《湖南教育》2010,(2):34-34
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必须遵循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具有深刻的知识内涵、文化品质和时代特征。校园精神文化指的是学校所拥有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文化产品、道德准则等精神形态的文化氛围,是校园文化的灵魂,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我们深知,在一所学校中,首先影响学生的不是漂亮的校园、  相似文献   

17.
记得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在1988年那次世界诺贝尔奖得主的巴黎聚会上,有人问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学校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回答道:幼儿园。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东西呢?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东西放整齐,吃饭前  相似文献   

18.
谢丽生 《新教师》2019,(6):71-72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要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宽容理解、相互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音乐教育作为学校艺术教育中一门相当重要的课程,具有丰富而又深刻的德育内涵。音乐教学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是为了让学生在德智体美上全面发展,发展学生的个性,健全学生的人格。学生们美好的心灵能在音乐中得到陶冶和净化,达到“寓教于情”的效果;学生们也能够在学好音乐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思想品德,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下面笔者就从三个方面简要谈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19.
正严善祥同志1995年从梅山集团公司组织部长职位退下来至今已有18年了,18年来,他把全部的热情与能量都奉献给了梅山老干部大学。在这里,他既是校长,又是学生,还是政经班的教师,赢得了广大老年学员的尊重和爱戴,更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是兢兢业业的校长。梅山老干部大学创建于1988年,最初为上海市老干部大学梅山分校。1994年,为了进一步推动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