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率先翻译了大作家雨果《悲惨世界》中的片段《哀尘》,从这位西方文学的普罗米修斯手里接过火种,来温热、唤醒尚在黑夜中沉睡的国民。他在《<哀尘>译者附记》中这样写道:“嗟社会之陷阱欤,莽莽尘球.亚欧同慨;滔滔逝水,来日方长!使嚣俄而生斯世也,则剖南山之竹,会有穷时,而《哀尘》辍书,其在何日欤,其去何日欤?”。“嚣俄”便是雨果来到中国时最初的译名,《哀尘》便是引进中国的第一部雨果作品。鲁迅曾发誓:“假如我有Victor Hugo先生的文才,也许因此可以写出一部Les Mis e rables(即《悲惨世界》)的续集。”  相似文献   

2.
维克多·雨果简介维克多·雨果(1802-1885),1802年2月26日生于法国贝尚松省的军人家庭。父亲曾随拿破仑转战南欧,后来宣誓效忠波旁王朝,母亲信奉旧教,是王室的拥护者,这对雨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11岁时,雨果随母亲来到巴黎,住在古老的修道院里;中学时代,开始写诗,而且立志“成为夏多布里昂,否则别无他志”。18世纪20年代,雨果政治上从保皇主义转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文学上从古典主义转到浪漫主义。1827年,他发表了剧本《克伦威尔》和序言,完全站到了浪漫主义一边。1831年,雨果发表了著名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这是他的第一部杰出的小…  相似文献   

3.
维克多·雨果于1802年2月26日出生在法国贝桑松的一个军官家庭。父亲是拿破仑手下的一名将军,后宣誓效忠波旁复辟王朝。母亲也是王室的热烈拥护者。雨果在中学时代就对文学发生了浓厚兴趣。他的文学活动是从他为《文学保守派》杂志写稿开始的。由于家庭的影响,雨果最初的诗歌大都歌颂保王主义和宗教。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汉·伊斯兰特》获得了小说家诺蒂埃的赞赏。与诺蒂埃的结缘,促使雨果开始转向浪漫主义并逐渐成为浪漫派的首领。1827年雨果为自己的剧本《克伦威尔》写了长篇序言,即著名的浪漫派文艺宣言。在序言中雨果反对古典主义的艺…  相似文献   

4.
文人小幽默     
东坡问字王安石写了一部书叫《字说》。有一次,苏东坡写了个“坡”字,去问他是什么意思。王安石回答说:“坡就是土的皮。”苏东坡说:“难道滑就是水的骨吗?”王安石无话可说。雨果登记法国大作家雨果有一次出国旅行,来到某国边境,哨  相似文献   

5.
《巴尔扎克葬词》中写道:“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一部了不起的书(《人间喜剧》),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雨果在这里高度评价《人间喜剧》的现实主义精神,把它看作一部浓缩的历史,使人们从中看出“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看出作者给人们揭示的“现实”。这是巴尔扎克研究中第一次提出的独创性见解,它启发了恩格斯对巴尔扎克的评论…  相似文献   

6.
我教故我在     
张忠维 《广东教育》2002,(10):51-51
杨澜写过一本书,书名叫《我问故我在》。看了这个有点稀奇并带些高深莫测味道的题目,心里顿生一“邪念”:管它四七二十八,赶一回时髦再说———于是乎有了本题:我教故我在。事实上,杨澜的“我问故我在”最多算是二版,我的“我教故我在”至多只能算是三版。此类陈述皆出于洋鼻子笛卡尔的著名哲学命题,即“我思故我在”。笛卡尔(1596~1650),法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他否认教会的权威,认为应该用知识、理性来代替盲目的信仰;他主张怀疑,认为怀疑是论断的一种手段、方法,通过它可以避免一切偏执的和习以为常…  相似文献   

