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整齐风俗令[说明]汉献帝建安十年(公元二○五年)正月,曹操消灭了当时最大的割据势力袁绍的残部,平定了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在冀州厉行法治,打击豪强势力,减免平民租赋。这年九月,发布《整齐风俗令》。“整齐风俗”,就是整顿社会上不良的风俗习惯。东汉王朝的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目的: 讲述东汉初期的经济陕复和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使学生了解: 1.汉光武帝为了缓和阶级矛盾、调整统治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从而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 2.东汉豪强地主享有政治、经济特权,成为地主阶级中的一个特殊阶层。田庄是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豪强地主的田庄是建立在残酷剥削“徒附”的基础上的。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光武中兴”。难点:豪强地主田庄的特点。三教学用具: 小黑板:《西汉人口、恳田数统计表》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①绿林、赤眉起义的结果怎样?②东汉建立在哪一年?是谁建立的?定都在哪里? (学生答后,教师概括,导入新课)西汉末年的绿林、赤眉起义以疾风暴雨之势推翻了王莽的黑暗统治,但是这次起义的胜利果实却被地主阶级夺去了。公元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的: 一、要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光武中兴。杜诗发明“水排”。王景治理黄河。东汉豪强地主的田庄特点。东汉豪强地主的特点。二、要学生认识: 1、东汉前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劳动人民起了主要的作用,光武帝调整统治政策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2、光武帝调整统治政策的根本出发点,不是为了劳动人民,而是为了地主阶级统治的长治久安。 3、东汉豪强地主的田庄,是建立在剥削农民的基础上的,它的发展是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4.
这一节教材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东汉初期的经济恢复",一是"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注意通过讲清"光武中兴","田庄","徒附"这些历史概念,使学生掌握东汉初期的经济恢复情况和豪强地主势力在东汉时期的发展情况.一东汉初期的经济恢复在这一标题下,教材内容又分为"光武中兴"和"东汉初期社会生产的发展"这样两个层次.东汉初期社会生产的发展,是与汉光武帝时期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有关系的,所以把"光武中兴"作为重点来讲述.刘秀为什么要调整统治政策?这必须涉及到东汉初建时所面临的社会局面.公元25  相似文献   

5.
中国封建社会上行阶段的大混乱,从东汉未年的黄巾起义开始,到隋灭陈统一全国彻底结束,长达四百年。在这场大动荡里,豪强势力承当了一个重要的政治角色。这一势力曾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猖獗一时,犹如一个恶性毒瘤,严重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一个重要原因。一、豪强势力的形成、发展和衰亡豪强势力的形成、发展和衰亡,是一个同封建皇权不断冲突、斗争和妥协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形成和发展阶段;与皇权共治的门阀政治阶段;在农民起义和新贵族交替打击下的衰亡阶段。  相似文献   

6.
重农抑商政策自秦汉确立以来,一直是中国封建统治所奉行的基本政策,东汉继承了前朝的抑商观念及政策,但东汉的统治基础-豪强地主为维护自身的利益,实行了较宽松的抑商政策,封闭性的大田庄的存在对商业的存在发展一定的保护作用,商人势力也大为增强,逐渐与豪强地主联系在一起;将政治特权与经济势力结合在一起,对汉末割据局面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总之,宽松的抑商政策是东汉经济政策的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7.
东汉(公元二五——二二○年)末年,曾经爆发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因为起义军头裹黄巾,所以历史上称为“黄巾起义。”东汉到顺帝以后,政治更加腐败了,中央大权把持在贵族、宦官手里,地方的官僚豪强拥兵割据。他们都凭借着政治特权,疯狂地兼并土地,役使着成千上万的奴婢,从劳动人民身上榨取来的血汗,享用豪华的服饰、住宅、丰盛的饮食,过着荒淫无耻、穷  相似文献   

