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8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时期内徙少数民族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研究者大多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内徙少数民族导致了当时北方社会经济生活的“倒退”和“逆转”,有的学者甚至认为“中国北部的经济生活竟倒退了两千年”。本文则认为,从总体上看,魏晋南北朝时期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并没有造成历史的大倒退。  相似文献   

2.
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混乱的时代之一,政权更迭频繁,战乱频仍,中原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与融合显著,世兵制长期存在。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妇女走进战争的情况明显增多,妇女在军事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也比其他时代显得更为重要。本文从北朝女性广泛参与战争的原因、战争对妇女的影响等方面论述了北朝时期战争中的妇女形象,从而得出妇女在战争中得到的不仅仅是锻炼和成长,更多的是对自身心理和生理上的莫大伤害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文学作品是一个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北朝民歌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在中原和广阔的北方边境生活的历史见证,是我国历史上又一次民族大融合的形象反映。其中,《木兰涛》就蕴含了不少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4.
皇后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皇帝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北朝皇后及制度显示出了其独有的特殊性。这与北朝政权均为北方少数民族军事贵族建立有很大关系。北方少数民族文化贫乏落后,没有自己根深蒂固的民族文化传统,同时又具有北方民族的传统遗风,妇女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要较中原汉族地区女性高,在社会政治生活、家族宗族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所以北朝皇后与佛教关系异常密切,帝后权力之争十分激烈,同时又出现像昭太后和冯太后那样有才能的女政治家就不足为奇了。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族大融合阶段,该时期民族融合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地区特色。十六国时期,民族融合是以战争形式表现出的不自觉地融合.北朝时期,则是通过自觉的改革手段完成的。在民族融合过程中,南北方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北方少数民族通过建立政权,完成了与汉族的融合,而南方少数民族则在开发江南的过程中与汉族实现了民族融合。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社会动荡、战争频发、分裂割据的时期,游牧于北方的氐、羌、匈奴、羯和鲜卑等少数民族,纷纷南下内迁进入中原。伴随而来的是,民族的疆域界限逐渐消亡和少数民族生产方式的转变,也就为北方少数民族的游牧文化与中原汉族的农耕文化间的交流、互动和融合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从西晋灭亡至南北朝始建这段历史,南方为东晋,北方则称为五胡十六国。但事实上当时的政权不只十六个,活跃在中国北方的也并非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北方古老的民族——丁零在汉魏西晋时期不断内迁,十六国时期活跃在中原地区的历史舞台上,建立了翟魏政权,北朝前期为反  相似文献   

8.
拓拔珪(公元371——409)字涉圭,是我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拓拔部的进步政治家,是我国历史上西晋末北方分裂以后,重新统一北方的北魏王朝的建立者。他一生坚持革新路线,推崇法家思想,为促进鲜卑拓拔族的社会进步,为多民族的我国在历史上的统一和发展作出了有益的贡献。今天,我们用马克思主义对拓拔珪的进步作用进行研究,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南北朝时期社会长期处于分裂状态,但南北文化却呈现合流的趋势,这种趋势实际上是汉文化与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碰撞、互相吸取养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东魏至北齐、西魏至北周年间入北的南朝文人发挥了重要作用。过去学者论南北文学的融合,往往重入北南人对北朝文学的改造,而轻北朝社会对他们的改造,因此观点不够全面。其实南人在将南方文风带到北朝的同时,也接受了北朝社会潜移默化的改造,正是在这样的相互改造过程中南北文学逐步走向了融合。  相似文献   

10.
十六国北朝时期是民族矛盾和民族斗争最尖锐最复杂的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重要时期。自司马氏南迁,我国北方便陷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北方的匈奴、氐、羯、鲜卑等少数民族统治者逐鹿中原,彼此之间进行了残酷的厮杀,都力争在中原建立政权,取得统治地位。这一时期,在河北境内建立政权的,十六国时期有羯族建立的后赵,慕容鲜卑建立的前燕和后燕,氐族符坚建立的前秦。北朝时期有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鲜卑化汉人高欢及其子建立的东魏和北齐。五胡十六国的长期纷争,除了后赵和前秦两次暂短地统一北方之外,河北一直是割据势力相互争夺的地方,因此,使河北  相似文献   

