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9,(99):71-72
《儿童3~6岁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大班幼儿应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理解"加"和"减"的实际意义;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数感是由多种数能力组成的有机整体。幼儿通过吸收生活中的数信息生成数感并逐渐成熟,通过非正式的数学活动潜移默化地学会计数、比较、分解与组合、统计与运算。然而集体活动中的数学学习脱离生活,不利于幼儿的亲身体验与实际操作。在"崇贤卫生院"角色游戏的实践过程中,我们逐渐发现幼儿能够借助实际情境,在操作过程中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坚实的联系;尝试用数字表征数量,表征方式日趋规范;能够进行小数目内的数运算,具体数概念向抽象数概念渐进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班幼儿的数学学习能力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数概念掌握得较好的幼儿,对5以内的实物数量,不用一一点数,目测数群就能说出总数,数概念掌握得一般的幼儿,能目测说出4或3以内的实物数量,而数概念掌握得较差的幼儿,对两个实物的数量,要一一点数,才能说出总数。因此,到了中班第二学期,我们注意因人而异,采用不同的数数方法进行教学。对数概念掌握得较好的幼儿,指导他们练习按群计数,即2个2个、3个3个、4个4个、5个5个地数。对  相似文献   

3.
"类写生"是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提出的一种无范画美术活动。它取消了教师范画,以图片代替实物(风景),供幼儿欣赏、分析,进行绘画创作。图片是开展"类写生"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从图片的选择到图片的使用,均需进行合理的设计。运用好图片欣赏完全可以达到类似写生的效果,为幼儿的自主绘画创作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数、量、形和关系是数学的四大内容,我们介绍幼儿在数、量、形和关系方面的发展特点,并提出相关的教育建议。0岁~3岁对数的认识3岁前的幼儿对数量已有笼统的感知,他们能区分明显的多和少。当你左手拿2块糖,右手拿3块糖,让幼儿选时,2岁的孩子已知道拿较多的糖果。在成人的影响下,3岁。,左右的幼儿逐步学会说出个别数词,并能凭借记忆,按一定顺序背出“5”以内的数字名称。但这时幼儿只是口头上的唱数,还不能真正理解数的含义,即使他能逐一点数实物,也说不出这些实物有多少。对量的认…  相似文献   

5.
茅懋  袁放 《幼儿教育》2013,(Z1):22-23
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有关数概念的教育是一个基础而又十分重要的内容。幼儿数概念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所进行的教学活动。那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怎样帮助幼儿掌握有关数概念的知识,理解数的实际意义呢?其实,从幼儿的表征能力就能看出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而多元表征能力需要幼儿对数概念有深入与全面的掌握。4~6岁幼儿己基本具备初步的数的多元表征能力,大部分幼儿都能通过不同表征形式对数量进行表征。幼儿对于数量的认知离不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探讨中国幼儿手指图式心理表征和感数发展的特点、年龄差异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采用画手的投射测验和感数实验两种方法,在画手任务中年龄与不同画手指标为自变量,画手成绩为因变量;在感数实验设计中,年龄与不同数量类型为自变量,感数成绩为因变量.研究结论:(1)四五岁的幼儿在手指心象基本上能区分出手指与手掌,对于手指数量也有了较好的把握,但对不同手指相对大小和具体位置的表征还欠精确.(2)幼儿手指心象加工精确性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即五岁幼儿明显优于四岁幼儿.(3)当数目在3以内时,数量大小对感数成绩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当数目大于3时,数量大小对感数成绩的影响差异显著;总体上数量大小对感数成绩影响差异显著.(4)年龄对感数成绩的影响差异显著,即五岁幼儿感数成绩显著高于四岁幼儿.(5)幼儿的手指心象加工的准确性与感数成绩的高低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且前者对后者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设计思路小班下学期的幼儿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通过操作摆弄去探索其中的奥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让幼儿运用感官、动手动脑进行探究活动,从生活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在游戏情境中反复操作,有助于幼儿建构数概念。本次数学活动就是根据这一指导精神,结合班上幼儿玩区域游戏"美食时光"时所生成的与冰糖葫芦有关的游戏内容而设计的。我利用自制的游戏道具——泡沫冰糖葫芦并购买了实物冰糖葫  相似文献   

8.
庄婷 《成才之路》2014,(18):66-67
正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幼儿数概念的形成和发展是幼儿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对数量的感知是幼儿数概念发展的重要方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称"纲要")在科学领域中要求指导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感知10以内的数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纲要"还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  相似文献   

9.
在看图讲述中,图片是幼儿吸收信息的信号,是影响幼儿从感知到思维的客观刺激物,其作用表现在:首先,图片是现实生活中的实物、形象和事件的再现,幼儿可以通过图片巩固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和接触到的东西,把学过的词与事物建立起联系,形成正确的概念。其次,图片能帮助幼儿理解和认识不能直接感知到的事物,它所反映的内容不受时空限制,能扩展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表象,丰富其信息内容。再次,  相似文献   