7.
书报之窗     
作家白桦的诗《春潮在望》,最近在全国新诗评选中获奖。白桦的电影文学剧本《苦恋》受到批评之后,关于白桦本人的情况,文艺界有不少传闻。《解放日报》五月十九日刊登的消息说,白桦面色红润、精力充沛,自三月十六日从北京回武汉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已完成了一部描写当代题材的电影文学剧本和一部多幕历史剧本。他说:“这都是与党组织对我的关心、爱护分不开的。”当谈到电影文学剧本《苦恋》时,白桦说:“最近一个时期以来,有的说我已被开除党籍、军籍,有的说我已被软禁,更多的人则怕我再次被打成右派。事实上,根本没这回事!我不是一直都很好吗?”白禅还透露说,剧本正在修改,他激动地表示:“我非常感激  相似文献   

8.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和小说家之一,一生著作等身,他的小说如《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笑面人》《海上劳工》等都为我国读者所熟知和喜爱。法国作家阿拉贡曾经说过:“全世界人民由于雨果认识了法国,就像由于但丁认识了意大利,由于莎士比亚认识了英国,由于普希金认识了俄国,由于歌德认识了德国。”由此可见雨果在法国文学史上的地位。1885年6月雨果逝世,法国举国哀悼,巴黎万人空巷为他送行。雨果的一生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他既是文学家又是斗士,一生笔耕不辍,又积极参加实际政治斗争。就像伏尔泰、…  相似文献   

9.
咖啡友情     
“哈!你叫啥啊?”第一次听到他的名字时,还真给他唬住了。“雨果!不会是写《巴黎圣母院》的那个雨果吧?”我呆呆地问。“你才是那个雨果呢,维克多·雨果都上天110多年了,他要是在这,非吸干你的血不可。咱坐不改  相似文献   

10.
逻辑和宗教之融合──试论《九三年》主题的文本思路郑敏雨果是法国19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小说创作是他非常重要的文学收获,他所写的最后一部小说《九三年》又有着特殊意义。在这部作品中,雨果把自己在《悲惨世界》中着力表现的思想作了更加明确集中的阐述,形成了...  相似文献   

11.
冲突艺术美是重要的文艺美学形态,雨果的长篇小说充分表现了冲突艺术美.《悲惨世界》、《海上劳工》、《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最经典的三部长篇小说,在这三部小说中作者用三种冲突给审美鉴赏者带来全新体验,给读者带来理性与感性、品味与直觉和逻辑与经验的思考.本文重点分析雨果这三部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冲突艺术美.  相似文献   

12.
十九世纪法国伟大作家、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维克多·雨果(1802——1885)逝世100周年快到了。在纪念雨果的日子里,笔者在这里粗略地谈谈其代表作《悲惨世界》的创作方法,以及与之有关的问题,就教于同行和读者,参加对雨果的纪念活动。维克多·雨果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这大概是世界公认的。但是其代表作《悲惨世界》是一部怎样的作品,是浪漫主义作品,还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品?目前在我国说法不一。有的说:“《悲惨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品。”其理由是“小说的很多章节,闪烁着现实主义的光辉,如冉·阿让被迫害的经历,芳汀的悲惨命运,以及滑铁卢战役,1832年巴黎的街垒战等,都写得比较真  相似文献   

13.
风趣道职业法国文学家雨果一次出国旅行,来到某国边境。警察要检查登记,就问他:“姓名?”“雨果。”“干什么的?”“写东西的。“”以什么谋生?”“笔杆子。”于是,警察在登记簿上写道:“姓名:雨果。职业:笔杆贩子。”画画点菜因写长篇小说《基督山伯爵》而出名的法国作家大仲马,有一次到德国一家餐馆吃饭。他想尝一尝有名的德国蘑菇,但服务员听不懂他的法语。于是他灵机一动,就在纸上画了一个大蘑菇,递给了服务员。服务员一看,恍然大悟,飞奔离去。大仲马拈须微笑,自得其乐。他想:“我的画虽不如我的文字传神,但总算有两下子,行!”过了一会…  相似文献   

14.
作者简介: 阿尔弗雷德贝斯特(1913-1987)是美国科幻小说协会评选出的第九位科幻大师,对美国科幻的走向产生过深远影响。 1942年,他加入DC动画公司,参与了“超人”和“蝙蝠侠”两大超级动画英雄的创造。1953年,他以一部《被毁灭的人》见证了“雨果奖”这一世界科幻大奖的诞生。  相似文献   

