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先秦德治理念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政的实质就是限政。事实上,把先秦“德治”归入“人治”的范畴是一大历史冤案。通过对先秦德治理念的考察,可以得出两点结论:一,德治旨在限政,在先秦社会表现为限“王”;二,“君权神授”、“以德配天”、“德在民中”实现了民制约王的可能。在现代社会中,“以德治国”不仅不能少,而且还是民主宪政国家建设的必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民主与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架构中的两大命题。民主要求建立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法治的核心是宪政,本质是限政。有限政府就是政府权力受到法律与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因此,政治文明下的有限政府必然表现为民主政府和法治政府。  相似文献   

3.
《钦定宪法大纲》是我国第一部近代意义的资本主义性质的宪法大纲,它确立了资本主义二元君主立宪制政体形态,初步具备了限政分权功能、法治功能、保障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功能等宪政的基本要素,在中国法制史上有其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4.
《钦定宪法大纲》是我国第一部近代意义的资本主义性质的宪法大纲,它确立了资本主义二元君主立宪制政体形态,初步具备了限政分权功能、法治功能、保障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功能等宪政的基本要素,在中国法制史上有其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5.
杰斐逊的政治思想包含宪政与民主两个要素,并试图在两者之间达成调和,使其共容在一个体系内,这对后来美国宪政民主理论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杰斐逊不但主张人民主权,重视多数原则,而且承认代议制、分权制衡以及少数权利原则。正是在调和民主原则和宪政原则的基础上,杰斐逊建立起宪政民主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宋恕作为晚清时期著名思想家,其理论包含着丰富的宪政思想.这种思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封建专制为“天下之大害”的反封建宪政思想;二是建立民主政治体制的宪政思想;三是重视妇女权益的平等保护宪政思想;四是要求赋予民众辩护权的诉讼救济宪政思想.  相似文献   

7.
人民权利救济是宪政制度的一个重要构成要件,合理的救济结构是宪政发展的重要条件。宪政视角下的救济不仅包含消极救济,还应该包含积极救济,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使救济的途径呈多样化、合理化的特征,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8.
《新宪政论》是新宪政论的奠基之作和纲领性件。新宪政论并不是一个新的宪政思想学派,也没有建立一套统一、完整的理论体系,而只能说是一种思潮、一种方法,甚至还只是一种探索。但新宪政论的各种观点具有共同的知识渊源和共同的主题,正是这些构成了新宪政论的共性和特征。新宪政论将宪政制度的设计从传统的政治领域,引向了经济和社会领域,让原本属于“形而上”的宪政理论溶入了公民的现实生活,从而拓展了宪政的空间,开辟了宪政的视野,为宪政理论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税收宪政文化是税收宪政形成与发展的前提。税收契约文化奠定了西方宪政理论基础,而我国因"人治"的法律观和"国本位"及所有制观念对税收宪政构成了两大束缚,税收宪政理论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以税收宪政法律文化为切入点予以中西方比较考察,试图得到一些有关税收宪政建设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0.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作为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刑事政策,它的提出和贯彻,意义并不限于刑事司法领域,而且具有保障人权、维护法制权威、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发展的宪政价值。它对于我国"宪政国家"的建立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此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王运红 《天中学刊》2008,23(1):22-25
宪政的根本精神就是对权力的限制.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存在着大量限制君主权力的宪政因子,如法律理论、先例习惯以及祖宗家法、先皇故事等.这些因素某种程度上起着与西方宪政学说中的"限制权力"理论相类似的作用,是传统法律文化中可资利用的宪政资源.中国本土没有生发出宪政的制度,根本原因不在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当中没有宪政的因素,而在于传统中国没有出现适宜宪政基因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宪政作为西方的政治语言,其根植于西方社会的传统政治文化,与其说是理论逻辑,不如说是一种历史逻辑。民主、法治、权力制衡、公民社会是西方宪政的构成要素,从西方宪政发展的机理中寻找到一些宪政实现的普适条件,仍然是可行的,从宪政实现的西方路径下汲取经验,在自身传统中萃取精华、检讨不足,有助于进一步推进我国宪政建设。  相似文献   

13.
宪政国家的生成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乾瑞 《天中学刊》2003,18(6):33-35
宪政是以宪法为前提,实施宪法,限制、控制政府权力,防范权力的滥用,保护公民权利,是人类理想的政治制度。实施宪政旨在建立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宪政包含民主、法治、人权等诸多内容。宪政国家的实现需要有平等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高度民主的政治、健康多元的文化为背景和支撑。  相似文献   

14.
网络宪政是网络社会条件下的一个全新命题,其科学与否,必须要有足够的现实基础、理论依据、逻辑体系和学术价值等方面的相关论证。为此,应当进行必要性、可能性、可行性和价值定位与技术路线等的严密论证与分析。网络宪政观是以网络社会为理论分析"场",以宪政四要素为研究路径,以网络宪法的制度型构、网络人权的合理保护、网络民主的科学监督、网络法治的积极建构为框架体系的新的宪政主义观。  相似文献   

15.
农村税费改革制度的推行以及村委会选举制度和农民选举权、受教育权等各项基本的宪法权利的实现情况均折射出宪政问题,都是当前最民众化和国情化的重大问题.宪政是以共和、民主、人权为要素,强调对国家权力规范的民主政治形态.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七成人口是农民的国家而言,在农村中渗透宪政理念,建立农民的公民权意识,在现行制度的推行中实现对农民基本的宪法权利的保护,是宪政理论的实践意义所在.本文在国内法学界对于宪政问题的关注的学术背景下,抓住国家西部开发和"三农"保障的政策热点,力图在宪政范围内给西北农民权利问题寻找一个宪法上的权源.  相似文献   

16.
政府与宪政     
制度问题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并且,在社会制度体系中,政府制度尤其重要。作为规制政府的重要理论,宪政理论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普及并产生了深远影响。该理论为人类通过法律制约和控制政府权力提供了理论支持。各国多年的政府实践已经证明了宪政理论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在从古典到现代的历史蜕变过程中,宪政理论为政府制度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地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中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兴起,欧洲出现了市民阶层,其特有的自由、平等、人格独立、权力等理念使得市民社会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与政治国家相互分离和互动发展,从而催生了宪政要素的产生,最终使得宪政国家在英美法等西方国家建立起来。市民社会不仅产生了与宪政相辅相成的政治文化,孕育了法律至上性理念,同时也为这种宪政理念的实现提供了制度性保障。因此,宪政的实现离不开市民社会的培育和成熟。  相似文献   

18.
耿长娟 《培训与研究》2008,25(10):67-70
中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兴起,欧洲出现了市民阶层,其特有的自由、平等、人格独立、权力等理念使得市民社会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与政治国家相互分离和互动发展,从而催生了宪政要素的产生,最终使得宪政国家在英美法等西方国家建立起来。市民社会不仅产生了与宪政相辅相成的政治文化,孕育了法律至上性理念,同时也为这种宪政理念的实现提供了制度性保障。因此,宪政的实现离不开市民社会的培育和成熟。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有几部宪法"的发问,产生了口语表达和理论认识上的不同宪政意义,即文本意义和宪政意义的不同理解.在依宪治国的今天,不拘泥于宪法史上"几部"宪法的盘点和依恋,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唯一地位,是我国民主宪政进程的重要要求,特别是要强调现行宪法的独特地位,使其作为新一轮宪政的开启之法.  相似文献   

20.
自然法学说和社会契约理论是英国宪政自由主义传统形成的理论基础.个人权利、有限王权、法治自由、权力制衡、保守发展是英国宪政自由主义传统的基本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