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代是中国古代家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无论从家学的内容上,抑或从家学的形式上都起了奠基的作用。其时的家学具有三个特点:一是经学已在家庭文化知识的教育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二是教育对象不限于家庭成员,具有开放性;三是妇女也能接受家学教育。汉代的家学在传承社会文化,培养造就各种专门人才中,发挥了积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素以文明古国著称于世。自古以来,就对教育非常重视。我国古代的教育主要是通过官学与私学两种形式来进行的。而在私学中,家学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数千年来在文化的承继和传衍,造就众多的各色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对家学教育的研究,至今仍是寥寥,本文试图对中国古代家学做一些初步探讨。 一、家学教育的主要形式 我们古代所说的“家学”的“家”,既包括家族又包括家庭。因此,古代的“家学”,主要有家庭蒙养教育、家庭办学与学术家传三种形式。  相似文献   

3.
家学肇端于先秦,经过两汉的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达到昌盛。由于时代的变化,两汉与魏晋南北朝的家学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家学形式由简单到复杂,家学内容由专经而博通,教育对象由开放而封闭,家学主体由单一而多样。此外,两汉家学为官学的有益补充,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学则成为世族文化教育的主体形式,承担着学术传承和人才培养的重任。  相似文献   

4.
三国时期战乱频仍,民不聊生,教育活动无法正常进行,师学的发展一蹶不振,因此家学成为三国经学授受的主要途径。三国家学教育自有特色:魏、吴两国的经学世家多,传经世数长,蜀国经学世家相对较少,传经世数也很短;三国家学教育的内容开放、实用,经学的普及化程度提高;家学教育的效果显著,为三国、西晋政权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5.
浅谈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家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家学,从教育特点、存在原因、作用意义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家学教育,作为古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过重要的作用。重视对它的研究,将对今天的家庭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家学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达到兴盛。当时社会剧烈动荡、门阀士族势力鼎盛,社会价值观念及文化教育格局发生改变,在这些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家学兴盛主要表现在:"家训"广为流行,妇女积极参与家族内的文化教育,且教育内容多元化。魏晋南北朝的家学对后世文化教育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唐代童蒙教育也被称为"蒙养教育",是从先秦时期继承与发展而来的教育模式,《周易·蒙卦》中"蒙以养正,圣之功也",为最早记载有关童蒙教育的内容。随着唐朝科举制度等的兴盛,以家训、家学为主的童蒙教育,逐渐成为家学或私学对子女、奴仆教育的主要方式。忠信、孝慈、友悌、笃行等儒家教育观念,不仅深刻影响着有唐一代的人才培养、进士及第,也为后世及当代儿童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8.
唐代书法家学,作为唐代普及书法教育的重要力量,它奠定了唐代书法教育最广泛的社会基础。唐代书法家学代代相传,身处家学体系中的子弟自小便受到浓厚书学气氛的熏陶,这不惟为其入仕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为其进行书学学习与研究提供了优越的的条件和良好的学术环境。本文研究了它的传习方式,以期引起当代家长对子女书法教育的重视,并切实行动起来,为当代中小学书法教育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9.
生于动乱南北朝的颜之推,秉承了颜氏家族的优良家学传统,针对当时不重视教育的社会现实,他提出了教育要培养"德""艺"兼备人才的主张。颜之推重视家庭对子女的影响,并将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著书立文,写成独具特色的《颜氏家训》用以教育子女,使颜氏家族的家学传统得以传承。颜之推所提倡的端正学习态度,养成"勤学、切磋、眼学"的学习方法,在今天看来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清代桐城著姓家学源远流长,家族内部教育将先祖文化植入后代;与此同时,教育又扩展至亲旧之族,文化于族族之间交融更生;另外,文化家族对周围民众教育风化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清代桐城著姓家学源远流长,家族内部教育将先祖文化植入后代;与此同时,教育又扩展至亲旧之族,文化于族族之间交融更生;另外,文化家族对周围民众教育风化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生于动乱南北朝的颜之推,秉承了颜氏家族的优良家学传统,针对当时不重视教育的社会现实,他提出了教育要培养“德”“艺”兼备人才的主张。 颜之推重视家庭对子女的影响,并将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著书立文,写成独具特色的《颜氏家训》用以教育子女,使颜氏家族的家学传统得以传承。 颜之推所提倡的端正学习态度,养成“勤学、切磋、眼学”的学习方法,在今天看来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战略高度探讨发展基础教育的问题,首先应弄清楚基础教育的基础在哪里。如果把整个教育事业比作一个金字塔,中小学是金字塔的基础,那么,村小正是这个基础的基础。湖南基础教育素有美称,岳麓书院闻名全国,其根基——家学村馆遍及三湘。“唯楚有才”,决非湘人自诩,而是家学村馆兴旺,基础教育发达所致。然而,这种优势,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不再那么明显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家学的传承形式,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以明清时期山东大族滨州杜氏为例,通过对其家学传承形式的系统归纳,从中窥见我国古代家学传承形式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中唐时期,士族家庭在婚姻上依然保持着门第观念,而在仕途上,则已经风光不再了。士族出身对士子的仕宦生涯所发生的影响渐小,他们能够守住的是“婚”的底线和优美的家学家风。无嗣之忧与柳宗元的士族出身有直接的关系,这关涉如何传宗接代以继承家学门风。对于柳宗元本人来说,建功立业已经遥不可及,而以著述传世尚可。这就需要有传人,所以他在与年轻人的交流中传播自己的文学观念。家族教育的兴盛、文学教育的看重本就是河东柳氏的传统。没有子嗣意味着家学难以为继的局面。对柳宗元的文学活动做一番考察,就会发现,这是他文学创作最为活跃的一个时期。柳宗元对自己身后事的处理中同样存在无嗣之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魏晋南北朝家族教育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族教育兴盛发达。这一时期的家族教育呈现出一些鲜明的特点。家族内世代相传的家学趋于繁荣,“家诫”、“家训”在社会上广为流行,妇女积极参与家族内的文化教育。这些特点对后世文化教育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家学传统是在新安理学家中普遍具有的一种学术文化现象,新安理学家的家学传承方式多样;传承内容多为朱子“论定”之经学;其家学传统对新安理学和徽州社会具有一定积极影响,同时,也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论司马迁的家学传统雷戈家学传统是中国古代史学史上的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传统。古代许多史学名著都是家学传统的直接产物,都凝结着父子两代的史学修养和思想性格;同时也有一些卓越的史学家是在浓厚的家学传统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如刘知几、胡三省、马端临等。概括中国...  相似文献   

19.
论文在对史料进行拣析、疏理的基础上,将中国古代科学教育概括为四种组织方式,即百工相传的科学教育、民间教化中的科学教育、私学与家学中的科学教育,以及官办科学教育,并归纳与分析了各种组织方式的特点与形态,从而概略地描摹出一幅中国古代科学教育的整体图景。  相似文献   

20.
河东“史学三裴”之一的裴子野著成了“叙事评论多善”的编年体史书《宋略》,这与其家学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研究揭示出裴氏家学对子野成就《宋略》的作用,可窥魏晋南北朝家学发展之一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