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学生公益创业有利于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和公益创业精神,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公益事业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针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公益创业培育科学认识不足、专业教育不够、社会资源驱动不及等问题,高校既要依托校院两级青年志愿者协会和公益型学生社团开展公益创业活动,又要完善公益创业教育机制,更要整合调动各类社会资源,帮助大学生进一步认知公益创业、参与公益创业。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育是当前创业教育中需要重视的研究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梳理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育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简述了研究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认为构建培育机制是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育研究中的重点,并提出了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育过程概念性模型。将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育因素分为间接的和直接的两大因素集合,探讨这些因素间的相互作用、耦合机理,进而构建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育机制。  相似文献   

3.
丁伟民 《考试周刊》2010,(15):203-204
培养良好的创业素质是从事创业活动的基本条件.创业素质包括创造性思维素质、经济与管理素质、法律意识和素质及修养与心理素质等。本文探讨了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育途径:改革和优化课程体系设置,改革和突破课堂教学模式,以及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创业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高校开放大学生的录取门槛,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进入高等院校接受更高一级的教育,这对于我国提高国民素质非常有利。但与此同时,高校大学毕业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再加上社会竞争压力日趋增大,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日益严峻。为改变这一状况,我国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财力,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究其原因,高校对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培养力度不够成为问题的根结所在。本文在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创业素养的培养是社会经济和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良好的创业素养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基本条件,如何开展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业素养是我们值得认真思考和探索的一个课题。本文对大学生创业素养的内涵以及影响影响创业素养培育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大学生创业素养的培育途径。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育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影响大学生创业成功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大学生的创业素质以及创业环境和条件的支撑.对于要创业的大学生来说,必须具备强烈的创业意识、优秀的创业品质、良好的创业心理、很强的创业能力以及扎实的创业知识.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质.  相似文献   

7.
张漾滨 《教师》2008,(24):3-5
由感觉、信念、认知和价值观等隐性资源所构成的情绪资本能为企业带来巨大财富。在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必须加强情绪资本的培育,并充分培养、挖掘和运用大学生正面创业情绪,尽力规避创业负面情绪,这样才能创造和保持持久的企业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创业是实现大学生自身价值、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创业要想成功,创业意识和创业品质的培养至关重要。大学生要具备良好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品质,必须在创业的精神与责任、创新与务实、激情与困难、技能与实践等四个方面有正确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当前高校音乐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中存在着创新意识淡薄、帮扶力度不够、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薄弱、学科体系设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核心是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育广大学生的创业素养,帮助学生在学习期间或毕业后进行自主创业。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创业教育,应力避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将重心回归到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本质上来,通过价值重塑与文化引领来培育广大学生的创业素养。  相似文献   

11.
创业心理素质是创业素质中最重要的因素。创业心理素质大致包括成就一番事业的心理需求和满足、创业典型的心理激励、饱满的创业激情、坚强的创业意志、对创业热爱乐观的态度等几个方面的要素。创业心理素质是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创业心理素质的培育也要从学校创业教育、创业社会文化、家庭创业教育、创业社会实践等不同途径来其进行。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高校师范类大学生就业正面临着极大困难与挑战。积极引导师范类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成为特定时代背景下解决师范生就业难的最佳途径。因此,通过对师范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水平发展的必要性及现存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对于激励师范类大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其创新精神,鼓舞其创业勇气,提高其创业能力,最终实现师范类大学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基层创业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目前大学生创业知识缺乏,自我创业能力评价不高,对农村基层创业的风险评价较高。因此,高校要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加强课堂教学,重视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建立校企合作和创业孵化基地,以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及大学生素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标准进行了界定,提出了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所需的核心能力以及提高大学生创业核心能力的培育策略。  相似文献   

15.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迫切需要高校将创新创业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中。本文在分析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育必要性的基础上,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并基于此模型从高校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分析探讨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育的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培育,对于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和促进创业新模式的建立有着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培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意志、创业个性等方面。要通过构建创业课程体系,加强心理辅导等途径,对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进行科学的引导。  相似文献   

17.
团队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首选方式,应该如何组建;高校如何培育团队以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成为“双创”教育中亟待解决的新难题。基于质化研究,发现有效的创新创业团队应该具备共同愿景、价值观趋同和软实力相当等共性特征,以及专业差异、思维互补和硬实力协同等个性特征;此外,应呈现出低认同断层、高知识和资源断层的团队结构。据此得出了大学生“双创”团队的培育思路,即基于广谱式教育的成员共性特征的培养、基于专创融合的成员个性特征的培育,以及基于项目模式的团队断层结构的管理。  相似文献   

18.
体验教育通过团队游戏和活动,使参与者在体验-感悟-分享中,在思想和心理上潜移默化地受到触动和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敢于担当,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协作共赢,自我调适等创业品质等。  相似文献   

19.
创业教育与专业兴趣培育具有良性的循环促进作用。在创业教育常态下,大学生专业兴趣缺失仍是较为普遍存在的现象,而环境影响、认知偏差、意志薄弱等因素制约了大学生专业兴趣的培育,从而影响了大学生专业学习的投入程度和效能。政府、社会、高校应积极地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做好大学生专业兴趣的向善引导,重视大学生意志力的培养,以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创业文化是高校利用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营造创业的环境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精神,并反作用于创业实践活动的一种文化。重视和培育大学生创业文化将有助于养成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推动高校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引领社会创新文化风尚。针对当前高校创业文化培育中思想认识、教育实效、保障机制等问题,高校师生需努力提高创业教育认知水平,普及高校创业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创业文化,促进技术文化、企业文化、区域文化等多元文化与大学生创业文化的交融与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