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跨界深度融合势在必行。通过引入管理学中的“鲶鱼理论”,探讨面对新兴媒体持续强劲生长的现实,传统媒体如何立足自身优势、努力求新求变,寻求媒体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由于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推动,媒介融合迅猛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的界限正在慢慢变得模糊。人们的阅读习惯不断在改变,导致读者对从纸介媒体上获取信息的依赖度渐渐降低。在这种前提下,作为纸介媒体的报纸必须要进行转型,发挥独特优势,提高综合实力,加快报纸与网络等媒介融合,走主打内容和主动媒介融合之路,这是其持续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外国小伙北京街头扶摔倒中年女子遭讹诈”事件处理过程中,手机、网络等新兴媒体以及电视等传统媒体共同发挥作用,还原了真相,还被撞女士一个清白。本文以该事件为例,浅析在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如何在媒体融合中取胜以及新媒体如何完成融合的使命,最终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4.
中西方体育文化存在着传统文化、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等诸多差异性。但是,由于时代与社会的需要和体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两者通过不断地碰撞,最终融合在了一起。本文就中西方体育的主要差异、两者是如何碰撞融合的以及它们融合的基础等问题作了初步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余丽蓉 《江汉学术》2011,(5):109-112
大媒体产业是一种新的信息传播产业形态,其发展基于信息传播领域以传媒业、电信业为代表的产业融合。大媒体产业正在世界上形成一股产业潮流,中国大陆的大媒体产业也在发展过程之中。传媒业尤其是传统媒体在大媒体产业中谋求生存发展,应该回避与其他产业展开不必要的利益之争,专注于发挥自身的传统内容生产优势,优先发展内容产业,成为大媒体...  相似文献   

6.
在新发展阶段体教融合背景下,基于健康第一的理念,通过分析目前河南省开展体教融合所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提出有利于体教融合有效开展的对策:改变传统观念,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强化体育意识的培养;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使家庭、学校和社会在育人目标上达成一致,在此种育人模式下,学校为育人的主场地,家庭起基础作用,社会也作为育人的参与部分共同体参与育人。因地制宜整合体育系统资源和社会资源,扩大资源的有效供给,建立长效保障机制和治理监管体系,积极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和政策建议,有效防范各类风险。本研究为新发展阶段体教融合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南体模式”是南京体育学院在长期办学历史过程中,通过不断调整办学思想和办学定位,结合国家和江苏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在实践中形成的教学、训练、科研三者紧密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三位一体”的办学结构形态和运行机制。在 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南体模式”为中国体育和教育改革探索出了一条“体教融合”、培养精英体育人才和各类应用型人才的成功之路,为中国体育和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面对国家深入推进“体教融合”的新形势,面对新时代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的新期盼,“南体模式”如何以新举措迎接新转型,踏出“以学训融合为特色发展的灵魂、以育人夺标为特色发展的目标、以创新求进为特色发展的驱动、以服务社会为特色发展的追求”的新路径,为全面深化“体教融合”、推动体育高等院校改革提供理论与实践上的借鉴,这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  相似文献   

8.
正在全国各地推行的再就业工程是劳动部门为解决失业职工和企业富裕职工再就业而创办的一项社会系统工程。笔者认为,在推进再就业工程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注重以下几点问题:一、制定促进就业的宏观经济增长计划和产业政策。众所周知,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就是扩大...  相似文献   

9.
网络实现了对普通民众话语权的解放,具有传统媒体所望尘莫及的舆论优势,但以"草根性"为根本特征的网络舆论也需要借助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及公信力来积极助推、正确引导.从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角度来说,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可以彼此互设议程、互为促进力,在互动中取长补短,更好地发挥舆论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覆盖以及后来智能手机的普及,具有新型表现形式的新兴媒体吸引了大量受众的注意力,媒体融合的目的是在顺应当前媒体发展趋势的前提下,解决传统媒体行业制度存在的问题,使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共同发展,进而打造媒体发展的新局面。在新形势下,高校学报只有在发展中占据主动,寻求特色发展,内涵发展之路,才能走在时代的前沿。本文结合当前高校学报媒体融合发展的现状,尝试提出高校学报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的应对策略。主要从坚持质量第一,专注提升学报内容价值;建立包括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平台、移动客户端等多种媒体形式的完善的融媒体平台;提高数字化水平,改变以往基于传统媒体的思维模式;树立大数据意识,从大数据中进一步挖掘和利用信息;培养符合媒体融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复合型编辑人才等几方面阐述。以期望能够为高校学报未来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在提高高校学报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上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的理论性学科在高等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关键学科,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起着重要的帮助与指导作用。新形势下,高等数学作为学科体系中的基础学科,要求我们大到整个教育系统,小到每一名从事高等数学教育的老师都要结合当前的形势对高等数学教学进行深入的思考,从思考中提出问题,找出方法,才能更好地促进高等数学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13.
文章认为池州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已进入实质性的建设阶段,需要以全面的可持续发展观来指导全市生态经济建设的实践.文章从四个方面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即:以全新的可持续发展观,指导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的全面实践;确立环境资源观,协调生态保护中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的关系;建立全面的生态创新观,实现区域生态与经济一体化;更新领导干部考核观,增强决策者生态保护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航运市场低迷的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如何在当前形势下为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实施提供一定的航海类人才保证,这是航海类院校应该担当的时代使命。笔者从某校2013、2014级航海类学生就业情况出发,结合工作经验及对相关院校航海类学生就业工作的调查分析,论述了航海类学生就业现状及具体问题,并提出了引导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树立良好认知、针对性强化职业能力、对就业困难给予精准帮扶等改善就业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式日趋严峻的大环境下,创业不仅是缓解就业压力的关键,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尤为重要,而高校做为创业教育的主阵地,其创业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大学生日后创业的成功与否。文章在介绍当前大学生创业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性,并从多个方面提出了高校在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方面的对策,以应对时代发展对大学生创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背景下,教材的权威性被颠覆,教师的神圣性受到挑战,学生更喜欢从网上寻找答案,刷微博、玩微信、看动态取代了认真听课,大学语文教学遭遇严重的挑战。在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把具有甘肃特色的地方文学和艺术引入到教学中来,拓展教学内容,并利用新媒体的交互性、体验性和迅捷性将其贯穿于课堂内外的教学环节之中,对于丰富课程内容和激发学生兴趣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学报应该正视自己所面临的困境,积极面对时代赋予的机会和挑战。以内容建设为高校学报工作展开的核心提升出版形式的综合化和多样化,利用新媒体形成高效互动,紧抓团队建设,促进高校学报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发展需求和普通教育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开放教育生源逐渐萎缩,招生人数逐年下降。招生宣传是招生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传统的宣传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媒体时代的发展需求,只有通过创新宣传方式,不断改进完善,才能更好地完成招生工作。本文通过对我校2014年-2016年开放教育的招生总量、学会年龄分布和教学点宣传方式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阐述新媒体形势下创新招生宣传可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思潮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策略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已经成为20世纪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性词汇,这种思潮将在21世纪随着世界经济的广泛交流而继续深入下去。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法、逻辑推理法,在比较分析中西方传统体育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策略进行探究。认为当前形势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必须妥善处理好继承保护与改革创新、竞技化与民俗化两大尖锐矛盾。宏观上,民族传统体育应当树立和而不同的文化平等观念、建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省机制、培育与时俱进的文化自强精神;在微观上则应坚持民族传统体育"由内而外"的扩散式发展模式、开发体育旅游发展经济以实现族人回归、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稀有人才的保护力度、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教育的群体认知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媒介传播环境,而且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和机遇。本文以提升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为出发点,在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化策略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