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反思与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名  孙爱琴 《教育研究》2006,27(4):89-92
常规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幼儿园的普及及其标准化建设,常规的触角遍及幼儿园教育的方方面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儿童在幼儿园的生活质量,但同时也影响到了儿童的日常生活领域,加速了儿童日常生活的异化进程。把儿童作为常规教育的客体,其主动性受到了压抑,主体性近乎丧失。通过对幼儿园常规生活的道具、制度和生活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常规教育对儿童的异化过程。解放儿童,发展儿童的内在自由,才是常规教育的本真面目。  相似文献   

2.
日益普及的大众媒介正影响着儿童生活与学习的方方面面。然而,当媒介环境完全代替儿童的自然环境时,儿童就有可能失去其天真本性,主体发生异化。本文正是针对儿童生活在媒介环境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诉求儿童自我异化的原因,分析儿童媒介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3.
试论教育的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也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商品化的时代。生活价值的追求与技术知识对教育的统治,使受教育者在获得教育权力的同时,却丧失了生命的自由。教育异化包括两方面:一是人对教育的异化,二是教育对人的异化。本文旨在探讨新时期教育异化的宏观和微观表现,分析其根本原因,使教育异化变为教育解放的艺术就在于寻求个体内在生命的成长与外在生活的发展之间的平衡,只有当教育真正确认人的自由本性和智慧生活的人生意义,教育最终消除异化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4.
儿童生活作为完整生命存在的一个阶段,有着独立的意义与价值。然而,现实生活中儿童生活却异化于社会给定的培养目标、行为准则以及规范标准中,表现为生活中主体性、生命体验以及创造性的缺失。究其根本,源于教育精神的异化。真正的教育就是解放,让儿童知晓其本性里面原初的和根本的素材构成,帮助儿童找回自我。因而,教育应当观照儿童的美好生活,在自由、创造、自我实现以及德性的精神下唤醒、带领、指引儿童过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5.
关于学生负担过重的人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负担过重这一问题实质上是儿童生命的物化,教育自身的异化。儿童问题实际上是成人的问题.是成人世界的危机在儿童生活中的扩散。改变“技术视野”中的认知方式,即“物化”的思维方式,按照人的方式去把握人、理解人,纠正教育片面的功利主义倾向,才能根治学生负担过重这一顽症。  相似文献   

6.
学生负担过重这一问题实质上是儿童生命的物化,教育自身的异化。儿童问题实际上是成人的问题,是成人世界的危机在儿童生活中的扩散。改变“技术视野”中的认知方式,即“物化”的思维方式,按照人的方式去把握人,理解人,纠正教育片面的功利主义倾向,才能根治学生负担过重这一顽症。  相似文献   

7.
现代主义认为,人在现实生活中产生了异化,而这种异化是由于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崇尚物质主义的生活原则造成的,从而导致现代人生存处境的荒诞和虚无。盖茨比的一生就是这种荒诞、毫无意义的社会的牺牲品,对死亡的选择是其实现自我复归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童年幸福与学校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年的概念是历史和社会的建构.幸福的童年对人的成长、人类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学校是建构童年生活的重要场所,但在今天,由于学校教育目的和功能一定程度上被异化,导致对儿童的过度教育和规训教育,削弱了儿童的童年幸福体验.本文指出,学校教育必须回归教育的原点并确立儿童立场,帮助孩子度过一个完整的幸福童年.  相似文献   

9.
列斐伏尔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阶级解放思想和城市理论,其城市政治思想具有三重维度:异化、意识形态、日常生活。他将城市异化的内容从马克思的生产异化扩展到消费异化和休闲异化,指出都市的拜物教是满足的和空间的双重拜物教,分析资本逻辑对后现代社会的生产与人的生活的全面入侵;从国家错觉、哲学错觉、都市错觉分析无产阶级的思想状况,揭示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控制;以日常生活考察工人的现实状况,提出文化革命促进无产阶级意识的觉醒。城市工人的任务是以多种途径争取城市权利,将自身从异化的人解放为完整的人,回归到传统的、本真的、自然的生活。列斐伏尔城市政治思想体现了辩证思维和哲学关怀,是科学方法与人文视角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童年的概念是历史和社会的建构。幸福的童年对人的成长、人类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学校是建构童年生活的重要场所,但在今天,由于学校教育目的和功能一定程度上被异化,导致对儿童的过度教育和规训教育,削弱了儿童的童年幸福体验。要想改变目前学校教育削弱儿童童年幸福体验的局面,教育必须回到“点化和润泽生命”的原点,真正确立儿童立场,帮助孩子度过一个完整的幸福童年。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在其认识论出发点及论证等方面蕴涵了现象学视域。而就现象学视角而言,本质直观可作为解读异化劳动的可能方法。在此方法的导引下,异化劳动将呈现为一个全新视域并生发出一系列寻问,这些寻问是对异化劳动现象学方式的寻求。而且,胡塞尔和海德格尔自由自我决定的价值取向印证了马克思自由自觉的劳动本体论,并且其"生活世界"与"技术人"思想等构成了现象学对异化劳动审视的现实向度。  相似文献   

