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夏亚:蓝港在线首款自主研发的写实派御时战斗网游巨作——《西游记》将于2009年登场。据蓝港在线市场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西游记》是以吴承恩原著为背景,用不同于Q版的写实手法还原了《西游记》中经典的人物及剧情。同时,即时战斗的游戏方式方式,一改以往西游题材类同游回合制的模式,让玩家在重温“九九八十一难,西游之旅”的同时真正享受到“斩妖除魔”的快感,体会到古典浪漫主义名著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吴承恩以孙悟空这一文学形象贯穿了整个表达个体化理想的“西游”世界。孙悟空是作者心志的流出,对此形象的分析是理解《西游记》全书旨要的关键。文章以孙悟空是吴承恩所塑造的“理想人”为出发点,试图从作者赋予理想人的特质、孙悟空作为理想人活动的背景与对立面、理想人在神魔世界中的边缘化处境和原因三方面入手,着重探讨孙悟空作为“理想人”模型的内在原因及其表现形式,努力构建出对孙悟空形象的个体化理解并对此作出美学意义上的阐发。  相似文献   

3.
《西游记》作为一部神话小说 ,其最早的故事渊源发生在唐代 ,《西游记》定本于明中叶。在演变过程中 ,每一种体裁版本 ,都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了一些有意思的问题。这里试着解释以下三点 :1.今天的《西游记》读本 ,在体系与方法上 ,有着一种不容调和的矛盾。它的创作方法是以道教之事为骨架 ,而其思想体系 ,却是一览无遗地崇佛恶道 ,且态度刻薄 ,情绪激昂 ,这是为什么 ?2 .它究竟是如何以道教之事为骨架而说故事的 ?3.再说作者。以上三个问题 ,实质上是一条藤上的三个瓜 ,顺着“西游”故事的历史演变探索一下 ,古今所疑 ,…  相似文献   

4.
《西游记》的主题是“金丹大道”--这是明清时大多数《西游记》研究的观点。20世纪90年代,李安钢先生重提这一观点,遭到了不少学的反驳。这就是说式图通过辨析《西游记》中的“佛教”,“心学”,“游戏笔墨”等关键性问题,澄清以往学对《西游记》的误解以证明这种观点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西游记》故事与西夏人的童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从与日本中国文学教授中野美代子学术交流契入,对早期《西游记》故事流传及主要人物猴行者、五行山、地名东胜神州、南瞻部洲与黄土高原的密切关系作了积极有益的考证,并对“西游”故事的雏型近似西夏人的“童话”以及“孙悟空”命名源自唐代游陇高僧也作了仔细研究,肯定了《西游记》全书充满着修身、进取、建功、立业的戏诫和教化精神。  相似文献   

6.
《唐三藏西游释厄传》语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元明清有不同类型的“被”字句,宋元时期的口语作中,一些独特的“被”字句与一般的“被”字句,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语义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别。《唐三藏西游厄传》全书有131个“被”字句,将其分析和的结果与《西游记》进行比较,可以从语言特点的角度为辨别《西游记》不同版本的源流关系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西游记》是我国老百姓家喻户晓的一部奇书。全书由“大闹天宫”与“西游取经”两大部分构成。长期以来,围绕这两大部分的主旨,学见仁见智,“主题分类说”大有市场。以致该书思想性大受贬损。本试图从故事的流传及两大部分的相互关系论证其主题统一性,肯定这部奇书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8.
《西游记》的海洋情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游记》写了孙悟空是海洋之子,写其保唐僧西游取经的同时,频频东顾大海,寻求观音、龙王的救助,回花果山休忠,有着浓重的海洋情结。西游是其心灵的磨难与历练,东顾是其本性的自由和回归,海洋是他自由无拘、祥瑞和谐的精神港湾和家园,西游与东顾揭示了他精神矛盾的对立统一。《西游记》的海洋情结与秦汉方士、传统佛教、道教对海天佛国、海上仙山的幻想神往的思维定势有关;是明代海路交通的发达及远洋能力强大的体现,是明人云帆高张、乘风破浪、意气昂扬的时代精神与宏伟气度的反映;与作生长在靠海的地方,热爱海洋有关;与观音和龙王化区域的东移至海洋有关。《西游记》的海洋情结对明代《东游记》等其他小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推进《西游记》版本研究,需要选定一组《西游记》的版本关系为基点,建立共同的坐标。从《西游记》成书史和版本史实际出发,建议以“词话本→前世本→世本”这三部《西游记》版本的版本关系为基点。它是三书承传关系的形象概括,代表《西游记》成书时期的演变轨迹,又是《西游记》版本史源头时期的真实记录。它为“祖本”论指明了方向,为源流论开拓了思路,为演变论奠定了基础,为作论锁定了范围。  相似文献   

