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外语学习焦虑及其缓解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语学习焦虑这一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影响重大。本文从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角度探讨和分析外语学习焦虑对我国学生外语学习的影响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克服和减轻我国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
和谐的外语课堂环境对教与学都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从教师的角度与学生的角度以及教学互动的角度出发,探讨构成和谐的外语学习课堂环境的要素,和谐外语学习课堂环境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控制适度焦虑的英语学习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虑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显而易见。从情感因素的角度研究焦虑与外语学习的关系,有利于教师在外语学习中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对消除学生焦虑过高或不足、保持适度焦虑、促进外语学习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藏族学生学习外语具有明显的弱势,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阐述了他们学习外语的优势。由于藏族学生是我国一个特殊的外语学习群体,他们接触的特殊语言氛围、文化氛围等有别于其他学生,为他们学习外语提供了先天的优势,他们有着极强的语言天赋和接受外来文化的能力。同时,藏族学生的性格特征造就了他们独特的学习外语动机,赋予他们不同于其他学生学习外语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王琦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23(12):112-113
文化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不容质疑,同时,学生对于异国文化所持的态度极其对外语学习的影响也是外语教师面临的课题。本文从态度和动机的角度阐述了外语学习中的文化适应性,并提出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相似文献   

6.
从心理语言学角度来看,外语教学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它的一切活动都要作用于学习这个极不稳定的因素上面,学习是外语学习中的内因。因此,本主要从语言学习的角度出发,比较第一语言习得与外语学习的不同,希望对外语学习与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消除外语学习心理障碍策略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外语教育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外语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外语学习心理障碍以及消除外语学习心理障碍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学习是自觉自愿的行为。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对学好外语至关重要。从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角度探讨和分析学习者自主理论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影响学生语言习得的心理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外语习得过程中,学生心理因素对习得效果具有显著影响。文章从大学生学习俄语的角度对外语习得所涉及到的心理因素进行剖析,揭示了能力、态度和动机三种心理因素的内涵及其作用,以期提高大学生俄语学习的能力及水平。  相似文献   

10.
语境与外语教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外语课堂教学环境中,我们面临着如何利用课堂有效地教授和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的迫切问题。我国“费时多、收效低”的外语教学现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语境、语用的角度切入外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无论在理论和方法上都将丰富二语习得研究领域,并对如何提高学习的语用能力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普及外语和培养外语人才,改进外语教学方法和提高外语教学水平已经不是一般的教学问题,而是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从目前各级各类学校的外语教学的现状看,创建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外语教学方法尚未系统化,在学校外语教学方法上,还普遍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缺乏对外语教学方法的正确认识,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从几个结合中寻找改进外语教学方法的出路。如句型法和情景法的结合,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电教手段的结合,正规的课程学习和非正规的潜课程学习的结合。  相似文献   

12.
思辨能力对于社会或个人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外语专业学生是沟通多元文化的桥梁,其素质和能力将直接影响我国的对外经济文化交往。由于学科特点等原因,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普遍较为薄弱,近年来已引起教育界的批评和关注。外语教育工作者和相关部门应进行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以提高其思辨能力,为我国的经济文化发展输送高素质的外语人才。  相似文献   

13.
傅治夷 《高教论坛》2003,(1):101-103
本文着重阐述了处在主导地位的外语教师要促成中国这一外语教学改革的实现,就必须端正态度、摆正位置,勇做一个为学生捕捉语言输出机会的激发都和引导者,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去挖掘学生语言输出的主体意识,大力培训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素质。  相似文献   

