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代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的作品是美国文学的畅销之作,她用中国文化材料建构起自己的文学世界,同时也用自己的文学之笔将华人及华裔历史真实呈现在主流社会读者面前。其作品《中国佬》可以说是文学书写与历史记录的杂烩。作者以这种写作手法,达到修正美国官方历史,夺回族裔话语权利,实现美国华裔拥有美国的写作目的。历史与文学的互动作用使其作品有了多方面的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本文从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假说谈起,凸显其书写的多元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
90年代以来,赛义德及其后殖民理论已为国内学者广泛关注,作为其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东方学>也逐渐成了学界的热点话题.文章将其<东方学>置于20世纪西方文论的宏观变化之中,从经验与知识的关系这一角度来反思赛义德<东方学>的形成原因和理论价值,进而揭示出20世纪中后期西方理论的一个突出特点:差异性、边缘性的经验在西方社会意识中的凸现.这一特点不仅挑战了经典的西方知识体系,并引发思想界重新认识经验在知识生产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短篇小说《父母的心》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执教时可求精求巧,独辟蹊径,抓住"一个故事""双线结构""三次反悔""四次留白"逐层深入,循序渐进,逐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高教研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全国性学术理论期刊,是宣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研究推进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高等教育,引领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思想库,交流宣传高等教育学术研究成果的主阵地。《中国高教研究》注重反映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研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及时推介高教研究前沿最新学术成果,总结交流一线办学经验;倡导不同观点的学术争鸣,特别重视扶植中青年学者,繁荣群众性高等教育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刘俊丽 《现代语文》2007,(10):76-77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  相似文献   

6.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认识世界的方式和工具。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活动,使人们对大自然及各种抽象的活动产生具象认识。文章对1991年罗竹风版的《汉语大词典》中以"心"开头的词语进行了统计,并从空间隐喻、实体隐喻、结构隐喻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释,说明了隐喻在汉语文化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邢台学院学报》2014,(2):128-130
以美国作家亨利〃梭罗的随笔集《瓦尔登湖》的文本呈现为核心,从梭罗所处的时代背景与思想基础出发,通过《瓦尔登湖》所彰显出的梭罗本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要素,结合梭罗导师爱默生的相关理念,探求《瓦尔登湖》所呈现的价值理念,与梭罗身上"真正的美国人"这一评价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8.
《镜花缘》中的武则天是天星心月狐下凡,她的命运与这颗星宿紧密相连.“心”、“月”、“狐”三个因素共同构筑了武则天的文化意象.“心”指心宿,代表中心地位,指明了武则天乃帝王之尊.小说家以此彰明“君权神授”,用天命肯定人事.“月”主阴,指女性,暗示武则天的性别身份,指责她错乱阴阳,僭越篡位.“狐”体现了人们对武则天审美态度的变化,从正面到反面、从阳刚到阴柔、从高蹈的人君堕落成异类.从“心”、“月”至“狐”,展现了武则天从“神”、“人”到“妖”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9.
1949年前的中国自由主义者,一方面将自由人权视为"长板坡里的赵子龙"那样的主角地位.一方面更倾向于在"国权"之下论"人权",强调自由人权与国权之间关系的一致.<自由中国>作为1950年代台湾地区自由主义的代表性言论阵地,对于"人权"与"国权"的论述,却经历了一个从国权优先到人权优先的演变.在后一过程中,<自由中国>同人虽然进路各异,策略不同,最后却都在"人权"高于"国权"上合流.然而尽管在可明言的层面上达成了这一认知,在未可明言的层面上却难免陷于矛盾处境,说明自由主义理论在东方确实面临不同于西方的语境.  相似文献   

