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患心理疾病的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它严重困扰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目前,对心理疾病的治疗巳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有意识地利用体育锻炼的手段进行调节、治疗心理疾病的人数不多.本文分析了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用体育锻炼调节治疗心理疾病的优势,并根据各种心理疾病的类型和运动项目的特点制定了常见心理疾病的运动处方。该处方能有效的消耗或缓解患者积聚的大量心理能量,并打乱患者巳形成的病态心理秩序,最终使患者达到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
运动处方与锻炼的心理效应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6  
身体锻炼能够调节情绪,增强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病,它的心理效应受运动处方的影响。本文探讨了运动处方的4大要素与身体锻炼心理效应的关系,指出了将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运动处方干预对老年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6名老年女性施予为期7个月的以简化24式太极拳为主要内容的运动处方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老年女性太极拳锻炼前心理健康水平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太极拳锻炼能提高老年女性的心理健康水平,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可以应用于对体育效果的客观评价;运动处方干预下老年女性心理因素的变化表现为2个月有良性的影响,4个月有明显改善,是改善心理疾病的见效期,7个月是心理健康水平达到最好的时期;运动处方的干预促进了老年女性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4.
张昕 《体育世界》2009,(12):92-93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体育运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育锻炼有助于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从运动中获得的良好心理效应可与标准的心理疗法效应相媲美,因此,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能预防心理疾病,对有轻度及中度情绪心理疾病的大学生,运动能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并提出了体育运动引导大学生个性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学习兴趣、情绪、意志、注意力等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5.
现代文明病又称为生活方式病、富贵病或慢 性病等,并非由细菌或病毒所引起的,而是一种由于生活上的压力与紧张,以及营养的失调,再加以缺乏运动,长期积累而成的一类疾病。因此,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自身的健康,并发现不正确的健身方法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而运动处方的运用可以为健身活动提供科学依据,使运动群体达到最佳的体育锻炼效果并有效的预防文明病的困扰。采用文献资料法,在综述国内关于运动处方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运动处方在文明病运用研究趋势以及当前国内运动处方研究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1学校体育有助于缓解学生精神压力,消除其心理紧张 现代的中小学生面对紧张的学习和来自多方面的压力,普遍感到压抑,易引起个体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很显然,处于这种心理状态的中小学生十分渴望能从压力下解脱和人性复归,而学校体育能较好地满足这一需求。体育运动能使学生不良情绪得到合理形式的宣泄,缓解因学习、生活等带来的紧张,精神状态达到平衡,从而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疲劳,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焦虑症的运动处方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因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神经衰弱以及抑郁症等心理疾病致人伤亡的案件,引起了人们对心理疾病的高度重视。而焦虑症又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如果调治不及时或不予治疗,心理上就会长期处于焦虑状态之中,就有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生理、心理病理变化,甚至威胁人的生命安全。因此,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用恰当的运动处方来进行自我调治,是治疗焦虑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采用SCL-90精神症状自评量表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测量,并对运动处方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新生代农民工除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外,躯体化、强迫、抑郁、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等因子及阳向项目数、总分均高于国内青年常模;2)运动处方锻炼的新生代农民工与非锻炼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着显著性差异;3)在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方面,运动处方锻炼是一条行而有效的途径,且运动处方与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健康的改善呈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9.
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我国高校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紧张的学习和竞争的就业给大学生带来压力的增加,加上独生子女逐年增多,其心理障碍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如何让大学生及时了解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等是各高校必须重视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大量文献的查阅和对本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分析认为:武术教学和武术活动是有效地、经济地解决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名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我接触了许多有心理障碍的学生 ,但在学生咨询的过程中我发现 ,中学生目前最关心 ,最渴望解决的还是学习方面的心理障碍、苦恼及疑惑。他们总是提出诸如“怎样尽快提高学习成绩” ,“为什么我一考试就紧张” ,“学习没意思” ,“怎样找到好的学习方法”等问题。由此看来 ,指导学生克服诸多的学习心理障碍 ,促使他们尽快掌握学习诀窍 ,学会学习 ,是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当务之急。克服学习心理障碍 ,首先要端正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心理学家塞尔尼毕生从事人的心理紧张和压力问题的研究。他曾指出 :“学习和工作是…  相似文献   