14.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着丰富的比喻用语,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折射镜,不同的民族文化各不 相同,其文化上的差异也必然在语言系统的不同层面上反映出来。英汉语言中,比喻的民 族色彩与汉英民族的社会历史、风俗习惯、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跨文化 交际中,以本国文化的接受心理去调整或修饰异国文辞,难免会削足适履,导致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近现代外语教育中语言文化意识的民族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语教学中语言文化意识的民族主体性主要表现在对所学外语的文化性的体认、学习和运用某种外语的意识倾向性、学习外语所形成的新的文化理念。中国在被帝国主义列强的军舰大炮轰开国门之后 ,就迈上了艰难的向外族学习之路。一个多世纪以来 ,我国外语教育中语言文化意识的民族主体性随着综合国力的上升而逐步提高。当今全球化时代为人类共享文明提供了方便 ,但也存在着激烈的语言文化竞争 ,我们提倡一种保存自己又善待他人的平等心态 ,主张在宽容和理解的基础上维护语言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平等。  相似文献   

16.
从某种程度上讲,日语已成为我国外语学习者的第二大语种。这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来说,无疑是有益于学习的事情。但另一方面,由于第一外语与第二外语两种语言语系间的差异,以及学习者习得第一外语的时间相对较长,对此形成了一种较为固定的语言模式的认识,大部分学习者认为二外掌握起来难度较大。因此,兼顾第一外语与二外日语教学的进度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以语言是思维的基本形式立论,讨论了语言学习中外语与汉语的辩证关系,认为汉语作为外语学习的基础语言,其水平的高下不仅直接影响着外语学习,也会影响外语的应用。强调在学习外语的同时,不应忽视提高母语修养。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现代语言学理论发展的角度,结合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就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和语言教学中存在的核心问题提出见解.交际语言教学揭示了语言教学的本质,但并未解决所有的问题.交际过程因为"文化休克"现象而中断,因此交际教学中应注入文化内容.跨文化交际学提供了相应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基于对新中国70年民族教育政策的数量统计和内容分析,从价值取向层面将我国民族语言教育政策的发展分为突出少数民族语言平等权利的探索奠基期(1949-1965年)、强调语言标准的规范形成期(1977-1999年)和注重多元并存的体系建设期(2000-2018年)三个主要阶段,具有始终维护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的平等权利、着力坚持民族语和国家通用语的共同发展、积极探索"民、汉、外"三语教学的协调发展等特征。在各时期民族语言教育政策的规范和引导下,我国民族语言教育逐步建立了从以民族语教育为主、汉语教育为辅的双轨制过渡到国家通用语教育与民族语教育并存、外语教育协调发展的语言教育多元体系。70年来我国民族语言教育政策取得了历史性成绩,但受限于我国多民族多语言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条件,体制和机制上仍存在着不健全、不完善、不科学等诸多现实问题,亟待通过构建统筹协调的民族语言教育规划机制、完善科学联动的民族语言教育决策系统和建设规范有效的民族语言教育管理体系来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Due to misconceptions about the challenges of language learning, foreign languages classrooms have not always been accessible spaces for all learners. This article seeks to address the needs of students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and/or disabilities (SEND) in the foreign languages classroom and challenge the notion that this group of students cannot or should not learn languages. Current research tends to focus on specific learning difficulties in language learning, but little research considers the language learning experiences of children with SEND more broadly. Accordingly, this article delineates the advantages of language learning for learners with SEND, drawing on emerging research that shows that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s not only possible but positive for many learners with additional needs. It then considers some of the specific challenges that SEND learners may face in the foreign languages classroom before outlining key strategies to facilitate inclusion among this diverse group of learners.

Key points

  • Learners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and/or disabilities (SEND) should not routinely be removed from the foreign languages classroom, but instead should be provided with opportunities to thrive within i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unique importance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for learners with SEND.
  • Research evidence suggests that learning new languages is, on the whole, possible—and perhaps hugely beneficial—for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differences and learning difficulties, but will depend on the circumstances and profile of the individual child.
  • The article explores some specific challenges that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additional needs might encounter in their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based on the four areas of need outlined in the SEND Code of Practice: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cognition and learning; social, emotional and mental health difficulties; and sensory or physical needs.
  • To conclude, the article presents a range of key strategies that foreign languages teachers might implement in the classroom to support learners with different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and disabil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