15.
《童年》是俄国无产阶级文学奠基人高尔基(1868~1936)的自传体小说中的第一部(另外两部是《在人间》和《我的大学》),写于1913年~1914年。“高尔基”是作者的笔名,在俄语中是“痛苦”“不幸”的意思。他为何以此为笔名呢?原来这和他痛苦的人生经历有关联。  相似文献   

16.
沈桂琴 《成才之路》2009,(31):68-69
雨果是19世纪法国资产阶级浪漫主义的领袖,他在诗歌、戏剧、小说以及文学理论的创作上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特别是1987年他发表的为自己的剧本《克伦威尔》所作的序言,被视为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宣言和理论经典。,在《序言》中他提出了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其理论要点就是:自然界中的万物并非都是屈从于人的意志而呈现崇高优美的状态,崇高优美与滑稽丑怪是融于一体的,“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而作为现实的反映的文艺则应理所当然地将此加以真实地表现:“把阴影掺入光明,让粗俗结合崇高而又不使他们相混。”正是这种对照原则构成了雨果浪漫主义的鲜艳旗帜,颠覆了古典主义关于文学讲究的是和谐、匀称、明晰、严谨、理性的美的要求,创造了另一种形式的美——冲突美:雨果不仅在理论上对他的对照原则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更重要的是他以丰富的创作戍功实践了这个原则,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开拓了道路。同时,他的对照原则对世界文学和后世学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结合雨果的具体作品从创作运用、发展过程、思想来源三方面对其对照原则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学宝库里,《水浒》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巨著,它真实地反映了时代的风貌,成功地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一百零八人的艺术形象。在这众多的绚丽多姿的人物画廊里,宋江是一个复杂而独特的艺术形象。自从《水浒》成书以来,对于如何评价宋江的问题,《水浒》研究工作者们一直争论激烈:对他褒勉有加,热情肯定者有之;对他贬责无已,全盘否定者也有之;对他有褒有贬,一分为二者亦有之。这里,我不准备参加他们的辩论,我所要谈的是:我国杰出的文学批评家金圣叹的所谓“独恶宋江”说。  相似文献   

18.
5月27日,来自土耳其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在与中国读者聊天时,披露了他对中国文学的偏爱,“我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上世纪40年代,我就阅读了土耳其文有关孔子的文章。60年代,我读到了鲁迅的《呐喊》。80年代初,我去了美国,在那儿我读到了英文版的《红楼梦》。”帕慕克说,《红楼梦》非常好,当然是一部经典。此次在北京,帕慕克还亲眼看到了《红楼梦》中所描写的那些场景。帕慕克透露,他最近开始读一些孔子的著作,“另外我在20世纪60年代读过鲁迅的作品,那时,鲁迅的作品已被翻成了土耳其语,实际上我自己就有一本1968年的土耳其语版的鲁迅作品,我这次会把它带到鲁迅的故居。”  相似文献   

19.
勒内·笛卡尔 :我思故我在。勒内·笛卡尔 (Descartes ,15 96~165 0年 )是法国哲学家、数学家、自然科学家 ,也是近代理性主义乃至近代西方哲学创始人、法国启蒙运动先驱者之一。 193 7年 ,恰值勒内·笛卡尔《谈正确引导理性在各门科学中寻求真理的方法》一书发表 3 0 0周年 ,全世界都隆重纪念了这部哲学著作的出版。该书是笛卡尔第一次公开发表的著作 ,流传甚广 ,影响极大 ,有人甚至认为它对现代哲学的基本倾向具有根本性的影响。在该书中 ,笛卡尔提出了“我思故我在”这一著名的哲学命题。“我思故我在”是一个以“普遍怀疑”为第一原则…  相似文献   

20.
德国伟大的诗人歌德,是“世界文学”的首倡者。他对中国文学兴趣浓厚,推崇备至,他早期的代表作《少年维特的烦恼》,是德国第一部有重大国际影响的作品,他一生的代表作《浮士德》,更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歌德,对世界文学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