11.
(本课按照上海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历史教材讲授) 师:上一章讲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同学们知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这会给文化的发展带来——生:不利的影响。师:这一时期少数民族政权林立,大批少数族人迁徒中原,促进了各民族的大融合,这又给文化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下面请同学们列举一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交往、融合的史实。(学生小声议论后发言) 生:三国时诸葛亮对西南少数民族采取和好政策,注意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生:三国时孙权派兵进入山区,让少数族山越人出山当兵、屯田。师:北方呢?  相似文献   

12.
妒忌与泼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上流社会妇女制夫和把持门户的主要手段,是其婚姻理念的重要体现。其实质是上层社会妇女对西汉中期以来礼教规范妇女行为的彻底反动,并以凶悍、残暴的方式付诸实现。这股风气的形成与东汉中后期以来皇权和夫权不断下降的趋势密不可分,是多元文化格局形成的派生物,也是该时期妇女经济地位较高的反映。对其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进行研究,有助于认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对加深了解该阶段的历史现象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中提到,清末民初,一批受过新思潮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由此可见,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妇女婚姻状况比封建社会其他时期的要宽松自由,妇女所受束缚要少,也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但不能评价过高。本文从婚姻现象着手,力图全面窥探魏晋南北朝妇女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4.
魏晋南北朝是民族、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的时期,同时也是民族大融合的时期。当时妇女服饰的变化源于该时期社会的变化,特别是吸收了少数民族服饰的元素以及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产生许多新的服饰式样,使服装和首饰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15.
魏晋南北朝的北方少数民族民歌混杂在所谓的“北朝民歌”中,应从中大致区分出哪些是真正的北方少数民族民歌。这些北方少数民族民歌揭示出了他们基本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尚武、质朴为主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对北方刚健之风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而这种刚健之风又是唐诗繁荣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辽金时期中原汉人外迁与东北女真人内聚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中国各民族的迁徙明显有两大流向:一是中原汉族向边疆地区的外迁;一是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内聚。辽金时期中原汉人大量北迁,而东北女真人则纷纷南迁。辽金时期北方各族人民的迁徙流动,对我国的民族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它改变了我国北方各民族人口的空间分布,极大地促进了中原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融合,为元朝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魏晋南北朝和亲次数众多,与其它历史时期相比有很大特点。第一,开放的通婚观念导致魏晋南北朝和亲繁盛,且涉及众多政权、民族;第二,魏晋南北朝和亲受少数民族婚俗影响大于汉唐统一时期;第三,魏晋南北朝和亲通婚的政治层次比汉代和隋唐高;第四,隋朝与后梁皇室通婚是唯一一次汉、汉和亲,成为分裂时期汉族政权间关系的特例,是南北统治集团中高门大姓的联合,有助于减少统一的阻力。总之,和亲各项主要特征在魏晋南北朝已完善齐全。魏晋南北朝和亲不比汉唐逊色,而且影响着以后的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18.
鲜卑探源     
鲜卑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晋与十六国及魏晋南北朝时期,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先后建立过十几个政权,是我国历史上建立政权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9.
由于民族历史传统不同,辽、宋、西夏、金时期各少数民族的妇女生活状况存在某些较为明显的差异。但从总体上说,其社会地位普遍高于汉族妇女,其历史贡献亦更大。在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下,随着母权制痕迹的逐渐消退,各少数民族妇女的社会地位呈下降趋势。这只怕不能简单地视为社会退步的表征,或许还应作为社会进步的例证  相似文献   

20.
北朝民歌的社会风俗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北朝民歌,是我国中古时期北方各族人民的诗歌创作。尽管数量不多,但它却以鲜明的色调和独特的风格为南北朝的文苑增添了异彩,并与南朝民歌一起,给予唐代诗歌的创作和繁荣以巨大的启示和推动。它尤其以对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深刻表现了中古时期北方大动乱的社会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