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绝活”具有高度稀缺性、不可复制性和难以模仿性。 对一张报纸来说,“绝活”就是看点,“绝活”就是卖点。 只知道模仿.永远出不了“绝活”。  相似文献   

2.
1996年第6期《新疆新闻界》发表了刘万岚同志的论文《民族新闻定义刍议》,其中提出这样的观点:“是否可以这样给‘民族新闻’下定义,即运用符合民族个性特点的报道形式,对新近发生的与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有关事实的报道。”显然,这是启发读者的思考,让大家讨论的。作为《新疆新闻界》的读者,我们仔细地阅读了万岚同志的文章,并且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今将不同的想法笔谈如下,以就教于万岚同志和其他同志。应该说万岚同志的定义比余正生同志的定义(即“民族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与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追求:为“抢新闻”正名新闻姓新。地球不停地转动,世界上每天发生的一切,如耀眼的流星在人类的眼瞳中闪闪发亮。新闻是抢来的。为了勾住读者的第一瞥,为了抓住新闻发生的“第一时间”,无数中外新闻记者不断地追求、奔波,就像照相机的快门一样,让那动人心魄的一个个瞬间定格,让“流星”在世界上留下一个永恒的记忆。  相似文献   

4.
追求:为“抢新闻”正名新闻姓新。地球不停地转动,世界上每天发生的一切,如耀眼的流星在人类的眼瞳中闪闪发亮。新闻是抢来的。为了勾住读者的第一瞥,为了抓住新闻发生的“第一时间”,无数中外新闻记者不断地追求,奔波,就像照相机的快门一样,让那动人心魄的一个个瞬间定格,让“流星”在世界上留下一个永恒的记忆。  相似文献   

5.
“说新闻”式风格断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群 《新闻传播》2002,(6):46-46
  相似文献   

6.
新闻断想     
一新闻的定义,纵有多种解释,但窥其内核,我以为藏于中心部位的则是一个“新”字。这“新”,不全是由事物发生时间的接近性决定的,有的却是属于记者发现的时间,仰赖于大的局势的许可。二大凡有思维和分辨能力的动物,对新奇的东西都有一种警觉感。即似是卧床不起的耄耋老人,只要头脑在活动,他总也希望得知窗外大千世界中的新鲜事情。求新是人类的一大本能。知此,就懂得了新闻的精要。三据说,新闻消息是由电报稿进化来的,“一字千金”,消息要求愈短愈说明问题。而从新闻消息中派生出来的通讯,则以其情节、思想、心态的描写拉长  相似文献   

7.
有关出版集团的断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船与小船 我国加入WTO,对于出版界来说,就好比面对一条从未涉足的大江,更有人把它形容成汪洋大海。如果没有作好足够的准备,如果缺乏应对这种挑战的诸多条件,就很容易被这汪洋大海所淹没。而我们要想顺利地渡过这大江大海,最好的办法,毫无疑义是拥有一条大  相似文献   

8.
会议新闻是当前电视新闻中占居较大篇幅的一个新闻现象。作为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世界各国,它都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会议往往是新闻界关注的焦  相似文献   

9.
胡耀邦同志《关于党的新闻工作》一文中,谈到办好新闻的基本要求时,首先提到真实性,这是我们新闻工作者需要认真研究探索的问题。新闻报道失实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意作假,无中生有,添油加醋,哗众取宠,这是属于思想作风和职业道德上的毛病。另一种是因过失造成的。这种情况比较多,原因比较复杂,须要客观地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0.
新闻美断想     
(一)一九八四年全国好新闻评选中传出一桩趣闻:上海青年报送评的一篇社论,竟然是两张照片!这篇名之为“图象社论”的“社论”,刊登在该报一九八四年八月十日头版头条,在“中美女排队员为什么都哭了?”的赫然大字标题之下,仅有一句引言和一句话:“‘有所作为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对照这句话,请想一想——奥运会中美女排决赛,中国女排夺得‘三连冠’。当电视屏幕映现出  相似文献   