11.
在制定与实施运动处方时,应考虑运动处方产生的心理效应。文章阐述了运动处方的内涵、运动处方的锻炼心理效应、制定运动处方的心理测量工具及心理缺陷者运动处方的项目选择。从社会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视角对健身运动处方体育课进行理论研究,并就其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建议高等体育院校应以大学生健康发展为指导,在提高运动成绩的同时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访谈、实验、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高校体育课外体育活动中的大学生实施运动处方,通过研究来探讨实施运动处方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预防及康复提供了一套运动锻炼方法.结果表明:运动处方锻炼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对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的调节和改善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身体锻炼能够降低应激反应、调节情绪、增强心理健康,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因此,日常生活中身体锻炼已不仅被人们用来作为增强体质和生理功能的方法,也被人们用来作为调节心理的重要手段,但是身体锻炼的心理效应受到锻炼项目、锻炼强度、锻炼持续时间、锻炼频率等运动处方因素的影响。经常而合理地参加体育运动有利于青少年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湖北体育科技》2015,(9):805-807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总结运动对大学生心理疾病干预的研究现状,针对不同心理疾病采用了不同的体育运动方式,对大学生常见的抑郁、急躁、易怒、强迫症状可以进行有氧体育运动,而对出现的焦虑、孤独、胆怯、运用群体性运动;其它神经衰弱、紧张自负、恐慌则采用传统的体育运动。总之,合理的运动可以有效的减少心理疾病。  相似文献   

15.
健心运动处方对提高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通过在中学、大学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中实施健心运动处方的实验,运用“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评价和探讨实施处方的心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中学生实验组通过处方的应用,来显示出明显的效果,但心理健康水平好于普通中学学生;大学女生的实验表明,经处方的实施,在人际交往、学习适应、意志及情绪因子上有明显进步。  相似文献   

16.
周智娟 《精武》2012,(16):1-1,3
现代社会充满了挑战和竞争,高校大学生由于学习、择业和社会所给予的压力,使许多大学生心理极度紧张,引发了抑郁、自卑等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健美操运动作为高校体育课程中的一项体育运动项目,在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培养大学生的囱信心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文章通过运用文献资料珐、访谈法、观察法等对健美操教学中影响大学生自信心的几个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健美操教学中,大学生的自信心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心理疾病成因及体育运动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疾病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才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对大学生心理疾病的成因进行了分析与研究,阐述了体育运动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针对心理疾病的不同表现形式,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心理疾病的不同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访问调查法,以健美操影响心理健康的五项指标为切入点,探讨健美操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健美操运动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还可以改善心理环境,增进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病。通过研究,为高等院校更好地开展健美操运动及科学地发挥其强身、健心的功能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心理障碍介于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之间,是指无法保持正常人所具备的心理调节和心理适应能力。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身体素质、情感、意志、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使其在练习一些难度较大或有一定危险性的运动项目时,经常会出现不同的心理障碍,心理障碍的形成不仅会使少数具有这种现象的学生难于掌握规定的教学内容,而且还会由于消极情绪的辐射作用而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情绪,进而影响整个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消除和克服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其形成适宜心理状态,对体育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高校学生由于学习、择业、交友、经济压力和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因素的影响,精神负担过重,因而导致了许多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主要是精神压抑、焦躁不安、情绪失常等。具体表现为:失眠多梦、郁郁寡欢、脾气暴躁、妒忌猜疑、消极悲观、自暴自弃,严重的还有精神分裂、轻生厌世等。国家教委1989年曾对126所大学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20.3%的人有心理障碍。近儿年,一些高校调查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北京理工大学调查发现,有34.3%的人患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安徽大学对1~4年级学生采用SCL-90进行抽样测验,发现该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