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妙语巧插花     
《新作文》2002,(Z5)
~~妙语巧插花~~  相似文献   

2.
对仗是人们在长期使用语言文字的实践中,为提高表达能力,增强表达效果而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据说我国最早的一首诗《弹歌》就用了对仗,这首诗共八个字,语言简洁,场面壮观,氛围紧张,描述人们以竹作弓,以石为弹猎捕野兽的实况:“断竹,续竹,飞士,逐肉”。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多用对仗。如《小雅·采薇》里杂用扇对式对仗、对比、烘托等辞格手法,表达人们对当时穷兵黩武的怨愤和愁苦:“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后的历代文人骚客在多种文体中都喜欢用对仗状物摹景,言志抒情。名句丽词,不可胜计。  相似文献   

3.
刘宇 《现代语文》2006,(10):37-37
【教例】八年级《都市精灵》 (课结束时,让学生欣赏Flash《我是一只小小鸟》。) 师:看了短片中流泪的小鸟,我们的心情也沉重起来.面对小鸟的种种悲惨遭遇,你有什么想法?  相似文献   

4.
对联是我国文苑中一枝引人注目的奇葩,它形式短小精悍,对仗严整,工巧的对联常给人“浑然天成”的奇趣。关于对联,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相传有一相国小姐,才貌双全,她渴望能寻得一才华横溢的佳婿。为此,她一不要彩礼,二不论穷富,只要男子能对出她出的上联即可: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此上联相当深奥,“寸土为寺”、“寺旁言诗”为拆字法,“寺”和“寺”、“诗”和“诗”是顶针格,“月”又是“明”的一部分,也是拆字法,而“明月送僧归古寺”又是唐诗,属用典。末一“寺”字,与首句末字重出,是照应上联。此联真可谓玄机重重,…  相似文献   

5.
寓教于乐巧比妙语郝云霞人们一提起“教育”,往往有人把它同“枯燥无味”联系在一起。其实教育是一种艺术,它应该是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教育工作者要调动教育对象的感情,促进其积极思维,使自己要表达的观点,传授的知识,容易被对方接受,需要具有一种感染力和情趣...  相似文献   

6.
刘墉勤于学问,整天伏案看书写字,时间长了,难免有点驼背。一天,刘墉上殿,在品级台上一跪,乾隆瞧见,顺嘴说道:“刘爱卿,你这么一跪,岂不成了罗锅儿了?”刘墉赶紧叩头:“谢主隆恩选”乾隆一愣,问:“你谢的什么恩呀?”刘墉回道:“谢皇上封我为罗锅儿。”按清朝当时的规矩,皇帝亲口封一个字,每年就可多拿一万两银子。乾隆哪能轻易答应,于是说:“刘墉,我是说着玩的,就是打这么个比方,怎能算数?”刘墉很认真地说:“万岁,君无戏言。皇上说的话不能不算,如果这句不算,那皇上往后说的话全都不算选”乾隆一听,忙说:“算,算,全都算选”乾隆并不甘心,又…  相似文献   

7.
封建迷信是毒害人们的精神鸦片。世上本无鬼神,可有人装神弄鬼骗人钱财、有人却偏偏信神拜佛受骗上当。请看下面几副发人深省的反迷信妙联。几十年前,洛阳附近有一座庙宇,庙门破败,佛像泥土剥落,但求签者却络绎不绝。有一年大年初一,人们发现庙门上有这样一副对联:“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  相似文献   

8.
9.
明朝的解缙是位很有学问的人,平时治学严谨。他少年时代就很有才学,善于吟诗作对,当时人们称他为“神童”。9岁时曾经跟随父亲在江边洗澡,他父亲将衣服挂在树上,触景生情,不由脱口吟出一句诗:“千年老树为衣架”,解缙不假思索,就以  相似文献   

10.
宋代文学家苏轼,年轻时自以为已无书不读,便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后经一老者指点,遂改成:"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书  相似文献   

11.
封建迷信是毒害人们的精神鸦片.世上本无鬼神,有人装神弄鬼骗人钱财,有人偏偏信神拜佛受骗上当.请看下面几副发人深省的反迷信妙联.  相似文献   

12.
趣说联珠联     
对联里有一种联珠联,十分有趣,它上递下接,依次蝉联,好像一串珠子,类似修辞上的“顶针”。由于联语递接紧凑,所以生动流畅,富有情趣。  相似文献   

13.
徐宏 《教师》2010,(36):22-22
“说服的方法不是由教师片面的注入,而是双方的讨论和研究。不是压下学生的坚强意志,而是增加对问题进一步的了解,以正确的知识来说服无知的盲动。”(徐特立)  相似文献   

14.
徐宏 《教师》2010,(33)
"说服的方法不是由教师片面的注入,而是双方的讨论和研究.不是压下学生的坚强意志,而是增加对问题进一步的了解,以正确的知识来说服无知的盲动."(徐特立) 在日常管理实践中,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整天苦口婆心,喋喋不休,学生却东张西望,漠不关心;教师恨铁不成钢,"爱"生"怒",学生却扭脖子瞪眼睛,或表情冷漠,一言不发……造成"说"而不"服"或越说越不服.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话有三说,巧者为妙."这个"妙"就是高超的口语交际能力.这个"妙"能让你口香四溢.准确的口语表达,有利于别人对自己思想的准确理解,也有利于与人交流沟通,直接影响交际效果,因此我们要重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是如下训练的.  相似文献   

16.
说服教育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人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或改变某种思想观念,从而指导行为实践的一种教育方法。它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原则和基本方法,也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种教育手段和技巧。大量事实证明:教师顺应儿童天性,选择恰当的说服方法,能够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观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一、适当赞美法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别人能了解自己、赞美自己。所以,我们在说服学生时,不妨用“放大镜”观察他们言行中的闪光点,在实施说服教育时既肯定成绩又指出问题,给被说服者一个超过事实的美名,让…  相似文献   

17.
“说服”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或改变某种思想观念,进而转变学生的行为方式的一种教育方法。它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原则和基本方法,也是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手段和技巧。教师顺应学生的天性,选择恰当的说服方法,能够让学生信服教师的观点。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那么,采用怎样的说服方式才能让学生理解和接受教师所说的道理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说服的技巧。  相似文献   

18.
根据新课程改革理念,要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重视把说写教学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9.
说服教育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人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或改变某种思想观念,从而指导行为实践的一种教育方法.它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原则和基本方法,也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种教育手段和技巧.  相似文献   

20.
刘建峰 《班主任》2008,(12):25-26
说服教育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接受或改变某种思想观念,从而指导其行为的一种教育方法。在班主任工作中,说服教育是最常用的。但是简单的说教易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抵触,所以教师必须掌握说服教育的技巧,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