11.
一十年前已提出新闻要改革,现在有人问:新闻是应该走在其它各项改革的前列呢还是站在一旁扯着嗓门摇旗呐喊,瞪眼看着别人都跑,自个儿在末尾压阵! 问题提得损,但说到底这关系到新闻工作者在改革大潮中的位置。到底是看台上的拉拉队?还是比赛场上的运动员?!  相似文献   

12.
做经济新闻报道要求见人见事,特别是对一些比较大的经济政策的报道,找到点,谈变化、谈效果、谈对策、谈不足,做到以点带面,这样才好看。很多人认为,变化就是不同,只有当前和过去在效果上有了不同才有新闻可做,没有就做不下去。其实不然,没有变化依然可以做新闻,且可能做出更大的新闻,深度高度可能就在“没有”之间达到了。  相似文献   

13.
14.
胡耀邦同志《关于党的新闻工作》一文中,谈到办好新闻的基本要求时,首先提到真实性,这是我们新闻工作者需要认真研究探索的问题。新闻报道失实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意作假,无中生有,添油加醋,哗众取宠,这是属于思想作风和职业道德上的毛病。另一种是因过失造成的。这种情况比较多,原因比较复杂,须要客观地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5.
新闻断想录     
1992年9月21日,中共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书记吴佳和,结合昌吉州新闻工作的实际,作了一次对新闻工作具有指导性的讲话。本文是对讲话中一些主要观点的粗浅阐释。每个小标题下面带引号的话,是吴佳和同志的原话。  相似文献   

16.
新闻网站转企上市是网络媒体自身发展的必然,更是互联网市场环境竞争驱使的必然。即便这些网站有政府的扶持,依然面临着很大的竞争压力。因此,中央提出重点新闻网站转企改制,甚至是上市,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不知有哪个民族的语言象汉语这样对“点”有如此的偏爱——不知不觉中我们在无数次地重复它:对时间的把握叫“几点”;对空间的把握叫“地点”;官员们体察民情叫“蹲点”,发布指示前要说有“几点”。早上吃进嘴里有“面点”,白天穿衣买菜喝茶有“大点”“小点”“多点”“少点”“热点”“凉点”……总共那么一小疙瘩地方,被咱们中国人运用得如此变幻无穷,出神入化。有别于阿基米德“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这种对“点”的纯粹物理把握,中国人则似乎通过语言表述了对“点”这一概念的丰富性的领悟。从某个特殊的视角看,新闻就是一个“点阵”。4900个记者4900个点,围绕亚运这样一个大新闻点。  相似文献   

18.
去年冬,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判决了一起吴礼明诉上海郊区报社的“新闻官司”。这是一起侵害名誉权的讼案。《上海郊区报》在一则启事中说有一个“自称吴礼明者”假冒本报记者行骗,吴礼明认为这则启事损害了自己的名誉,诉至黄浦法院。黄浦法院一审判决驳回吴的诉求。吴不服,已上诉至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本案对新闻工作提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担任新闻记者职务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据吴礼明在上诉中称,他“至今”“一直从事新闻工作,从未有一天离开过”,共在9家报刊担任记者、编辑,在“离开郊区报后”,也“一直在新闻工作岗位上”。本刊未及一一核实,若吴所述与事实有出入,有关单位可来函说明之。现将有关材料刊登于下,有删节处均于注明。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对近几年我国新闻心理学研究中存在的诸如学科构架、学科定位、教学目的以及新闻工作者的心理素质、新闻心理学研究队伍的现状等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的分析。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得出“新闻心理学是我国大陆改革开放而非西方的产物”的结论并作出为了与国际学术界同类研究接轨,我国新闻心理学将逐步被“传播心理学”或“大众传播心理学”所取代的预测。  相似文献   

20.
服务新闻是新闻的一种,必须具有新闻的基本特征,脱离了新闻的服务,就不能称其为服务新闻。由此可见,服务新闻,是以提供实用的资讯为目的,对新近发生的与民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事实的报道。它既有服务性又具有新闻性,本土化、贴近性、民本取向是服务新闻的特色,直接提供有用的服务,是服务新闻的最基本特征。服务新闻的大量出现,是媒体走向市场的必然结果。因些,要写好服务新闻,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实践。一、从一般新闻中找到与读者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要素。如:今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