8.
羌族是我国古代西北的少数民族,它的历史源远流长。及至东汉时期(公元二五——二二○年),羌族已是一个有一百五十余个部落、一百多万人口的大族。史载:“中兴以来,羌寇最盛,诛之不尽,虽降复叛。”①可见,羌人起义是东汉王朝的一件大事。甘肃是当时羌人活动的重要地区,因此,研究东汉羌人起义应是甘肃地方史的重要课题。一东汉时期的羌人起义,时间长,次数多。我们以安帝(公元一○七——一二五年)为分界,分前、后两个阶段择要加以叙述。东汉前期,羌人大量内徙定居。“诸降羌布在郡县,皆为吏人豪右所徭役,积以愁怨。”②东汉郡县官吏和豪强对内徙归降羌人的侵凌虐待,激起了羌族人民的强烈愤怒和反抗。光武建武十一年  相似文献   

9.
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交替擅权,政治黑暗腐败,豪强地主势力不断发展,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顺帝以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南匈奴、鲜卑、乌桓等族不断侵扰,羌汉人民起义连绵不断。在抗击诸族侵掠,镇压羌汉人民起义的过程中,安定皇甫规、酒泉张奂、武威段颎为维护东汉王朝的统治和地主阶级利益,建立了一定的“功绩”,被统治者誉为“凉州三杰”,成为东汉后期政治舞台上“知名显达”的人物。  相似文献   

10.
重点和难点关于曹操的历史地位曹操是三国时代一个杰出的历史人物。他出身于宦官家庭,父亲曹嵩是阉宦曹腾的义子,官至太尉。东汉末年,军阀割断混战,生产破坏,人口大量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呜”(曹操《蒿里》)。社会的统一与分裂割据已成为主要矛盾。在这些军事割据集团中,曹操是个有才能的政治家。他实行了一些较好的政策。终于统一了北方。他的政策主要有:(1)压抑豪强。曹操二十岁任洛阳北部尉,造五色棒,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官渡之战后,他下令“重豪强兼并之法”,指责袁绍在冀州地区放纵豪强兼并小民,下令不准豪强逼迫小民代出租赋。(2)兴立屯田,安定民生。曹操听从枣祇、韩浩的建议,在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开始实行屯田,同时修复和  相似文献   

11.
论东汉时期长城内外各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汉初年,北方的匈奴又逐渐强盛起来,并与自称为刘氏子孙的地方割据势力卢芳等相勾结,经常侵扰北边诸郡。当时东汉光武帝,因刚即帝位,“未遑沙塞之外”,即无暇顾及北边,故对来自塞外匈奴与卢芳等地方割据势力的进攻,只好采取权宜之计,利用秦朝和西汉在北边修筑的长城,以资固守。如建武元年(公元25年),匈奴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将  相似文献   

12.
〔说明〕《让县自明本志令》又名《述志令》,见《三国志·武帝记》裴松之所引《魏武故事》。写于建安十五年(公元二一○年)。是反映曹操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曹操“兴举义兵”诛董卓、除袁术、破袁绍、平刘表,转战二、三十年,消灭了淮河以北大大小小的豪强分裂势力,统一了北方。这是符合历史潮流和当时人民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两汉商业资本之流向及其对汉代社会之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两汉商业货币经济的繁荣发展,出现了一批拥财巨万的豪商和豪强地主,商业资本也大量出现。然而封建社会较为普遍的土地自由买卖,以及土地财产所具有的稳固性和封建政府惯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使得商业资本主要以流向土地的形式运动。商业资本流向土地对两汉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加剧了土地兼并,激化了社会矛盾,促进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使具有分割性的、自给自足的豪强地主势力膨胀起来,最终导致了东汉末年分裂割据局面的出现。  相似文献   

14.
新莽末年,刘演刘秀兄弟怀着“复高祖之业”的雄心,纠集宗族宾客参加农民起义军。刘演遇害后,刘秀奉命到河北召集义军,在豪强地主的支持下,消灭了王朗,镇压了铜马、高湖义军,扩充势力,并在高(今河北柏乡)称帝。当时天下尚有渔阳彭宠、秦郡秦丰、梁地刘永、齐地张步、庐江李宪、天水隗嚣、河西窦融、巴蜀公孙述等割据势力,光武帝及其部将经过十五年的征战,翦除割据,完成统一大业。面对东汉初年人口锐减、社会凋敝的局面,光武帝采取发展经济的措  相似文献   