12.
道德教育必须植根于生活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广侠 《班主任》2002,(10):19-20
传统道德教育的最大缺陷就是脱离生活世界,致使儿童从进入小学开始, “几乎完全掉进了一个抽象的符号化的世界之中”,且“从这时开始就失却了与生活世界完整的、全面的联系”,从而使人的丰富本质遭到了异化。所以有识之士大声疾呼:必须要让道德教育植根于生活世界, “把道德教育与儿童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引自鲁洁教授文),从而实现道德教育的本旨。  相似文献   

13.
家园     
《学语文文丛》2004,(11):93-93
儿童都是天真的、无瑕的、无畏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人往往会变得虚伪、世故和懦弱起来,这种变化过程被哲学家概括为“人的异化”。异化的原因不尽相同,异化的结果多种多样,异化也给人很多的感慨。  相似文献   

14.
提到卡夫卡的《变形记》,人们往往立刻会反应出一个词:异化。说起人的异化,往往认为其社会性因素是最为主要的。但是。资本主义制度是导致人的异化的唯一原因吗?昆德拉说:“如果我们不愿意被一些关于卡夫卡的神话和传说欺骗。我们就找不到弗兰兹·卡夫卡对政治感兴趣的任何一个重要迹象。”他又说。“人们试图把卡夫卡的小说解释为对工业社会.对剥削、异化、资产阶级道德的批评,可是。在卡夫卡的世界里,几乎找不到任何可以构成资本主义的东西:既没有金钱及其力量,也没有商业,  相似文献   

15.
高兹在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和劳动分工理论的基础上,论证了当代资本主义危机本质上是生态危机,指出当代资本主义对人的生活的全面控制既包括对作为生活本质的劳动的控制,也包含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控制。高兹从劳动异化、社会分工和科技发展的角度剖析人的生活本质的异化,论述了资本对个人生活领域的入侵和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殖民化。  相似文献   

16.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主要内容.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当今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人的精神生活面临着诸多困境和瓶颈,马克思和弗洛姆通过对异化现象的分析和揭示,为我们考察现代社会特别是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理论视角,对完善人的精神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教育异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由教育异化导致的人的异化从根本上说是社会的、历史的原因造成的。从教育异化的表现形式来看,新时期教育异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生活价值的异化。超越教育异化,必须从教育理念、教育手段和教育主客体相互关系三个层面,对教育加以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8.
教育异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由教育异化导致的人的异化从根本上说是社会的、历史的原因造成的。从教育异化的表现形式来看,新时期教育异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生活价值的异化。超越教育异化,必须从教育理念、教育手段和教育主客体相互关系三个层面,对教育加以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9.
“异化”是二十世纪西方现代文学的主题之一。许多作家在他们的作品里描述了现代人的这种异化感,揭示造成人的异化的种种因素,唤醒人们对它的认识。波特在《开花的紫荆树》里通过刻画异化的劳拉揭示了一个异化女性的生存困境,并运用弗洛姆的异化理论分析了劳拉与他人的关系的异化以及劳拉自我的异化。没有信仰没有爱失去自我,劳拉生活在与他人隔绝、充满绝望和死亡的精神荒原里,成了异化的“物”。  相似文献   

20.
教育异化是伴随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出现的新问题,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马克思异化理论中,教育异化既是指教育对人的异化而阻碍了人的发展,又是指教育失去其本身意义,被人异化为牟利的工具。对教育异化现象进行合理审视,对其产生的根源进行理性分析和探讨,有助于从根本上消解教育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