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让学生在切实的“需要”下作文。心理学认为,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当某种客观事物可以满足这种需要时,这种伴随有应激状态的需要就激励人去行动。因此,作文教学应力求让学生明确作文训练的目的、意义,让他们感受到写作确实是学习、生活、工作的需要,从而产生强烈的写作动机,满怀热情地参与写作这一创造性的智能活动,以不断提高创作素养,提高写作水平。让学生在浓烈的“兴趣”下作文。兴趣表现在写作上就是写作者积极探究写作规律、表露某种情感的一种认识倾向。这种认识倾向促使写作者经常对身边的人、事、物、理、情给予优先注意…  相似文献   

2.
体验是主体内心情意活动。巧设情境,是根据体验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巧妙创设特定的教育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引导他们在真切的情境中,通过耳闻、目睹、心动,进行积极的、刻骨铭心的内心体验,提高道德认识,增强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3.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就能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根据这一理论,我在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数学情境,有效地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的学习,联系生活,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甘正文 《小学生》2010,(4):57-58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下面,我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结合学生的年龄及思维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初中生习作训练活动是一种情感性极强的活动,习作的内容应是习作者感情自然而真实的流露。如果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习作训练的过程中无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体验,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反而会让学生对写作产生惧怕心理,导致整个习作训练活动的失败。那么,如何在指导学生开展习作训练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充满激情地写作,提高写作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基础,指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激发其写作兴趣鲁迅先生曾说过:“摒粉饰,取藻绘,有真情。”我认为,鲁迅先生的话,一语道破了写作的真谛。在我们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学生之所以普遍地怕上作文课,绝大部分学生的习作之所以内容空洞,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忽视学生的生活,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依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要求学生去写一些与自己生活相去甚远,缺乏真实情感体验的作文。而学生一写起这样的文章,便感到无从写起,只是迫于教师的要求,不能不去编写一个个离奇的、缺乏生活气息的故事,其作文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长期下去,便会导致学生一遇到作文课就头痛,一写起作文就只能说假话的后果。我认为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作文训练的过程中,并非一定要让学生去写轰...  相似文献   

6.
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实质是仿真训练,使学生感觉到自己正处于一种实际的、真实的情境中,通过这种特定的感受来唤起对听说的需求,产生兴趣与情感体验,从而喜欢说话,有话可说,乐意交流,达到自觉听说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兴趣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特定情感体验下产生的积极探究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只有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激发其阅读兴趣,才能化被动的任务性阅读为学生自主的阅读行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一、利用新颖的引导教学,激发阅读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只要以学生熟悉的景和物进行引导,就  相似文献   

8.
兴趣是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向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想要保证教学质量,必须下大功夫培养和调动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兴趣培养起来了,事半功倍。而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给学生创设一种求知的氛围、求知的情境。进一步说,创建教学实践的多样性,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具体地说,在教学中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兴趣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特定情感体验下产生的积极探究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只有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激发其阅读兴趣,才能化被动的任务性阅读为学生自主的阅读行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相似文献   

10.
正情境教学法是一种由教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带动学生进行思考与学习的教学模式。其主要是通过情境的体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虚拟或者真实的场景中增强学生的情感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认知与理解。这是通过一种无意识的暗示与培养所形成的情感教育模式,能够在教育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特别是在如今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情境教学能够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在情感的冲击与体验中加深对生活的理解,从而提高写作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1.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是学知识的源动力。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首先要使学生喜爱数学,对数学产生兴趣。一位著名数学家曾说过:“数学教师最大的失败,就在于把学生教得都讨厌数学 !”怎样使学生摆脱厌学情绪,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呢 ?我认为,课堂上乐学情境的创设至关重要,现就简要介绍我在课堂教学中以疑激趣创设乐学情境的几个环节:   1.新授阶段置疑激趣。置疑即创设问题的情境,就是在知识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把学生引入到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指在数学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呈现采用特定的方法,以达到以下两个目标:激发学生主动地联想、想象,积极地思维,以获得某种与新学内容有关的形象或思维成果;使学生产生某种情感体验。达到这两个目标的目的是激活学生有关的知识和经验,激发起进一步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从而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3.
兴趣是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学生学习作文,主动发展自己作文能力的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主要来源于对作文的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兴趣呢? 一、建立情感,创造良好的写作氛围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感受的一种内心体验。教学活动中,它具有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感染学  相似文献   

14.
《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写作初始阶段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本文从体验生活、变换训练形式、创设最佳情境、引领阅读、点燃激情、表扬为主等方面阐述了如何激发小学生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15.
感悟,即因感动而醒悟,有所感触而领悟。阅读中的"感悟"是学生凭借对语言及其语境的直感,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心理过程,是一种会意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注重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指出"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感悟是学生在自主的语言实践中获得的,同时教师适当的有效的指导可以催化并推动学生的感悟,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在"情境体验"中感悟其形感悟具有情境性。这种"悟"是由于有了具体的某事物的触动而成的,由此,"感悟"是基于某种特定的情境下油然而生的,感悟是一种特定情境的悟,  相似文献   

16.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驱使下,  相似文献   

17.
周燕 《现代教学》2010,(5):49-49
创设情境进行作文(也称情景作文),是指导学生根据在具体场合或某种景象、境地中以自己的观察、体验、感悟或联想与想象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形式。这种作文形式对训练学生的描写、记叙、抒情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习作中创设或利用相关的教学情境,开拓学生写作思路,为学生习作开辟自由、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充满情趣地进行写作呢?我尝试利用文本进行情景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指在数学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呈现采用特定的方法,来达到激发学生主动地想象、积极地思维,以获得某种与新学内容有关的形象或思维成果;或使学生产生某种情感的体验。作为农村初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本区域实际情况努力创设各种有效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让他们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获取数学知识,使他们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勇于探索,大胆创新。  相似文献   

19.
薛玉峰 《考试周刊》2012,(22):68-68
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成分.是推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会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于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和艺术性情感中.产生于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愉快体验之中。在这种情感体验下.学生就会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20.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下面,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结合学生的年龄及思维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淡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