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萧易 《百科知识》2010,(5):36-39
船棺是一种葬具,船棺葬是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的一种古老的葬俗,其基本特征就是把死者遗体放进形状似船的棺材里,随葬品也装殓其中。安放船棺的方式,又分为悬挂岩洞、架在树上和埋入上中,船棺葬是古代巴蜀人盛行的一种丧葬礼俗。  相似文献   

2.
刘汉杰 《百科知识》2013,(22):42-44
近日有报道称,在陕西咸阳发现了唐代著笤女宫——上官婉儿的墓葬。由于墓主人的传奇经历和褒贬不一的历史评价,加之近年来影视剧的多番渲染,世人对这一考古的后续发掘有了更多的期许。  相似文献   

3.
2004年10月18日,在陕西宝鸡市歧山县凤凰山麓的五爪梁上,曾轰动海内外的周公庙遗址两座大墓的发掘正式启动。这是有史以来首次对具有四条墓道的周墓葬进行发掘。也是迄今为止对周人量高等级墓葬的第一次发掘,因而备受海内外关注。  相似文献   

4.
发型与古蜀政坛的风云变幻古蜀国人的政治生活是怎样的,在众多遗址被发掘之前,没有人知道。人们只是通过传说知道有古蜀国的存在,知道有几位具有神话色彩的古蜀王曾在这里领导他们的臣民。而其中的细节,无从猜想。三星堆遗址的出土文物为我们提供了窥一斑而知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1):20-I0016
7月4日,在M111墓葬内,工作人员在对编钟进行挖掘工作 截至目前,被誉为“湖北省近30年最重要考古发现”的湖北随州叶家山基地一、二期共发掘墓葬139座,马坑7座,共146个遗迹单位。本次考古发掘了10匹3000年前马的骸骨,为南方地区首次发现的西周马坑。曾侯乙编钟曾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在湖北随州叶家山墓地考古发掘中,发现了比曾侯乙早500多年的编钟。此外,发现编钟的M111墓葬,墓室长13米、宽10米,是目前发现的西周早期最大的古墓。  相似文献   

6.
七宝阿育王塔、金棺银椁、佛顶骨舍利、纺织品、玻璃、香料、铜钱……2008年8月,伴随着一件件珍贵文物的出土。尤其是阿育王塔的出土和佛顶骨舍利子的被确认,大报恩寺塔遗址地宫发掘过程和出土文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保护规格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7.
<正>2010年10月,河南洛阳的考古人员在邙山地区发掘了一处大规模唐代壁画墓葬。在墓道天井处,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具奇怪的骸骨——并非正常躺姿,而是蜷曲成一团;骸骨旁边既没有棺椁,也没有墓葬边缘痕迹;加之骸骨上方均为虚土,考古人员判断,这是一具盗墓贼的骨骸。经检测,该盗墓贼是一个45岁左右的男子,死亡时间距今至少500年。他可能是在挖掘盗洞时因塌方而被活埋致死。像这类盗墓的事情,每逢  相似文献   

8.
2000年12月17日~2001年2月16日,安阳殷墟又发掘出一座高级贵族墓葬。此次发掘的花园庄东地54号墓是70年来继著名的妇好墓、郭家庄160号墓之后第三座保存完好、规模较大、出土随葬品较多的贵族墓葬,它位于安阳殷墟花园庄村东约100米,东近洹河约100米,南距殷墟宫殿区防御沟约50米处。  相似文献   

9.
东胜村位于黑龙江省绥滨县绥东镇东7.5公里,在松花江北的冲击平原上,明代考古在黑龙汪是一个空白,故此次发掘的东胜村墓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震惊:伦敦1/3人口突然集体死亡 20世纪90年代,英国考古学家们在东伦敦斯毕塔菲尔德市场的一个巨型墓葬坑中,发现了许多中世纪时期的人类骸骨.随后,伦敦考古博物馆在1991年至2007年间,展开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工作.这是伦敦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考古发掘活动.结果在巨型墓葬坑中发现了约万余具中世纪骸骨,遗骸显示的死亡人数总量可能多达1.8万人.放射性碳元素测年显示,这些人死亡的时间约在1250年,伦敦当时约有5万左右人口,当时的死亡人口竟然达到了当时伦敦总人口的1/3,这肯定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造成的. 那么,究竟当时发生了什么大灾难呢?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份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1.
彭恩  闵廷均 《大众科技》2013,(6):291-292,287
明代土司制度逐渐衰落,中央集权加强,明王朝开始施行用流官代替土司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在这个背景下爆发了平播之役。平定播州杨氏土司之后,明王朝在遵义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在一定程度上变落后的土司经济为封建地主制经济,政治上加强了对该地区的控制与管辖,促进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遵义地区而言是一次巨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李冠杰 《百科知识》2007,(12X):43-44
丧葬风俗是一个时期、一个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思想的反映,从中国丧葬礼仪的演变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的社会观念、伦理道德的变化。是厚葬?还是薄葬?自古以来这种观念影响着人们的心理。俗曰: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然而,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注重人死之后的礼仪。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中,丧葬风俗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心理,厚葬、薄葬之风交替变更。  相似文献   

