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接触是语言研究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汉语研究必须注重与汉藏语研究的联系。文章从"语言之间的接触","方言之间、方言与少数民族语言、方言与外来语的接触","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接触","历史层次分析"四个方面对首届中国语言及方言语言接触问题学术研讨会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方言是每种语言必不可少的 ,汉语方言众多而且繁杂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增强了汉语的表达力。近年来 ,随着我国人民文化水平的日益提高 ,特别是普通话在全国的普及和推广 ,方言的影响越来越小 ,其中的利弊众说纷纭 ,有语言专家呼吁“救救方言” ,代表了部分人对方言的态度。本文从逆序词、同形词、同义词、反义词、多义词等几个方面对寿光方言土语的语汇作了举例性的浅说。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文化的承载,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变体。不同方言反映了不同地域文化。通过对各方言的探究,能够更细致、更充分地挖掘和展示汉民族的文化丰富内涵和特色。本文从方言分区、方言对文化的传承以及方言演变的角度,对汉语方言与地域文化的关系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4.
云南民族众多,语言各异,但汉语方言是云南各地的通用语言。文章在分析构建云南方言档案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基础上,从理论依据、技术路线、操作过程等层面对云南方言档案的构建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多民族共存的大家庭,方言丰富多样,汉语方言更是复杂多变。汉语语音和英语语音是两个不同的语音体系,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方面的异同点。本文从语言迁移理论着手,阐述了语言迁移的本质及其产生的条件,并结合多年的英语语音教学经验,理论联系实际,对比分析了汉语方言对英语辅音音素的迁移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十年来,新的语言理论、研究方法不断应用于汉语方言研究领域,从而使其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语言类型学在汉语方言语法研究中开始受到重视;二是汉语方言音系的优选论分析研究成为一种"新潮";三是地理语言学在汉语方言研究中开始兴盛。  相似文献   

7.
《南方语言学》是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主办的学术性杂志,暂定为年刊。该杂志以岭南地区方言及文化研究为主要内容,亦适当刊登汉语语言学的其他研究成果,其学术宗旨是“立足南方特色,繁荣语言研究”,力图为岭南方言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搭建一个定期的交流平台。《南方语言学》的主要栏目有:方言理论探索与建构、两广汉语方言研究、方言语法研究、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岭南语言资源与语言技术、海外汉语方言研究、语言文字应用、媒体语言研究、地理语言学、语言历时研究、方言与音韵、方言与移民、方言与文学、词汇学与辞典学、博士论文摘要等。  相似文献   

8.
汉语方言对《语言学概论》的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方面需要利用汉语方言的研究成果去阐释。而汉语方言的研究成果对语言本质教学、语言结构教学、语言演变教学等方面具有更为显著的借鉴意义和解读价值。  相似文献   

9.
黔南汉语方言中成套出现的腭化辅音,是黔南汉语方言有别于贵州其他汉语方言的重要特征。黔南苗语、布依语、水语都存在大量腭化辅音。研究表明,汉语方言与少数民族语言的接触影响是黔南汉语方言腭化辅音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语言和方言:方言是语言的变体。一种语言和其方言之间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汉语方言之间差别很大,但汉语各方言有着公认的标准音、统一的书面语和潜在的转换关系,仍然属于同一种语言的地域变体,而不是不同的语言。  相似文献   

11.
桂东北地区是我国语言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境内分布有官话、粤语、客家话、土话平话、湘语、闽语等6种汉语方言,有的方言内部还有差别较大的次方言;有勉语、壮语、标话、苗语、侗语、茶洞话等多种少数民族语言。文章对桂东北地区内汉语方言与少数民族语言的地理分布、人口做了较为详尽的描述,是了解本地区语言生态的难得材料。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汉语方言研究的几种理论和方法。并以语言事实为例,说明汉语方言在研究过程中,既要尊重语言事实,又要重视对语言理论的学习和提炼。既要借鉴西方语言学的合理成分,同时又要结合汉语实际,大胆创新,丰富世界语言学理论,使汉语方言的研究呈现出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13.
"转型语言"是指由藏语言"转型"到汉语言的一种特殊汉语方言,在形成过程中受到了母语和当地汉语方言的共同影响,了解其现状并进而提出解决途径对这类汉语学习者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语言随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分化和整合是语言发展的基本运动形式。方言流失是一定时期内语言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汉语方言发展的现状,它表明在汉语方言发展历程中,整合正处于主导地位。正确认识方言流失的原因,提出具体可行的方言文化保护对策,是保护方言文化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5.
《湘南学院学报》2020,(1):76-81
利用能够反映"态度的ABC模型"中三个语言态度成分的11个语言特征,考察泰国北部华人对泰语、汉语方言和汉语普通话的态度。总体来看,泰北华人对汉语普通话的态度最为积极,对汉语方言的态度最为消极。泰北华人的语言态度受教育媒介语的影响最大:接受单语教育的泰北华人对汉语方言的态度较为消极,汉语普通话不作为教育媒介语的泰北华人对汉语普通话的态度较为消极,可见接触、学习和使用汉语普通话有利于泰国华人对汉语普通话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正> 语言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社会斗争和生产斗争的武器,是信息系统的载体。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工作,时刻离不开语言。 方言志在地方志中是体现地方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方言志帮助了解本地方言的面貌、特征、渊源、演变。 郴州方言志分郴州地区汉语概况、郴州地区汉语语音、郴州地区汉语词汇、郴州地区汉语语法。  相似文献   

17.
湘西花垣县的语言比较复杂,汉语方言是该县的通用语,但其方言性质学界历来有争议。文章通过描写花垣县汉语方言的声韵调系统,归纳其主要的音韵特点,指出花垣县汉语方言具有湘语、西南官话的混合性特征,是一种混合性方言。  相似文献   

18.
“中国语言字使用情况调查”是中国有史以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一次关于语言字使用情况的专门调查。在这次调查中,汉族方言问题是比较棘手的问题之一。本介绍了这次调查工作使用的汉语方言操作平台、如何确定方言代码与抽样域、区分方言与普通话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式、如何利用“汉语方言代码速查表”来区分汉语方言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入声的消变是汉语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语音变化现象。研究汉语古入声在现代汉语不同方言中的变化,无论是对研究汉语语音的历史还是对研究汉语方言的现状都具有重要意义。方言的地域性差异,常常是语言发展历史的投影,尤其是过渡地区的方言,许多语言现象或是产生或是消失,我们可以从这些方言共时分布的对比中看到语言发展和变化的脉络。江苏东北部的连云港市及其所辖赣榆、东海、海州、灌云等县(区),是江淮官话、中原官话和胶辽官话三种方言的交界地区,也是古入声从保留到消失的过渡地带。在这个地区,入声的变化类型、方式和走向复杂多样。从调类变化的角度,该地区可分为"北部方言"、"南部方言"、"边界方言"三种类型,此外还有两种情况需要单独讨论。从调值变化的角度,该地区可分为A/B/C/D四种类型。其中B类C类地区(包括D类)的短调和长调以及C类地区阴平、上声和入声的区别等问题需要着重讨论,并辅以语音实验的结果,说明调值现状的复杂性。此外,该地区入声韵类的归并和入声字的舒化及又读也值得重视和讨论。入声调类、调值、韵母三种变化相互关联,构成该地区入声变化的多样性特点。  相似文献   

20.
作为汉语的七大方言之一,赣方言的语音结构系统具有自身的特点。文章从语言迁移理论的角度探讨了赣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现象,并提出了教学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