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诗经》中涉及礼物往来的共有31篇,其礼物可划分为赠答之礼、贡赐之礼、祭祀之礼。《诗经》礼物书写背后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植物书写反映了古代先民的生殖崇拜和神人同构的观念,动物书写呈现了对权力和力量的尊崇以及对受祭者的重视,而玉器则象征着美好的品德和对美的追求。《诗经》礼物书写及遗赠行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2.
传统解诗主要着眼于语义分析。文化方面,内容涉及到的由注释说明,但不深谈。通过专意于《诗经》的文化内涵探析,总括出由内容直接述说的民俗文化、由形式刻录的咒祝文化和由隐语暗示的意识文化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祥林嫂的命运抗争大致可分成逃、撞、捐、问四部曲.《祝福》的高潮正显示了导致祥林嫂之死的关键,那不是穷困,不是劳累,也不是意外灾祸,而是一种精神上的折磨--祥林嫂忍耐过,挣扎过,反抗过,但最后还是选不出封建礼教的魔爪.这是祥林嫂悲剧的真正意义.祥林嫂面对接二连三的不幸及种种迫害,曾进行了不懈的抗争,但这种抗争因其二重性不仅无效,而且还导致了其越陷越深的可悲结局.  相似文献   

4.
西方华裔作家谭恩美的作品《喜福会》,通过四对母女关系的冲突与融合,折射出中西文化从冲突走向融合的发展趋势,展现了作者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此次研究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理解中西文化各自的特性及共性,在坚守中国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探索中西文化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焦大作为贾府里的老家丁,可以说是个大放异彩的小人物,在《红楼梦》中他出场虽少,却给人留下了深刻鲜明的印象。而他一生的主要事迹也只有舍生救主、醉骂受辱和抄家撞头三事而已,但曹雪芹却在他身上倾注了对先秦“君惠臣忠”式忠义观的弘扬,对报恩思想的呼唤和对和谐家庭观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著名钢琴曲作家莫尔吉胡先生所创作的钢琴独奏曲集《山祭》,具有典型的蒙古族民族艺术特色。这部作品集从多方面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的宗教信仰、生活习俗、民族风情和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内蒙古高原独特的地域文化内涵,如萨满教信仰文化、狩猎游牧文化、马文化和舞蹈文化等。这部作品集也是第一部内蒙古钢琴音乐作品集,作曲家运用了蒙古族传统音乐语言为我们展现了蒙古族人民多姿多彩的草原生活,表现了曲作者对草原人民和生活的热爱之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近现代经典语言学理论的影响下,文化教学一度游离出外语教学,直至世交之交才迷途知返。新《课标》首度正式将文化意识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模块提出,据此编写出的新教材所含文化素材数量增多,范围拓宽,并充满鲜明的时代生活气息。十年来我国基础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开展可圈可点,但仍存在一根软肋即"母语文化失语症",解决问题的关键是重新构建母语文化与英语文化间的科学平衡。  相似文献   

8.
《诗经》中某些篇章展现出我国上古时期春节、上巳节等岁时节日的民俗习惯。节日民俗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中的节日民俗寄托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人们对种族繁衍的重视,同时也展现了浪漫的上古遗风和天人合一的浑融思想。保护并发扬这些节日民俗,对于我国的非遗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镜花缘》是明清时期著名文学家李汝珍的代表作之一,以独特的人物构造手法和别出心裁的内容设计成为杰出的游历类文化经典。通过对《镜花缘》这一文学作品进行深刻剖析,我们可以发现,在消费文化繁荣的今天,这部作品仍能以其独特的构思和新巧的内容成为当代人追捧的文化产品,本文旨在分析文学作品与消费文化的当代含义的基础上,对《镜花缘》的消费文化特征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0.
《崇搬图》作为纳西族人民的经典创世之作,与纳西族的生活密不可分,是一部影响非常深远的纳西族"百科全书",更因其揭示了纳西族先民从哪里来而被称为《创世纪》。《丽江千古情》序曲《纳西创世纪》应用较为集中,具体体现在大鹏神鸟庇佑纳西族先祖、洪水泛滥的巨大破坏性、纳西族先祖与天神之女相爱等方面,较好地重现了《崇搬图》的神话传说故事,并让广大游客进一步了解了藏族、白族、纳西族和睦相处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1.
在云南的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盛传着诸多关于汉族历史人物诸葛亮的传说。其中,诸葛亮南征的传说可谓形形色色,诸葛亮"七擒孟获"正是众多南征传说中比较典型和流传较广的传说之一,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拟从诸葛亮"七擒孟获"的传说出发,对诸葛亮的"攻心"战略观、人才观以及治理少数民族地区的有关民族政策等进行初步的阐述和探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试论舞龙运动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舞龙运动的形式展现悠久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其前提在于对“龙”所蕴涵的传统文化精神进行挖掘。“龙”作为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蕴涵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从“龙”图腾形成的角度提取出“和”的概念,对“和”的本质与社会、政治功用进行说明;根据中华文化中宗教的发展脉络,探析中华民族对“龙”的崇拜实质;以上述两点为基础分析“龙”与“极贵”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文学作品的价值在于其通过故事脉络设计不仅可以向读者展示某一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活状态,而且可以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后世起到不同的警示作用,本文以《贝奥武甫》为例对其文化内涵及当代转型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4.
我国国务院已下发了要求抢救、保护、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门文件。民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六盘水搜集记录的各民族民歌的文化内涵作了一定层面的阐述,揭开六盘水民族音乐画卷的一角。  相似文献   

15.
"炎黄子孙"的称呼历史悠久,学界很多人对"炎黄子孙"的称呼能否代表"中华儿女"有所争论,这一问题的争论主要是因"炎黄子孙"称呼既具有血缘性又有很强的文化性。本文只就"炎黄子孙"称呼的文化内涵而非血缘性进行探讨,进一步发掘"炎黄子孙"称呼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体育和音乐,是人类社会中独特而又极具魅力的文化现象,二者共生共进、相互依托。2019年8月8日,在张家口举办了2019年度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音乐作品征集活动的启动仪式。通过查阅资料,进一步明确了奥林匹克会歌、奥运会主题歌、奥运会歌曲的概念;分析和讨论了奥运会主题歌的特点与文化内涵,探讨了北京冬奥会主题曲创作的基本构想和要求,以及对北京冬奥会主题曲做一个展望。期望为正在创作北京冬奥会主题曲和音乐作品的人们提供一些理论参考,也可以为北京冬奥会主题曲和冬奥会歌曲的遴选提供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7.
文化变迁是民族学人类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而学术界对文化变迁的理解却各不相同.在有机融合各家之长的基础上,本文给文化变迁作了新的概念上的界定,并试图进一步解释文化变迁发生的原因以及相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孟姜女》作为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春秋《左传》"杞梁之妻哭夫崩城"故事,经过不同时代充实发展,形成丰富生动的故事,并传达出深厚的古代文化信息。四个核心情节体现的文化解读:孟姜女出生折射的古代葫芦图腾文化;水边相遇遵循的祓禊之俗;杞梁之死反映的人祭习俗;寻找丈夫渗透的滴血识骨理念。核心情节不仅使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而且使传说带有现实社会鲜明的烙印,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体现传说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