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传统色彩的美学探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色观”是我国古代在色彩科学史上的一大发明,它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色彩观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色彩观为我国古典色彩美学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论阴阳五行说与服饰色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行五色"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哲学观和色彩观,阴阳五行学说对古代中国服饰具有深远影响,"五色"在统治阶层和百姓日常生活中有着严格的使用规范,这对于服装色彩的学习应用以及研究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生活融为一体,是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发展的必由之路。传统五色观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符号之一,对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参考价值。文章通过解读中国传统五色观的文化内涵,对其在我国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路径进行了探析。利用传统五色观的审美与哲学内涵引领中国现代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和发展,对于促进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五行说"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深远的哲学观之一, "五色"观是五行学说的引申与发展,成于周,发展到汉代已具雏形,并在理论和色彩的实践经验方面得以发扬."五色"被认为是构成世界秩序的成分,是可以相互转换、相互比附的整体系统,色彩已经转换成思维的认知符号和图式,是一种对内视心象的文化反思.传统色彩观历经发展又延伸出了更丰富的含义,为现代设计中色彩的分析及处理提供了深厚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传统色彩观中,“五色”观是极具特色的,并且与传统阴阳“五行”观念融为一体,深刻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性.对于现代艺术设计而言,“五色”观不但是一种民族色彩应用的典范,对其传承、发展和融合更是现代艺术设计民族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刘海燕 《文教资料》2009,(10):70-71
本文从"五色"、"五行"方面论述了中国传统色彩观的形成及发展.指出了传统色彩观对现代设计的影响,以及现代设计的色彩观.在色彩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公共的审美,更要与时代相结合,体现出新的时代精神和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传统色彩文化中,"五行五色"说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色彩原色观念.试从哲学思想、礼制束缚、民俗等几个角度对中国传统服装中的色彩进行分析,并对现代服装中的色彩审美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根据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中的先唐画论,梳理出绘画类色彩语词30个,进而分析了先唐各代表时期的绘画色彩观念:丹青与"重色"的色彩观、春秋时期孔子合"礼"的色彩观、春秋时期五行色彩观、魏徐幹的反绘画色彩观、南朝的色彩冷热观及水墨色彩观、南朝的"随类赋彩"及"以色貌色"色彩观等。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的“五色观”理论饱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它一方面与现代色彩的运用都具有装饰性、简洁性以及象征性等相似性特征;另一方面它是现代设计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成为深化设计语言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掌握了传统色彩文化的内涵并加以运用,就可以使现代设计具有更强的审美性以及更高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0.
吴颖媛 《文教资料》2010,(14):96-98
色彩对于工笔人物画而言从来都是非常重要的表现语言之一,“写意性”一直是中国传统绘画审美的最高标准。工笔人物画是在中国文化艺术“尚意”的审美要求影响下逐步发展成熟的。而中国画自古以来“随类赋彩”、“运墨而五色俱”等赋色观也决定了工笔人物画的色彩是一种意象色、主观心象之色:画家在用色时受到了中国古典哲学色彩象征意义的影响.使其作品色彩带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因此,本文从“尚意”的审美观、“写意性”的赋色观和中国画色彩的象征意义三方面来探析工笔人物画“写意性”用色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在自己的文本世界中有意识地进行了意象的选择和营构,给同时代的中国现代文学保有了一种难得的审美形式。同时其作品中有着丰富的色彩语言和由此形成的色彩意象。传统的红、黄、绿、蓝;白、青、灰、黑在其文本世界中饱含了深刻的寓意性、哲理性,是其借以描摹自然景物、刻画人物形象和体悟人性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2.
河南朱仙镇木版年画用色丰富,既对比强烈又和谐美观。文章从色彩构成角度分析朱仙镇年画中色彩的丰富内涵及对比与调和原理。试图通过讲述引起人们对我国民间色彩美的重视,把具有传统美的色彩运用到现代设计中,使传统与现代结合,赋予现代设计更多的传统文化内涵。以便更好地开阔设计思维,设计出更好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色彩观既是“颜色色彩观”,又是“广义色彩观”、“哲学色彩观”,并在文学、语词、文字、训诂、绘画、工艺美术及思维方式等方面都流露出“尚青”的观念。作为“审美方法论”的“大色彩观”一直都“参与”着中国人的理性思维,共同“营造”着具有审美特质的中国古代文化。  相似文献   

14.
颜色概念的获得包括感知-认知的过程,颜色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本文从人的视觉感知,生存环境及社会文化三方面解释颜色的认知原型,对英汉语中颜色词产生的隐喻进行了对比研究,旨在加深对其的理解和记忆,便于翻译和交流中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15.
《柠檬》是作家梶井基次郎的短篇代表作之一。作家的写作风格就是从《柠檬》开始确立的。作为一位接受西方教育热爱西方绘画的人,作家将绘画的主要元素,即色彩加入了他的短篇小说中。《柠檬》中的空间排布和色彩的运用也可以说是独具匠心。文章尝试着从空间色彩的渗透与最后色彩的爆炸为切入口对这篇立意新颖的小说进行研究。文章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描述了现实混沌的色彩,第二部分着重描写幻想空间多重色彩,接着阐述金黄色的柠檬所连接着的两个世界色彩的改变,第四部分着重于幻想与现实色彩的冲撞与爆炸,第五部分则探讨了爆炸之后宁静所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语言又是构成文化大系统的要素之一,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语义和文化的对等是鲜有的。通过对比英汉语中的颜色词语体现两种语言文化背景所折射出的异同,来探讨如何深刻领会语言并了解其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从而提高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介于两个波长之间(即不是纯粹的基本色)所产生的变换多姿的颜色,其表达在汉语中极为丰富.这类语言的表达方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分析同种颜色因感官不同所带给人的不同心理、生理感应,并以此种颜色的文本应用来解释中西方不同语言文化在颜色这个语言概念上的体现,我们可以从文化通约性方面,解析颜色作为独特的语言符号与中国文化之间的深刻联系和内涵.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对中国绘画的色彩语意进行分析。分析了中国绘画的色彩观念、中国绘画的色彩运用原则、中国绘画的艺术手段,并对中国画的色彩再创造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中日颜色词作为语言词汇中的一大类属,在交际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红”、“白”两色分别是中日文化中的崇尚色,但它们的语义内涵不尽相同.文章对比了“红”、“白”颜色词的语义内涵的异同,并分析其原因,以便今后更好地进行跨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20.
现代新诗具有丰富的色彩美,这些色彩饱含不同的文化内涵,如"崇红"、"忌白"的红喜白凶的民俗文化,"运墨而五色具"的自由超脱的道家哲学文化,受难与救赎、圣洁与爱的基督教文化等。这些中外色彩文化的书写,扩大了新诗的容量,厚重而饱满,东西方情调流淌其中,为人们带来了多样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