10.
相较于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和《红楼梦》的研究,《西游记》的研究较为薄弱,《西游记》续书的研究则更为寥寥,文章以明末清初的三本《西游记》续书--《续西游记》、《西游补》和《后西游记》为研究对象,拟从《西游记》续书对原著在主旨、故事建构等方面的继承来对明末清初的《西游记》续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张掖大佛寺取经壁画应是《西游记》的衍生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掖大佛寺的取经壁画被有关方面宣布是元代作品,早于吴承恩《西游记》200多年,是《西游记》的创作原型。这个结论值得怀疑。取经故事的形成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特征可寻。从壁画内容看,其中的一些故事相当晚出,应是吴承恩《西游记》的衍生物。  相似文献   

12.
《西游记》是人创作与民间艺相结合的结晶,在取得非凡艺术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大量浅陋廖误,缺漏衍生之处,为作品之美中不足,吴承恩之后,对《西游记》的艺术修补仍在进行,而在明清两代各种版本的《西游记》中,汪Zhan漪笺评本《西游证道书》艺术修补的成就最为突出,它虽是一部节本,但由于其高度的艺术独特性,居然实际上决定了清代《西游记》本发展的主潮流。  相似文献   

13.
《西游记》及其三种续书《续西游记》《西游补》《后西游记》,都具有深刻的哲理蕴涵。《西游记》写了"悟空"的艰难历程,《续西游记》写了"变化"的最高境界,《西游补》写了"情欲"的终将磨灭,《后西游记》写了"解脱"的快捷方式。不管它们从哪一个角度、哪一个层次来展开象征性的描写,它们的终结目标都指向一个去处——空无。  相似文献   

14.
关于《西游记》文化的话题是以百回本《西游记》为核心生发出来的,因此,应该以《西游记》为坐标原点开展讨论。反映《西游记》问世之前的相关文化背景及其投影者,可称之为"前《西游记》文化";《西游记》问世之后出现的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文化现象,则可称之为"后《西游记》文化"。这样可能便于理清脉络,将讨论引向深入;部分地避免因时空错乱而带来讨论中的逻辑混乱或论证偏颇。  相似文献   

15.
《西游记》的故事情节深受民间故事艺术的影响.它的很多情节片断与中国民间故事不少类型都十分相似、相近,如孙猴出世与创世类故事,二郎神斗法、车迟国斗胜与两术士斗法模式,无底洞地涌夫人的传奇与老鼠嫁女故事等等。因此,《西游记》的情节模式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它的情节场面描写的模式化、重复现象有其民间性的原因,从作品成书过程特点,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少儿的审美心理等因素出发,可以对此现象予以较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6.
小说《西游记》中的情节、语句与《五灯会元》中的禅宗话头存在诸多关合之处,揭示二者的关系,可以透过文本的表层对小说中睿智、幽默的话语以及看似无味的情节有更深入的理解。针对《西游记》宗教文本的复杂性应摒弃"原路返回"的阐释思路,采取"有限度"的、更加灵活的"互文"读解方式,"于其变化横生之处引而申之",从而对小说宗教文本有更通达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沙僧形象在《西游记》中有着特殊的意义。他一方面作为很好的陪衬角色.另一方面体现出作者的折中倾向。沙僧形象的演变反映出《西游记》人物世俗化的演变,其世情内容使《西游记》的主题风格呈现出多样化特色。  相似文献   

18.
连云港市拥有独特的西游文化的自然资源、社会历史资源和人文精神资源,但连云港没有形成独县特色的旅游和文化发展战略,城市缺乏西游文化特色.要采取成立管理机构、制定规划、建立开发机制等措施,将连云港市建成世界知名的以花果生态城、西游文化城和佛道宗教城为内容的东胜神州西游城.  相似文献   

19.
《后西游记》是《西游记》的一部续书,是一部具有完整象征意义的寓言小说。通过小说前四章孙司空的后代孙履真寻仙求道过程的本查,可以解读这段故事的象征内涵,印证《后西游记》的主题就是人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