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晏阳初(18931990),中国近现代教育家,平民教育运动与乡村改造运动提倡者。原名兴复,曾用名遇春。四川巴中人。1903年夏到保宁府(今阆中县)西学堂(天道学堂)求学。1907年夏到成都华美高等学校学习,该校  相似文献   

2.
<正>瞿菊农(1900~1976),原名世英,江苏武进(今属常州)人。中国近现代教育学家、哲学学者。1914年随父迁居北京,就读于清华学堂中学部。1915年入汇文学校(后更名为燕京大学),1921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哲学系,192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研究科。在此期间,积极提倡科学与民主的新文化,宣传爱国、民主进步思想。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时,被推选为燕京大学"爱国  相似文献   

3.
<正>刘湛恩(18951938),中国近代教育家。湖北阳新人。早年就读于东吴大学医预科。后赴美留学,获芝加哥大学教育硕士及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2年归国,先后任中华职业教育社职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东南大学教授、光华大学校董、教授、中华基督教育青年会教育干事等职。1928年任沪江大学第一任中国校长。曾与夫人刘王立明创办沪东公社,从事职业教育和职业补习教育。抗日战争时期,任上海文化救亡会会长。因向国际舆论界揭露日军暴行,并拒绝担任伪政府教育部长,1938年4月7日遭日伪特务暗杀。  相似文献   

4.
<正>蔡元培(18681940),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山阴人。光绪十八年(1892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二十年补翰林院编修。戊戌维新变法失败,深感清政府无能,弃官南返,开始从事教育和革命活动。光绪二十四年九月返绍兴后,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提倡新学。光绪二十七年七月赴上海,出任南洋公学教习,积极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并把兴办革命学校,进行革命思想宣传和培养革命人  相似文献   

5.
<正>孙诒让(18481908),清代经学家、文字学家和教育家。字仲容,号籀庼,浙江瑞安人。曾任清政府学部咨议官、浙江学会议绅、浙江教育学会会长等职。同治六年乡试中举,此后八次参加礼部会试,均未中试,遂回瑞安玉海楼埋头学问。  相似文献   

6.
7.
“我们来自平民.在学校里学会做一个平民,将来在社会里做一个好平民”。 早晨5点多钟.细雨蒙蒙,皖南山区的空气里传递着阵阵冷意。三面葱绿的山峰被雾气笼罩着,孩子在宿舍里熟睡,随着天色渐白.山间偶尔有几声悦耳的鸟鸣,宿舍里也偶尔有一两个孩子的说话声。6:30,随着几声“铛铛”的铃声,宿舍里变成唧唧喳喳的一片。  相似文献   

8.
"我们来自平民,在学校里学会做一个平民,将来在社会里做一个好平民"早晨5点多钟,细雨蒙蒙,皖南山区的空气里传递着阵阵冷意。三面葱绿的山峰被雾气笼罩着,孩子在宿舍里熟睡,随着天色渐白,山间偶尔有几声悦耳的鸟鸣,宿舍里也偶尔有一两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与近代中国教会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行知这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近代中国新型学人群体的杰出人物,青少年时代曾长期地接受着教会学校教育的熏陶,且一度“成为一个基督徒”。在探讨教会学校及教育产品究竟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什么样的社会效应,以及教会教育的“中华归主”的目标实现的程度如何,无疑他是一位极富代表性和颇有说服力的典型人物。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爱满天下”,情系故土,一直关心安徽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民教育问题.他多次来皖讲学,推行平民教育和“小先生”制,大力推行普及教育和生活教育,力荐教育行政领导和教师创办学校,在安徽教育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共同之处在于:把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当作平民教育的宗旨;平民教育面向平民,谋求教育公平;平民教育关注民生,注重职业教育;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连环扣合,整体推进。他们的平民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实施平民教育具有巨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1917年留学归国后,陶行知一直关注着边疆教育。促使他关注的原因主要是与其不满于中国教育的落后状况,担忧着日益严重的边疆危机,以及致力于发动全国各族民众参与抗战有关。二十多年间,陶行知参与了许多发展边疆教育的实践活动,并提出了一系列宝贵思想。通过这些活动和思想,陶行知推动了教育界人士投身边疆教育,增进了各族教育家的交流,培养出一批关心边疆教育的优秀人才,为近代边疆教育的发展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张洪海 《神州学人》2006,(10):32-33
中国近代乡村教育是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问题,而留学生对中国近代乡村教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以往学术界对陶行知、晏阳初等留学生在民国时期的乡村教育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容闳在留美计划付诸实施之前就实际参与乡村教育活动——倡议并捐资创办甄贤社学一事却往往被世人遗忘。一容闳(1828~1912),1847年赴美留学,1850年考入耶鲁大学,1862年入曾国藩幕。1871年,清政府接受了容闳的建议,同意选派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并由容闳主其事。为保证遣送幼童质量,清廷在上海创办一间预备学校,由全国各地选派聪颖子弟入校预读,优秀者入选赴…  相似文献   

14.
在20世纪20年代,我国的知识分子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平民教育运动。陶行知就是平民教育运动的领袖和先驱之一。陶行知先生在《平民教育概论》中结合当时全国平民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平民教育的奋斗目标,深入分析了平民教育的  相似文献   

15.
2006年3月14日上午,温家宝总理在回答新华社记者关于教育的提问时,特别强调了“平民教育”的重要性。他说:“在这里,我特别想强调一下平民教育问题。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平民。平民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国民的整体素质。我们有13亿人口,其中有9亿农民,平民的比例更高。我们之所以把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就是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从而使人人都能受到教育。”①在这里,温总理特别强调了“平民教育”对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中会民族伟大复兴的极端重要性,阐明了实施平民教育的主要途径,指出了我国教育改革的新目标,为我…  相似文献   

16.
储诚炜  仵希亮 《文教资料》2012,(10):111-112
近代中国开展的乡村建设运动和平民教育运动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各种平民教育思潮风起云涌,平民教育流派纷纷兴起,直接促进了近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的兴起。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的平民教育思想在中国 2 0世纪上半叶影响广泛 ,他的“社会即学校”、教育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利用的社区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教育服务、“乡村学校应当做改造乡村生活的中心”的思想对当今开展乡镇社区教育仍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论乡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深刻抨击了当时乡村教育的弊端,提出乡村教育的内容应涉及到生产教育,科技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思想教育等方面,实施乡村教育要教学做合一,理论与实践结合,主张通过创办乡村师范学校培养能改造乡村生活的教师。  相似文献   

19.
<正>林汉达(1900~1972),中国近现代教育家、文字学家、历史学家。1990年出生于浙江镇海(今慈溪市龙山镇龙头场林家村)。家庭出身贫寒,祖父为贫农、文盲,父亲只读过一年"坝晔"楸(即晴天干活,雨天念书)。林汉达8岁入本乡私塾,14岁入上虞崇仁小学,15岁转入宁波崇信中学高小班(教会学校),1919年夏中学毕业后至观城约翰小学任助教。1917年春回崇信中学读书,毕业后为了积蓄上大学的学膳费,先后在上虞、宁波母校任教。1921年秋考取杭州之江大学。在大学里,他一边发愤学习,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的平民教育活动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让我国更多的人进入了知识的殿堂,学到了知识的玄妙,进而拥有了更加美好的人生和理想。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做的就是在陶行知平民教育中找到自己在工作过程中的不足并且不断地进行改进,从而让自身的教育工作能够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我们,对于幼儿来说,更应该秉承着陶行知先生的平民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