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托尔斯泰戏剧创作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夫·托尔斯泰的大小六、七个剧本,是在他世界观转变到家长制农民立场上、托尔斯泰主义形成之后写作的;同时,也是在他的艺术才能高度成熟的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到二十世纪之初写作的。托尔斯泰的戏剧作品,同他的著名小说一样,描写的是“乡村的俄国,地主和农民的俄国”提出了俄国社会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同时,在艺术上,虽不似其小说成为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但也是俄国戏剧史和十九世纪下半期欧洲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与独创性,在艺术技巧上达到了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一直存在着以诗讽谕怨刺的传统,这一传统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它形成于中国古代特殊的政治文化环境,反映着古人的文学观念。《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的政治怨刺诗是这一传统最早期的作品,《诗经》政治怨刺诗是《诗经》中最具有批判性的作品。它不仅数量上在《诗经》中占有很大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它对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它开创了我国怨刺讽谕的诗歌传统,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选取了最能反映政治怨刺诗特色的呼告抒情、借古讽今、敷陈直叙三种表现形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舒伯特歌曲的创作特色主要表现在:1.精神情感上独特的艺术个性的自由展现,强调对个人情感的表达;2.通过作品表现对本民族历史文化和民间音乐的强烈兴趣;3.在音乐手法上借用文学里的意境来描绘作品;4.通过钢琴给歌曲的伴奏部分赋予了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4.
遗民文学文化因其群体的特殊性以及文学文化作品呈现出的高尚节操,在文学文化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清初遗民时期又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近年研究者的目光也多关注这一时期,在明末清初遗民文学研究方面获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江淹诗论说     
江淹的诗歌有的意象奇崛峭拔,有的具有悲壮凄凉之气,有的基调沉郁而朴茂道劲。其仿拟之作,大多达到貌合神似的地步。他的《清思诗五首》表现出超尘脱谷的境界,显得空灵飘逸。《悼室人十首》抒写诗人难以抑制的悲痛和伤感,情感哀婉缠绵。在永明诗风盛行的南朝,江淹的诗歌可谓独树一帜,钟嵘《诗品》评价为“诗体总杂,善于模拟”,刘熙载《艺概》论云:“有凄凉日暮不可如何之意”,在诗美和诗境上别具有特色。但模拟毕竟非作家自身本色。江淹在诗思上不可避免地受到羁制,欠缺深刻的笔力。  相似文献   

6.
莫言成为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影响,除作品特色与翻译作家共同演绎外,还有电影媒介传播影响、文学出版谋求中外合作、文化软实力增强导致汉语地位的提升等因素。  相似文献   

7.
吴江沈氏家族是明清时期江南著名的文学世家之一。清初重要的曲学典籍《南词新谱》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依托了整个沈氏家族在曲学上的实力而得以编著成的。该曲著收录了沈氏一门十几位曲家的作品,在曲学理论上也表现出家学传承的特点。沈氏家族数十住文人参与了这部曲著的修定,这些家族文化元素赋予了这部曲著比较明显的家族文化意味。这部曲学典籍或多或少可以使人窥见文化名门世家作为一个群体在社会文化的积累和传播方面发挥的作用,并由此领略文化史上的这种“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8.
发生于本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以及运动结束后所留下的各种“后遗症”,直接促成了新时期大文学格局中知青文学现象的产生。从知青文学第一篇作品到九十年代,知青文学经历了由传统意义上的知青文学向后知青文学的演变。本文着重从主题这一角度来论述演变的过程,并分别对知青文学尤其是后知青文学的特征、表现、作家作品以及概念本身做了一次适当的界定,有助于推动知青文学研究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9.
关于<庄子>的文学类型,今人多以"浪漫"视之,其实并不尽然.根据现实型文学的基本原理,我们发现,<庄子>中不仅存在大量众所公认的浪漫型文学杰作,而且存在数量相当可观的现实型文学珍品.这些作品以批判现实为主要特征,思想内容相当丰富、深刻,而且开创了新的写实手法和讽刺手法,在艺术上也焕然一新,颇有特色.<庄子>不愧为中国现实型文学的伟大拓源者,对后世现实型文学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屈赋中有很多清晰的行踪记写,其以记述行迹、描写沿途景物为主要内容,以行进的流动性和出行方式的灵活性为鲜明特色。注重行踪记写这一创作倾向对后世文学中行记类作品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