13.
我国汉唐考古工作在1996年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其中江苏徐州狮子山汉楚王陵地宫,新疆尼雅遗址精绝王国上层统治集团墓葬、黑龙江宁安渤海墓群及广州市西汉初年南越国宫署等还被评为近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项目。诸多重要考古发现和发掘,不仅为汉唐时期墓葬形制、特点、陵园制度、宫殿建筑研究等课题提供了大量实物资料,而且对研究我国汉唐时期历史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北方大地,围绕着一桩扑朔迷离的盗墓未遂案,人们的目光聚焦在老山汉墓,中国考古也因电视的跟踪直播与报道,走入了老百姓的生活中。然而,十座汉墓九座空,老山汉墓亦未逃出此劫,面对着如此尴尬与无奈,电视台只得取消了事先精心安排好的现场开棺直播计划。正当人们对老山汉墓的关注渐渐冷却下来的时候,在西南那块被称为“蛮荒”之地,不是老农手中锄地的锄头,也不是建筑  相似文献   

15.
马幸辛 《百科知识》2007,(12X):41-42
崖墓,又称岩墓、蛮子洞、仙人洞,是古代墓葬的一种构造形式,在石岩上穿凿洞穴作为墓室。西汉后期在四川开始出现,后迅速发展,到东汉风行一时,经过蜀汉两晋南北朝,在很多地方一直延续到明清,成为近2000年来四川一种独特盛行的墓葬形式。有资料显示,四川现存的崖墓总数有3万多座(包括今重庆市),最早的崖墓出现在成都平原以南新津和彭山一带,  相似文献   

16.
在拉玛摩塔小城遗址发掘现场,考古学家们以0.46平方米为一个发掘单位,他们用白色塑料管和真空泵吸附周围的淤泥,发掘出2根橡木圆柱,这些圆柱是拉玛摩塔的居民用来盖房子的,业已发现的3000多根房柱表明,这里是一片规模庞大的古代定居点,用考古学家福格的话讲,“这不仅只是一个古老的村落,它在意大利考古学上的意义重大,地位显要”。  相似文献   

17.
解读巴文化     
四川,自古称巴蜀之地。这个名称的由来大有渊源。其中,“蜀”指古蜀国,而“巴”就是指巴国。在巴国的土地上,曾经发生过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冯长根  宁方钢 《学会》2002,(10):8-8
根据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需要,1999年中国科协五届四次全委会决定每年召开一次学术年会.1999年到2001年已经开了三届.今年的学术年会于9月5日到8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这次学术年会的特点,一是参会人员多,会议规模大,有6200多人参加会议,其中有5000多人出席了大会开幕式.在四川大学等7个高校,分布了45个分会场.  相似文献   

19.
中华第一村     
查海遗址位于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沙拉乡查海村西南约2.5公里处,经中国科学院测定距今约6925年,以树轮校正距今为7600年。查海遗址面积近3万平方米。现已发掘1万平方米,挖出排列密集的60座房址,在房址内发现9座墓葬,从房址制式布局和类型来看,它是一处大规模的氏族群  相似文献   

20.
正古人称火锅为"古董羹",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将食材放入汤水中煮时会发出"咕咚"声。吃着火锅时,你有没有想过古人是如何吃火锅的?最早的火锅火锅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至商周时期,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西周有盘鼎,造型类似现在吃自助餐时用的小火锅。20世纪70年代,陕西省宝鸡市茹家庄发掘了两座西周墓葬,在出土的60多件铜容器中,便有两个有盘鼎。其中一个刻有铭文的鼎的造型非常奇特:上部是一个立耳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