10.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始于毛泽东,后经挫折,成于邓小平。1956年4月毛泽东同志著述的《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代表作,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初步的成果。党在"八大"及其前后提出的正确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为形成我国自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奠定了初步基础。后来由于缺乏经验等原因,我们逐渐违背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背离了"八大"制定的正确路线和方针,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发生了"左"的失误,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了严重挫折。直到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我们才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才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太原大学学报》2017,(3):71-75
在父权制婚姻中,女性的命运是相似的。《革命之路》中的爱波与《结婚十年》中的苏怀青都被禁锢在婚姻的牢笼中,想要逃脱却反而更快地走向死亡。虽然在纵向的命运轨迹上,爱波与苏怀青呈现出一致性,但在具体的逃遁过程中,二人的反抗行动却出现巨大的裂痕,这与她们所处的历史阶段、所携带的文化基因以及创作者的性别立场有着莫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丁玲的处女作《梦珂》中的"梦珂"以其"莎菲"(《莎菲女士的日记》)的"前身"而受到评论界的长期忽视,如果将写作主体经验投射到现代中国的转化与发展之中,并将"梦珂"与"莎菲"共融为一体,值得探究的是其间隐现的互文性书写模式。以女性镜像为视角,对《梦珂》中知识女性面对男/女、事业/婚姻、城市/乡村等多个二元对立项的态度与选择,阐释其是如何将女性的自我发现、拯救与中国的"现代性"阵痛整合在同一叙事中。  相似文献   

13.
《赴宴者》是严歌苓第一部英文小说。惯于东方语言态度的作家,却运用他国语言进行对母国的观照书写,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超越。摒弃了熟悉的语言模式后,作品呈现出的世界性与中国性的双向话语,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4.
1936年9月,《西风》在上海创刊,该月刊以“译述西洋杂志精华,介绍欧美人生社会”为宗旨。其中,译述西方人对中国看法的文章在《西风》中占比较多。这些文章以西方人的视角,从民俗风物、历史变革、文化信仰、社会现状等各个角度对现代中国进行了详细描写。一方面,西方人在书写中国的同时,实现了对他们自身文化的再认同,而中国在某些方面的特性亦使他们看到了解决现实问题的东方方案。另一方面,西方人所建构的中国形象,亦为国人自我观照提供了全新的镜像视角。《西风》译述文显示了该杂志的文化选择和建设现代文化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狗心》是二十世纪苏联作家米·布尔加科夫颇具代表性的中篇小说,以一个看似荒诞不经的狗变人的科学实验故事,对社会、人性、道德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而其中蕴含的科学责任问题,则告诫我们,在当代科学研究不断社会化的背景下,科学研究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凸显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以期在充分发挥服务人类功能的同时审慎避免或抑制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2011年4月在首届"中英马克思主义美学双边论坛"中,有关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的专题讨论,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兴趣。讨论会围绕"中英审美现代性的差异"这一主题,从《讲话》的现实意义、产生的时代背景等多面方进行对话,通过对民间文化、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不同概念的分析,从不同的语境下探讨了这样的一个文本为什么会具有持久的生命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存在着一个尚未得到充分谈论的传统,即认为心脏事实上是一个主管精神、情感等现象的器官,而不是如今人认为那样是一个简单的循环器官。本文通过对宋濂《录客语》的分析,阐释、揭示了这个传统,并对颠倒心脑关系的现代感知方式作了反思与批判。  相似文献   

18.
柏拉图构想的"地穴"故事展现了真"火"与假"影"的对立关系,这一古老的隐喻也反映在知识与教育的互动关系之中。人文知识在人文意蕴失落后沦为政治训练术,知识在意识形态和话语霸权作用下被等同于教科书,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文化殖民中被片面地表现为西方现代知识,其中政治训练术、教科书和西方现代知识在相应的语境中都可以视为地穴墙壁上的"影子",人们往往效法影子,而忽视最本真的知识。在《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中,石中英用批判的视角为我们揭示了这些问题的表征与对策,展现出理性视角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13年6月19日郭良蕙在台湾悄然辞世,享年87岁。1950、60年代,她是台湾文坛红极一时的小说作家,生前出版长短篇小说约六十部。她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外文系,1949年随新婚夫婿到台湾。1962年爆发的"《心锁》事件",不仅当时喧腾港台两地,且多年来成为热门话题。本文除了铺陈《心锁》从连载到出版、从官方查禁到民间论战,整个"事件"前因后果,也叙述事件与"台湾文学史书写"的关系,呈现国民党文艺政策下的台湾文学生态。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出版社近期推出的《中国历史》(六卷本)是教育部“面向2l世纪课程教材”和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该书由著名史学家张岂之先生主编,汇聚数十名史学专家,历时七载,数易其稿,精心撰著而成。与已往历史教材相比,该书呈现出下列特点:一、内容全面、丰富,史料可靠、可信,论述平实、公允,文字明白晓畅。二、吸取史学研究的新成果,重新认识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不断校正过去的偏颇,体现出与时共进的显著特点。三、继承了史论结合的修史系统,所作议论要言不繁,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