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民族志》出版于1904年,是一部系统研究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民族史著作,在书中,刘师培探讨了什么是"民族","民族"是怎样形成的,并以汉族作为全书的主线,把汉族与各民族之间所发生的关系作了全面的研究和概述,并提出了较早的民族史分期方法。因此,刘师培也就成为中国民族史研究的重要开拓者之一。  相似文献   

2.
《〈魏书〉研究》以"知人论世"为原则,深入发掘了《魏书》的思想价值和历史价值,尤其注重发掘《魏书》的民族史特色。它认为,《魏书》创造了特殊的民族史编纂体例,以拓跋魏为南北朝历史的中心,以其他民族及其政权为补充,记述了各民族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内容,反映了多民族斗争与融合的时代特色,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以少数民族政权为记述主体的正史。《〈魏书〉研究》是正史研究的最新成果,指明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值得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了人数最多、遍布范围最广泛的汉族,整个华夏领域还分布着55个少数民族。华夏不仅孕育着56个民族的形成,同时也是中国少数民族史的起点。与汉族这个"多数民族"相较,55个少数民族为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增色不少,本文将具体探析中国少数民族史的起点问题。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历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现有的以及已消失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民族史是中国史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民族史教学虽已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探索民族史教学的基本规律,思考一些前沿的问题,对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娟 《巢湖学院学报》2006,8(5):130-134,139
梁启超于世纪之交,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以西方先进的种族论和进化论为指导,将人类社会历史视为种族斗争、民族竞争的历史,较为深刻地阐发了自己对民族问题的一些看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观.梁启超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作了深入的研究,探讨了中华民族的演变、发展、各民族如何斗争融合等一些基本的民族问题,对以后中国民族史研究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故本文就梁启超民族史观的一些基本问题作一探究。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历史文献储备极其丰富,除了官方汉文文本外,还有大量流传在民间汉文文献,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也同样留存有大量的汉文文献,目前,学术界对民族地区的汉文献的研究开始得到重视,但若传统的汉文文献研究的方法机械移植到民族史研究中就不免捉襟见肘,无法发挥预期的作用。对不同民族流传的汉文文献本传世,如何使传统的史料研究方法适用于民族史的研究,一直是史学研究中的空缺。就二者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民间文献史民族史研究的主要历史信息来源,可以弥补汉文典籍的诸多不足与缺陷。  相似文献   

7.
白寿彝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回族历史学家,一生于民族史的撰修倾注了很多心血,他在《中国通史·导论卷》的开篇第一章即提出中国民族史的撰述问题,通过对民族史料的搜集与整理、发掘民族重新组合时期的民族史撰述路径、结合史书题材对民族史撰述的影响、关注民族史撰述的近代化倾向以及统一多民族历史修纂的实际操作问题展开了深入而富有创建的思考,得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结论,这对于我们今天的民族史撰写是有很大启发性的。  相似文献   

8.
跨民族史:全球史在德国史学界的回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受后现代主义思潮对西方文化批判性反思的启发,20世纪90年代跨民族史学在德国逐渐兴起,进入21世纪后形成一股热潮。跨民族史是全球史观在德国史学界的回应,这种史观放弃了民族—国家历史的传统范式,而是格外关注跨民族的历史空间,强调各种社会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与互动,并力求在全球性视野下研究局部的、具体的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9.
范澜第一次以唯物主义史观为指导,揭示出中国历史上各民族联系日益紧密和民族融合逐渐加强的趋势,开创了通史中大规模记载少数民族历史的先,为今天的民族史研究,民族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族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民族史亦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如今的中国古代史教学中,由于受各种教材的局限,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民族问题总是意犹未尽,加之教材编纂过程中太过强调汉民族的中央政权,故涉及到民族史部分的内容总会让学生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与判断。在中国古代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鉴于现在使用教材的具体情况,笔认为当注意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11.
陈忠实的《白鹿原》无疑是20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然而,大多数评论文章将视野停留在了民族史或家族史的宏大叙事之上,对其中民族史的建构根基与建构过程并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因此,重新发现《白鹿原》经由个体史叙述进而建构民族史的根本过程,无论对于理解中国社会的变迁还是解读历史题材的文学创作,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广西地处祖国的南疆,境内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十二个民族,这些民族中有些是土著民族,有些是外来民族,深刻全面地研究广西古代民族史对于加强民族团结,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实践,对广西古代民族史研究中的选题与方法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总结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以上主要依据调查与测试的结果,对学生民族关系史学习心理进行了剖析。由于教学是教师、学生、教学材料、媒体手段等多种变量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在研究中还对教师的教学心理进行了调查与测试。调查与测试结果为:第一,民族史难教。难教的原因有三:一是民族史内容复杂、难懂;二是线索不清;三是学生不喜欢。这一点与对学生的调查结果相同。第二,有些教师本身对民族史有关问题的理解有误,难免“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相似文献   

14.
讲授中国北方民族史,首先要强调中国历史上民族问题的重要性,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少数民族在历史上的贡献主要有三点:首先是在疆域方面的贡献;其次是对中华民族形成的贡献;再次是对中国经济文化的贡献。教学内容宜分为以下几个专题:(1)北方各民族的历史活动;(2)历史上的民族关系;(3)与北方民族有关的宗教文化;(4)民族经济活动;(5)民族文献。加强民族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  相似文献   

15.
白寿彝先生是 2 0世纪中国民族史学的奠基者和最有影响的学者之一。从理论成就和治学方法两个方面论述白寿彝先生对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学术贡献。继承先生的学术传统 ,对于推动当代中国民族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南与中南半岛古代民族史呈现明显的整体性特征,而以整体史观为指导,对该区域的古代民族史进行构建,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虽然国内外学界对中国西南与中南半岛民族及其古代史的研究在许多领域已取得重大进展,但亦存在一些“盲区”,有必要加强宏观研究和整体研究,明晰其区域民族史的构建思路及其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17.
地名是历史的产物,地名的命名,是由特定民族的语言来表达的。从地名的语言背景中,可以了解到历史上曾有过的民族活动的痕迹。地名的民族语源问题,蕴含了重要的历史文化线索,是我们探究民族史时需要认真关注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魏晋南北朝时我国封建史学彻底摆脱“附经立说”的束缚,在学术领域形成一个独立、完整、多样化学科的重要时期。民族史是史学史重要内容,历史文化认同是民族史撰述的重要特征。本文试图从宏观角度简要概述这一问题,清理魏晋北朝的民族史撰述.以阐明其中所反映的民族文化传统的历史演进和现代价值为主线。  相似文献   

19.
近50年来,内蒙古大学研究人员在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这一学术领域,主要是匈奴、东胡、乌桓、鲜卑、突厥、回纥、契丹、室韦一达怛等古代民族的历史研究方面,出版了许多学术著作,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形成了一定的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20.
蒙文通先生考证古代民族史,不仅重视种族与地理之关系,而且十分重视民族之水道与海道交通。蒙先生治民族史建立在扎实的考证基础上,发挥科学的联想。在民族学和民族史研究方面,蒙先生运用辩证法原理,不为古书所惑,不为表面现象所迷,在空间上能追溯到民族迁徙流动之迹,在时间上能注意到前后同一族称掩蔽之下的不同族群,这恰是治民族史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