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清文人鲁一同(1805-1863),字通甫,亦称通父,幼居安东(今江苏涟水),后迁山阳(今江苏淮安)。擅长诗文创作。其诗文集包括《通甫类稿》四卷、《通甫类稿续编》:二卷、《通甫诗存》四卷、《通甫诗存之馀》二卷及《通甫类稿补编》二卷等,本文即对各书的成书、流传及版本情况试作一些考察梳理。  相似文献   

2.
一、《事文类聚》中章简公为元绛而非章得象宋人祝穆《古今事文类聚》(下文简称《事文类聚》)前集卷九有十二处引章简公端午帖子词.章简公指元绛.元绛(1009-1084),字厚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历知台、福、郓诸州及开封府,又为广东、两浙、河北转运使,召为翰林学士,官至参知政事.晚年以资政殿学士知青州,以太子少保致仕.神宗元丰七年卒,年七十六,谥章简.《宋史》卷三四三有传.有《玉堂集》二十卷③,已佚.  相似文献   

3.
正涵盖新中国前30年编纂历时22载使用开始解密的历史档案编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史料》,第一阶段编的十五卷,于2013年12月全部出齐。这部多卷集的大型史料书,所收史料始于1948年12月,止于1978年12月,时间涵盖新中国前30年。按年分卷编辑,一部分是一年一卷,还有一部分是多年一卷,如"文革"十年合  相似文献   

4.
《史学要义》四卷,补卷一卷,凡五卷,明代卜大有辑、徐栻作叙,万历五年(1577)刻本,据今已四百二十二年,后世未曾重刻。今仅存两部,分别收藏于国家图书馆和山东省图书馆。《史学要义》卷一至卷四,卷首各有目录;补卷卷首无目录,其目,视所补内容分别列于上述各卷目录之后,并冠以"补集"二字,以示区分。《史学要义》所辑之文,是历代学人讨论史学之作,上起西汉,下迄明代。诸文体例,有疏、表、事状、书、论、序、跋、传记  相似文献   

5.
王嘉川 《历史档案》2002,(3):129-130
《四库全书总目》集部别集类著录有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类稿》 (以下简称《类稿》) 12 0卷 ,但遍查《四库全书》,并无《类稿》,于是有人认为 ,《四库全书》中《少室山房类稿》是有录无书。真是这样吗 ?查《四库全书》,虽无《类稿》,但集部别集类却收有胡应麟《少室山房集》 12 0卷1,二者书名不同 ,但卷数与类别却正相吻合。是一书异名 ,还是不同的两部书 ?查检《四库全书总目》,并无《少室山房集》提要。将《四库全书总目》中《类稿》提要 (即总目提要 )与《四库全书》中《少室山房集》提要 (即书前提要 )对比发现 ,两处提要前半部分的文句虽…  相似文献   

6.
天禄琳琅     
清代宫内藏书室名。 174 4年 (清乾隆九年 )命检内府书善本 ,列架庋置昭仁殿 ,并题额天禄琳琅。昭仁殿广三楹 ,为宫之东暖殿。 1775年 (清乾隆四十年 )于敏中等编《天禄琳琅书目》10卷 ,以经、史、子、集为纲 ,以宋、金、元、明刊板朝代为次 ,一书而载数本 ,详其题跋姓名 ,收藏印记、品评甲乙。共收宋版书 71部 ,金版书 1部 ,影宋钞书2 0部 ,元版书 85部 ,明版书 2 5 2部。其后陆续收藏至 1797年。嘉庆二年彭元瑞等仿前编体例续编 2 0卷 ,收书 6 6 3部 ,并宋、辽、金、元、明五朝刊板俱全。故所藏典籍 ,均前朝善本天禄琳琅…  相似文献   

