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白《静夜思》中的“床”一向是作“睡床”解的,2008年初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在央视《百家讲坛》上另辟蹊径地提出,此”床”乃是“胡床”,即“马扎”。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新说成为热门话题,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最近西南大学文学院的胥洪泉教授在《中华读书报》上发表文章,针对马说的不足之处展开批评。胥文说,把《静夜思》中的“床”解释为”睡床”,并不是说作者就一定睡在床上,难道说到“床”,就一定是睡在床上吗?  相似文献   

2.
对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的“床”有三种解释; 一、将“床”理解为睡觉的床,认为这首诗是写诗人“上床入睡时,因看到床前由窗口照入室内地面上自如秋霜的月光,而引发望月思乡之情。”(《阅读与写作》1993年4期《谈引用警语名句的错讹》)这样  相似文献   

3.
“床”和“榻”在古代都是指一种坐卧用具。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床,安身之坐者。”东汉刘熙的《释名释床帐》也说:“床,装也,所以自装载也。”这就说明“床”在古代就是一种宜坐宜卧的用具。另外。《释名释床帐》对“榻”的解释是:“长狭而卑为榻。”  相似文献   

4.
十月一日那天,我早早地起了床,守在电视机旁,等着看阅兵式。 阅兵式节目到了,我连忙推爸爸起床,说:“爸爸,快起床,要误大事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不少人对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作了较深入的艺术分析,为读者的欣赏开辟了新的蹊径,但由此也引出了歧义,“床前明月光”之“床”的解释,成了分歧的焦点,进而影响到整首诗的艺术境界。 《名作欣赏》八三年第三期,刊登了张宏生《〈静夜思〉》一文,对“床前明月光”作如下理解: 一般说来,圆月最易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我们也就不妨将其想象为彼时彼地的情景。月明而又洒光于床前,由此可以想见夜之深,夜深而又于床前见明月,则游子之不寐就见于言外了。这正是古诗“忧愁不能寐”的意思。 显然,张宏生认为“床前明月光”之“床”是供人睡眠之床了。  相似文献   

6.
墨绿 《教师博览》2012,(5):61-62
“黑名单”排行榜第一名:刚睡醒立刻下床 英国拉夫堡大学睡眠研究中心教授吉姆·霍恩指出,睡醒后立刻起床,很可能导致血压忽然变动,引发高血压、中风等疾病。睡醒后应躺5分钟,活动一下四肢和头部再起床,  相似文献   

7.
我们家的“小宠物”可不一般,他呀,给我们带来了好多乐趣. 早起的小麻雀 和往常一样,他又早早地起了床,像只小麻雀一样在我的耳边唠叨:“姐姐,起床,起床,起床陪我玩儿!起床……”我早就习惯了他的这一套,索性用被子把耳朵捂起来.  相似文献   

8.
《静夜思》一诗“床前明月光”一句中的“床”,历来教参上注释为“睡觉的床”.我认为,此“床”应  相似文献   

9.
“四书”“五经”简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书”“五经”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四书”为《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为《诗经》《尚书》《周礼》《易经》《春秋》。《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语行事。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与  相似文献   

10.
一张旗《说“疑”》一文(载《语文学习》2000年第5期),根据《辞海》中“疑”有“似”的义项,认为李白《静夜思》中“疑是地上霜”的“疑”即“似(象)”,并举出杜甫《梦李白》、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及薄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句子作为例证。而耿建华在《唐宋诗词精译·诗卷》关于《静夜思》的“解析”中又认为“床”“应从‘井栏’解”黄河出版社1996年11月版,第155页)。庆学在《郭沫若妙解‘床’字》一文(载徐州师大《中学语文教学周报》)中介绍说,郭沫若先生也认为“床”为“井栏”义。笔者以为,上述解释是与《静夜思》所凸现的意境难以吻合的。  相似文献   

11.
2013年9月13日,在安徽省无为县无城镇环城北路上,一家比较高档的酒店,在酒店入口的电子显示屏上赫然滚动播放着“欢迎您下塌××商务酒店”的字样。其中的“下塌”当为“下榻”之误。“塌”与“榻”虽形似,然而意义上却有天壤之别。“塌”,《说文解字》未收,《广雅·释诂》日:“塌,堕也。”可见“塌”的本义当为“倾颓、坍塌”之义。而“榻”,《说文新附》日:“榻,床也。”《释名·释床帐》:“人所坐卧曰床。床,装也,所以自装载也。长狭而卑曰榻,言其榻然近地也。”可见,“榻”本指长狭而低的一种坐卧用具,“榻然”表“低矮的样子”正是由“榻”“近地”样子而来。  相似文献   

