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的重要举措。"95后"大学生承担着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对其进行核心价值观培育,有助于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实现民族复兴。对成长于社会转型时期的"95后"大学生,应充分利用家庭美德教育,高校理论与实践合力教育,改善媒体教育引导方式,营造意识形态浓郁的网络文化氛围,更好地发挥传统培育途径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胥望 《考试周刊》2008,(15):12-13
在大学生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等学校的神圣职责.民族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民族精神的培育涉及到方方面面.高校应当紧紧抓住爱国主义教育这个核心,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发挥课外活动的辅助作用,充分调动和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探索、实践、创新和发展民族精神培育的形式与途径,在当代大学生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大批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3.
精神动力是大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和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必要动力,培养和开发大学生精神动力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职能之一,精神动力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作用越来越大,所以我们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精神动力培育.马克思主义精神需要理论对大学生精神动力培育途径具有指导意义,应该在精神需要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大学生精神动力培育的途径,有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职能.  相似文献   

4.
叶坚 《文教资料》2006,(15):7-8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高等学校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特殊地位和优势,作为高等学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探索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战略举措.科学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概括起来主要包括求是精神、批判精神、怀疑精神、实证精神、宽容精神等.加强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关系到国家科技与创新的前途及命运,从事物发展的内因来说,大学生必须通过学习科学、提高智力、积极实践、坚持创新等途径培养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对其进行民族精神培育,不仅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需要,也是高校在全球化进程中传承民族文化,让大学生肩负起历史使命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价值取向、锐意改革的艰苦奋斗精神,以及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客,在具体实施时应当注意坚持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相结合,全员教育和大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长期性教育和阶段性教育相结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科学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要用民族精神培养时代精神,应将民族精神的培育纳入高校教育的全过程,应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精密结合起来,充分体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积极作用,积极探索科学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撑,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人才的前沿阵地,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从国家发展战略和人的全面发展战略的高度,就高校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途径进行了四个方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离,导致高职院校往往轻视对文科学生的科学精神培养。事实上,科学精神并非科学家或理科学生所特有,它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运用新的视角审视世界以及对于个体其他方面的发展均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内容选择与实施,可以有效地促进文科学生科学精神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精神表现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和自强不息。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加强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如何在大学物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献身精神、创新精神、治学精神、争鸣精神、科学品质、审美素质等。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科学教育侧重于传播科学知识,而在培养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方面比较薄弱.本文在探索科学精神内涵的基础上,探讨高校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教育途径,以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3.
论大学生自主选择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人的存在本质和高等教育的创新性本质出发,针对原有教育模式中大学生主体地位缺失现状,思考高等教育如何在主动适应时代发展基础上培养大学生自主选择精神,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新型国家的建立探讨一新的理论模式,同时也努力为教育教学实践和改革提供一种新的视野和思维角度。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时代及基础教育的发展需要,新世纪高师教育改革必须坚持“育人为本”的宗旨,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协调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为此,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从课程体系入手加大改革力度,全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摆到素质教育的中心位置。  相似文献   

15.
"95后"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是凝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备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迫切需要,是守牢高校意识形态前沿阵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客观需要,是解决"95后"大学生理想信念问题、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95后"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要坚持理论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统一、教师引导和自我教育相统一、重点培养和全面培养相统一、网上交流网下指导相统一。  相似文献   

16.
论大学生科学精神与科学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精神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学精神的核心是求是、创新与合作,可采取多种途径与方法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强化科学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大连大学学报》2017,(4):102-105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独特性格的精华所在,而文化自信则是对本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高度赞赏和认同,两者浑然一体、密不可分。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既是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又是民族精神的弘扬者,更需要加强民族精神的培育,坚定文化自信,以文化自信滋养民族精神,激发民族精神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将民族精神内化于其心,外化于其行。  相似文献   

18.
"法轮功"伪科学的产生和流行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诱因.作者着力从科学精神的视角,以典型的案例剖析少数研究生步入迷信"法轮功"误区的原因,并提出了研究生科学精神建构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要实现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战略发展目标,必须重拾“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具有追求精益求精、严谨、耐心、专注、坚持、专业和敬业的特点.当前提倡“工匠精神”,不仅是企业发展,民族工业振兴重要保障,更是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高职教育中,要实现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不仅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还应加强学生的专业教育,使学生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热爱美、追求美的个性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