7.
《道教灵验记》是一部典型的道教文学作品。现留存的十五卷本和《云笈七签》六卷本存在一定差异,而且后者有部分作品是他人增补,非杜光庭原作。《云笈》本可辑补佚文,并可以借此窥探全本《道教灵验记》的原貌。《道教灵验记》成书于杜光庭乞游成都以后、依仕王蜀之前的隐居期间,并非一般以为的前蜀时期。基于此,其成书背景和编撰目的也与《王氏神仙传》、《墉城集仙录》等仙道类作品有所不同。另外, 《道教灵验记》文辞优美,叙事婉转,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书成锦绣万花谷画出天龙八部图凤凰集团藏过云楼宋版《锦绣万花谷》,刊刻于南宋淳熙十五年(1188),南宋孝宗时人编纂,是南宋时期的大型类书,分类摘录南宋时还存世的各种古籍,其中不少是早已亡佚的宋以前的古籍。清代学者阮元称赞日:"书成锦绣万花谷,画出天龙八部图。"该书现存40册,八十卷,分为前、后集,品相完整,印制精美,内容完整,是难得一见的宋本珍品。  相似文献   

9.
箴言书院藏书的目的,是让院内外愿读书者“领读”其书。为方便读者,胡林翼编纂(胡氏身后又有补充)了《箴言书院藏书目录》。此目载于《箴言书院志》卷中,计八十一页,占全《志》篇幅的一半以上,著录藏书1,335部(种)31,738卷,可以视为箴言书院之“馆藏目录”。胡林翼对《四库全书总目》极为推崇,曾谓“四库全书目录,经史子集,体用兼资”(《致汪梅村》)。因而所编藏书目录之体例多依法四库而又有所变通。它们都采取部、类、属三级分类法,《库目》共分四部四十四类六十三属,《院目》共五部五十四类三十六属。以经史子集四部而论,《院目》基本上是依照《库目》成规稍作变通而后类归藏书的。其变通情况,可以归纳  相似文献   

10.
闲话演义     
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做了一件很有气魄的事,上起炎黄二帝,下迄五四运动,把如此浩大绵长的一部中国历史,组织编写而成《五千年演义》,都十五本,共四百三十余万言。是书《前言》谓之为“是一套有统一布局、分头执笔、多卷合成的丛书”,“系统地反映了”  相似文献   

11.
尚莹轩 《图书馆界》2023,(2):50-56+73
梁寅是元末明初之名儒,其弟子盈门,一生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事。他的诗文作品收录于《石门集》中。关于《石门集》卷数版本,历代著录有四卷本、二十四卷本、二卷本、七卷本、十五卷本、十卷本以及不分卷的抄本。此集刻本流传甚少,抄本较多。现收集有关《石门集》的历代版本信息,梳理其流变情况,并进行考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三部写本形态的丁氏八千卷楼善本书目<八千卷楼藏书目>、<善本书室题跋>与<八千卷楼藏书志>.以南京图书馆所藏的前二者为主要研究对象,考察其成书时间、性质、特点,并利用日本学者长泽规矩也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流出境外的稿本<八千卷楼藏书志>,与前二者相互参证,得出了前二部书目成书在<善本书室藏书志>之前,在研究<善本书室藏书志>编纂过程上具有重要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明末清初间,胡正言刻印的图书以纸墨精良闻名于世,除《十竹斋书画谱》、《十竹斋笺谱》和《印存初集》等书外,就知见所及,他还校刻了不少书籍,下边介绍的是其中传本较稀的二种。《精选古今诗余醉》十五卷此书为明末潘游龙选,范文光参,胡正言校,每卷分别由陈珽、顾梦游、郭雍园等十五人各订正一卷,选录唐李白以下至明崇祯间陈继儒诸家长短句,间有选家的评语。卷  相似文献   

14.
宋太宗赵光义命李防等编了一部书,全书共1000卷,搜集和摘录了1600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是一部颇有参考价值的书。这部书,是在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完成的,因此原定书名叫《太平编类》。  相似文献   

15.
《晋中经簿》在我国目录学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它较好地反映了汉代《七略》成书后三百年间由于学术发展所带来的文化典籍的发展情况,开辟了四部分类法的道路。《晋中经簿》正文十四卷,另附佛经两卷。它将图书分为四大类:“一曰甲部、征六艺及小学等书;二曰乙部,有古诸子家、近世子家、兵书、兵家、术数;三曰丙部,有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四曰丁部,有诗赋、图赞、汲冢书。大凡四部合两万九千九百四十五卷”。关于汲冢书,现在目录学界的普遍观点认为,它因附于丁部之末,所以属于丁部。我认为荀勖并不是  相似文献   