12.
作为教学方法论专著,《大学》显现了教学方法的五种属性:一是将“格致诚正修齐治平”视为“明明德”的程序与方法,从而使教学方法显现为教学目的的实现路径;二是将“格致诚正修齐治平”活动本身的做法当做教法与学法,从而使教学方法显现为所学之事本身的做法;三是将《大学》视为儒学思想的具体化,从而使教学方法显现为教学理论的方法化;四是将《大学》视为以小学为基的大学方法论,从而使教学方法显现为学生身心发展状况的自然延伸;五是将“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活动方法视为创作者本人教学能力的外部表现,从而使教学方法显现为教师素质的外化.  相似文献   

13.
“双减”无疑是目前教育改革聚焦的高频词,“双减”政策的出台,无疑为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有利契机。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在影响学生纸质图书深度阅读的同时,也为“名著阅读”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媒介环境和发展机遇。因此,可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外有效利用影视资源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辅助名著阅读或引申名著阅读。  相似文献   

14.
星期六早晨6:00,“遥控器女”发话:“马悦,快起床跑步。”我只好不情愿地从床上爬起来跑步。跑步同来,“遥控器男”发话:“赶紧看书,8:00我要送你去学奥数。”  相似文献   

15.
李白名诗《长干行》中“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是千百年来家喻户晓的名句,并成了著名的成语“青梅竹马”的出处。对诗中的“床”字,人们似乎已司空见惯,以为就是寝室中平时供人睡觉的床,一般并不深究。而“床”的另一解为:井上围栏。古乐府《淮南王》篇:“后园凿井银作床,金瓶素绠汲寒浆。”愚以为认真思考起来,本诗中的“床”,它亦并非是指一般人家寝室内的床,而是指古金陵城内长干居民区中水井的井栏,即井上所设之木架,用以安放提水的桔槔(即吊杆)。  相似文献   

16.
<正> 高中语文(第五册)《孔雀东南飞》中有“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一句。课本对诗中“俨妆”一词注释为:“严妆,打扮得整整齐齐。”《语文教学通讯》(1994年12期)发表了王寒火同志的商榷文章。王文认为课文的注释有两点不妥:一是结构不合。“严妆”本是偏正结构,“严”修饰“妆”,注释却变成了补充结构;二是注释与上下文不合。原诗是说鸡叫时分刘兰芝起床准备“严妆”,只是有此准备,不可能一起床便“打扮得整整齐齐”。事实上下文才具体描述“严妆”的过程,注释把“结果”提前了。因此,王文认为“新妇起严妆”应译“齐兰芝起床(准备)整整齐齐地扮扮自己。”对王寒火同志的两点分析笔者表示赞同,但对其解释则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7.
程玉庆 《学语文》2002,(5):20-20
李白的《静夜思》是一首描写游子思乡的诗,这自诗明白如话,平淡无华。其中第一句”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字,一般都解释为“睡床”,但我认为,“床前明月光”中的“床”释为“井床”更为贴切。  相似文献   

18.
在文言文字词教学中,“熟词”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或解释不清。下面略举数例:1、初中语文一册《静夜思》:“床前明月光”。“床”字课本及一般古诗注本都不注,许多人便把它理解为今天睡觉的床。《唐诗两首赏析》一文(《语文教学通讯》82年9期)就说,诗中主人公“辗转反侧,又要在床上熬过一个不眠之夜”。人在床上躺着怎么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呢?实际上,“床”是古代的一种坐卧之具,可坐可卧,可在室内,也可移至院中,李白《长(?)  相似文献   

19.
在《唐诗鉴赏辞典》中读到赏析大诗人李白《静夜思》的短文,“透过窗户的皎皎月光射到床前”,“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显然,作者把“床前明月光”的“床”认作是房中睡卧之床了。皎皎月光透过窗户  相似文献   

20.
成长的烦恼心心念念的寒假终于到了!可是,假期在家,我分分钟成为了起床困难户,温暖的被窝太让人“无法自拔”了!好不容易在“N个闹钟+爸妈混合叫醒服务”的催促下战胜了床的强大吸引力,可还要经受游戏的考验,真的太难了!春节的一片祥和,吃吃喝喝進進,让“每逢佳节胖三斤”的魔咒难以解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