15.
<正>2022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第2道选择题(以下简称“本题”)如下:(2022·广东卷·2)“奉朝请”是两汉朝廷给予退休大臣和列侯、宗室、外戚的特殊待遇,被授予者特许参加朝会,地位也随之提高。东汉中叶以后,王、侯多不就国,而是以“奉朝请”的名义留驻京师,封国大权操于国相,这客观上(D)A.有助于遏制地方豪强势力的扩张B.埋下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隐患C.为外戚干政提供了便利的条件D.有利于朝廷对封国的直接控制  相似文献   

16.
王充以“疚虚妄”的战斗精神批判汉代儒生们主张的“天人感应”、“谶纬迷信”,并且权衡是非、确立标准。《论衡》集中反映了东汉初年儒生们的学风,对于认识当时的思想帮助很大。王充在《论衡》中将个人遭遇归于“命”,没有触碰到东汉初年豪强政治的实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关羽其人     
东汉末年,由于豪强地主经济力量的发展,在黄巾起义前,就形成了封建割据的经济基础。在黄巾起义及其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地方豪强和官僚地主的武装势力进一步发展起来,他们冲破中央集权的外壳,割据一方,形成了长期军阀混战的局面。在众多的军阀当中,刘备是比较开明的一个。关羽是刘备集团中的重要将领之一。  相似文献   

18.
新莽政权覆灭后,西汉王朝潜在的社会阶级矛盾进一步高涨起来。农民起义连绵不断,地方豪强大姓,各拥兵众,称王建制,转相攻击。“梁王刘永,擅命睢阳,公孙述称号巴蜀,李宪自立为淮南王,秦丰自号楚黎王,张步起瑯琊,董宪起东海,延岑起汉中,田戎起夷陵,并置将帅,侵略诸县。”地处西北的甘肃,也有许多割据势力。“窦融据河西自称五郡将军,卢芳据安定自称平西王,隗嚣据天水自称西州上将军。”特别是其中的隗嚣政权,纵横甘肃境内,持续十有余年,成为当时西北地区最大的割据势力,对东汉光武帝完成统一起了极大的阻碍作用。因此,弄清隗嚣割据政权的始末兴衰,对于研究东汉初年西北地区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沈秀英 《陕西教育》2005,(12):38-38
历史教材涉及知识面相当宽广,古今中外,包罗万象,但教学课时少。因此,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充分提高课堂利用率。巧妙运用“数字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巧用数字,牢记史实。例一:用数字记史实——“秦末农民战争爆发于公元前209年”。秦朝历史都在公元前,陈胜、吴广两人领导九百人在大泽乡(三个字)起义当然发生在公元前。这样,就能轻松、牢固地记住了“公元前209年”。例二:两汉的起讫年代,可抓住其中“两”字作文章。两汉,分别在公元前、后两个世纪,先有西汉,后有东汉。西汉在公元前两个世纪(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东汉在公元后两个世纪(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两汉之间夹个“王莽新政”(公元8年——公元25年)。  相似文献   

20.
刘秀生于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西汉王朝描摇欲坠之秋,卒于中元二年(公元57年)东汉王朝蓬勃向上之时。刘秀亲眼看到了王莽将西汉王朝取而代之,亲身参加了埋葬倒行逆施的新莽政权的农民起义,亲手镇压收编了众多的农民起义军并翦灭了封建割据势力,亲自制定了确保东汉政权“长治久安”的国策。由于这一历史时期社会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各种政治力量同时并存、各个政权频繁交替,刘秀本人的脸谱又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增加了对刘秀评价的困难。在众多的论文和专著中,对东汉政权建立之后、作为开国之君的刘秀,基本上一致肯定他削平群雄、完成统一,促进了东汉初年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封建盛世——“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