10.
刘青青 《早期教育》2012,(10):33-36
本研究运用图片测查法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了120名试,分为3岁组、4岁组、5岁组、6岁组四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30名被试,其中男女各半,测查了3岁咱岁幼儿性别概念的认知发展。结果表明:1.幼儿性别概念的发展确实呈现了如柯尔伯格所说的阶段论。2.幼儿性别概念的发展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和认知对象的差...  相似文献   

11.
从给物说数、比较多少、圆点排序和选序数4个方面探查30名3~5岁的幼儿数概念(包括基数和序数)的发展。研究结果表明:(1)幼儿对数概念的掌握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其中4~5岁是幼儿数概念发展的关键期;(2)幼儿对基数和序数的掌握显示出不同的发展速度,基数发展在先;(3)幼儿数概念的发展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2.
李秀勋 《幼儿教育》2012,(Z1):80-81
幼儿判断物体数量的方法有两种:其一是"感数",即看一眼就知道是几个,不用数;其二是"计数",即必须数一数才知道是几个。感数能力与生俱来,新生儿就能发现2个点和3个点的区别。小班幼儿对于3以内任意排列形式的集合都能"看一眼就知道是几个"。通过后天的学习,幼儿感数的范围可以达到4(部分幼儿可以达到5)。计数能力则是后天学习的结果:从口头数数,到手口一致地点数并说出总数,再到接数……  相似文献   

13.
王霞 《早期教育》2011,(12):24-25
在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时,结合幼儿思维、注意等发展的特点,我尝试了"数不离物"教学法。其主要通过实物感知与操作、语言表达、图像表征和符号表征等四个步骤来实施。实践表明,"数不离物"教学法能促进幼儿思维、有意注意的发展,能增强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但在运用"数不离物"教学法时要组织形式的选择、时间的长短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活动背景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本班幼儿认识了数字8并感知了8以内的数量关系,见到身边的物品都喜欢去数一数.一旦数到数量较多的物品,比如在区域活动收拾插塑等玩具时,很多小朋友会问老师:"这(插塑)有多少呀?"可见,中班幼儿对较大数量关系的求知欲越来越强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4-5岁儿童的数学认知,不仅要"感知数学的有趣与有用",而且要"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15.
对幼儿来说,“1、2、3……”只是一种语言,听得多了就会琅琅上口。数的概念是因果关系、逻辑概念的融会贯通,幼儿需要通过对实物的经验和体会,才能逐步建立。  相似文献   

16.
活动目标1.鼓励幼儿尝试用多种材料在纸筒上作画; 2.尝试用多种方式装饰纸筒; 3.使幼儿感受到可以绘画的多种方式及可能。活动准备1.卷筒纸芯若干; 2.各色油性笔、颜料、油画棒、水彩笔等; 3.各种彩瓶图片或实物若干; 4.已经完成的纸筒画组合作品。  相似文献   

17.
吕衍  姚炯 《家庭教育》2003,(5B):10-11
对幼儿来说,“1、2、3……”只是一种语言,听得多了就会琅琅上口。数的概念是因果关系、逻辑概念的融会贯通,幼儿需要通过对实物的经验和体会,才能逐步建立。  相似文献   

18.
通过调查五岁11个月~6岁2个月幼儿掌握数概念和加减运算的情况,了解幼儿在学习《计算》中的准点及教学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地改进教学,以求提高本区幼儿园《计算》的质量.一、调查对象本区红星、革新、长征、友谊、团结、马泾桥等六所幼儿园共120名幼儿.二、调查内容根据幼儿数概念形成的指标及加减运算的基本要求,结合幼儿园计算教学的大纲内容,从以下几方面设计测试题目.数概念:基数—①点数,②目测数,③按数取物;序数—①讲出序数,②找出数的位置;数序—①顺排,②倒排1~10的数字卡和圆点卡;相邻数—①找出与某数相邻的两个数,②讲出相邻数之间的关系;数守恒—①同数量、不同大小  相似文献   

19.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分类、序列、守恒是学前儿童学算的基础。分类和序列里面蕴含着数的重要逻辑特性,数的守恒也是儿童思维过程结果的一种表现。简单的推理活动则可帮助幼儿掌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及规律,学会逻辑思维的方法。所以我们选择以上几项内容,各设计一个智力游戏活动,以帮助幼儿提高逻辑思维能力。1.运用实物和几何形体,指导幼儿从各个角度分类。用大量的幼儿所常接触到的实物或图片让幼儿按类分组,归纳出较高层次的概念(如“水果、蔬菜、交通工具等”)并把异物归出来。  相似文献   

20.
数概念的形成是从计数能力的发展开始萌芽的,小班幼儿在计数能力上存在着:顺口溜、重数、漏数、手口不一致等现象。缺乏对数与实物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的理解,许多幼儿在自然状况下不理解数的实际意义。利用幼儿生活、学习、游戏情境,因地制宜地开展小班幼儿计数活动,能激发幼儿学习计数兴趣,从而有效地刺激、强化幼儿计数能力,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的数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