16.
刘冰 《图书馆学刊》2011,(11):F0002-F0002
《经世大典》系元代官修政书,又名《皇朝经世大典》。元文宗至顺元年(1330)编纂,赵世延任总裁,虞集任副总裁,次年五月,修成。全书880卷,目录12卷,附公牍1卷、纂修通议1卷。全书凡分10篇:君事4篇,即帝号、帝训、帝制、帝系;臣事6篇,即治典、赋典、礼典、政典、宪典、工典,各典复分若干目。是书编成没有刻印,只以稿本保存。  相似文献   

17.
记不清是哪位前人说过这样的话:摊好书如对佳人。今见已故山西大学历史系教授罗元贞先生1961年所作《卖书》诗,第一首云:“爱书曾被目书痴,今日卖书如卖儿。小市青缃百卷掷,山妻红泪两行垂。”其他首又有“书痴原爱书如命,无奈翻书不救饥”、“万事无如吃饭难”等句。如此诗句,读来教人倍感心酸。两年后,罗先生又有《简张一纯先生》诗,还是谈书的,又谈到自己卖书事:“有书岂必久,八口日须糊。并州来几载,立券数烦吾”,句下自注曰:“予来此已卖书数部。”一个爱书如命的学者、诗人,为了一家人的吃饭问题而卖掉心爱的书,…  相似文献   

18.
陈垣对研究《四库全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唐朝以后,历代都修纂大型图书。宋朝有四大部书:《太平御览》1000卷,《册府元龟》1000卷,《文苑英华》1000卷,《太平广记》500卷;明朝编《永乐大典》22000卷;清初编《渊鉴类函》450卷,《佩文韵府》400卷,《全唐诗》900卷,《古今图书集成》10000卷。到乾隆三十八年(1773)时,开始编纂一部大型丛书《四库全书》。全书著录书籍3503种,79,337卷,36,304册(此为文津阁本。各阁著录数不尽相同)。是古代最大的官修书、最大的丛书,也是古代官修的唯一的一部丛书。 这部书开始酝酿编书是乾隆三十七年(1772),到乾隆五十二年(1787)基本完成,共用十几年时间。但在编纂进行时和基本完成以后,随时发现违碍、错漏等问题,还在不断复校、补校、再校、撤换,有时部分校勘,有时全书复查。而且在编纂过程中,不断有敕撰、御制、钦定的书,陆续补入全书,故直到乾隆五十七年(1792)十月,《八旬万寿盛典》编成(乾隆五十四年始编)收入全书,这才算是最后完成。但在这之后,乾隆的御制诗五集,文三集,及改纂的《八旗通志》,都是嘉庆年间陆续入《四库》的。原来全书每册首页用阁名大印,如“文渊阁宝”等,末页用“乾隆御览之宝”,但这几部后补的书,都已改用“嘉庆尊亲之宝”,因这已是嘉庆帝继位以后的事情了。 今仅  相似文献   

19.
最大的书     
中国古笈最大的书有三部:《永乐大典》明永乐初年,解缙等人奉敕辑,编修缮写等事共达三千余人,凡六年书成。收入了经、史、子、集、道藏、释藏、北剧、南戏、平话各类书笈七、八千种,连目录共22,937卷,分装11,095册,综计约三亿七千万字,可算是世界上最大的一部类书(或亦可称之为大百科全书)。全书按韵目分列单字,按单字依次辑入与此字相  相似文献   

20.
陆本瑞 《出版参考》2010,(12):28-28
《出版生涯七十年》一书,是王仿子先生继前几年先后出版《王仿子出版文集》及其续编之后的又一部力作,现在作为出版博物馆(筹)出版史资料丛书,由上海百家出版社出版,为我国现当代出版史增添了一份厚重、鲜活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