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社会学中空间视野的运用及发展与都市研究的演进脉络有着紧密的交织。以都市研究中的空间视角为主轴,对现代都市社会学的发展历程及问题进行的梳理与反思表明:对都市社会学来说,空间视角的引入与挖掘是推动都市研究理论及方法论创新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应受到学界重视并得到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绅士的太太》是沈从文都市批判系列小说的代表,讽刺了上流社会的虚假做作与骄奢淫逸。为了更好的揭示这一主题,沈从文在这篇小说中为我们构建了庞大且繁复的都市空间,其中一方面是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界线的模糊化,另一方面是物质空间建构下都市精神空间的揭示。从整篇小说来看沈从文又采用都市叙事模式,淡化具体事件,突出都市的商业性。  相似文献   

3.
空间是承载教育生活的现实基础,教育叙事是展现教育生活的重要途径。教育叙事的空间转向是指将教育故事的书写建立在空间面向的基础上,将教育叙事中线性的、静态的经验存在转变为关系性的、动态的存在。教育叙事的空间转向是教育叙事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深描教育“现场”,凸显教育真实在社会画面中的“景深”,对人进行立体认知。因此,需要从空间成为教育叙事的观察角度、空间成为教育叙事的理解向度和空间成为教育叙事的表述维度促成教育叙事的空间转向。  相似文献   

4.
赵萱 《教育导刊》2011,(8):12-14
迄今为止的叙事学理论大都重视对时间的研究,忽视叙事中的空间作用。社会理论对空间问题的关注.为教育叙事空间化研究提供契机,更是为教育叙事手法的空间转向提供直接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异质空间与乌托邦——一种都市文化批评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7年,福柯阐述了异质空间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的意义和价值,他的论述同列斐伏尔的理论共同开启了文化研究领域中的“空间转向”,对文化研究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究其根源,一方面是社会理论家在不断寻找能够适应(后)现代语境中空间问题的新方法模式及框架;另一方面则是源于乌托邦作为空间模式及思想方法的自身嬗变。这两方面的原因促成了异质空间、乌托邦与都市文化批评之间的机缘。  相似文献   

6.
师陀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创作风格独特的作家,他的小说《结婚》讲述一个特殊的年代里男女的爱情婚姻,蕴含着深刻的社会现实。它同样适合移植于当今这个时代,爱情婚姻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话题。叙述婚姻话题的小说作品很多,叙述的方式采用书信体的很少,师陀的这种叙事策略在今天看来仍然是不逊色的,而且很有特色。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感觉派真实地描绘了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都市生活。尽管它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但它的都市叙事别具特色,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8.
教育叙事的深化需要视角的转换、方法的更新,空间理论的兴起、叙事研究的空间走向为教育叙事提供了空间化叙事的可能.应用空间并置、多视角叙述、空间句法和意象并置等空间叙事方法和结构,有利于把握叙事的动态性和节奏感,聚焦教育情境的"关键点",使教育事件从社会、文化、心理等多维度上呈现,实现叙事文本的灵活性、多元性和开放性,达到叙事的深描.  相似文献   

9.
都市是文学现代性作用的支点,王安忆的都市叙事作品对市民生活进行理性观照,展现普通生活中的温情,同时也对工业文明的困境和人类生活的格式化、精神信仰的缺失化等进行审美的反思。两极对立话语在其作品中形成张力,为其作品增添了某些永恒的特质。  相似文献   

10.
纵观当前的都市言情剧创作,其中主要的仍然是颇具女性话语特征的个性化剧作,女性视角与男权立场的矛盾造成了都市言情剧的叙事技巧趋于裂变和结局更加开放。叙事过程中的流水性选材、中“性”化表现与伦理化导向,既标示了都市言情剧叙事的世俗品性,又表明了其一贯持有的伦理导向。  相似文献   

11.
空间叙事理论突破传统叙事中的时间维度,凸显空间因素对叙事的影响。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以中国知网的文献作为数据来源,对空间叙事理论相关论文的高频关键词和时间等参数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并基于图谱总结空间叙事理论的研究热点、现状和趋势,着重分析了空间叙事理论在文学领域的应用。研究发现空间叙事理论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内容不断细化并与国家发展及社会实际紧密联系,但尚未形成系统化的研究体系和框架。空间叙事理论未来的发展应结合中国特色,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荒诞叙事文本所呈现出来的特征与主体意识的不确定性息息相关。主体意识的不确定表现为作者对意义的不确定和对价值秩序的迷茫困惑,从而使中国现代叙事文本在叙事主体、叙事距离、叙事结构、叙事语言等方面形成独特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教学楼是师生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建筑物理学和空间社会学的统一体。在教学楼漫长的“前史”里,教学空间的组织形式被不断重构,建筑空间与结构的嬗变也不断更替了教育的文化价值。在我国当代中小学主流的教学楼中,微观的空间权力技术支配着知识和人的组织形式,体现了工业建筑的空间文化。教学楼的空间叙事主要通过空间编码、空间语法和空间语境等基本策略来呈现它的教育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说,空间是学校教育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4.
《路得记》是圣经文学中短篇小说的佳作,其严谨的结构和鲜明的形象历来被人们称颂。而人物形象的塑造往往结合了不同的叙事空间,它通过文本表层和深层结构展示了希伯来人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显示出蕴含在其中的文化象征与隐喻,从而体现出圣经叙事的历史书写与神性隐喻交织、文学叙事与伦理教化结合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5.
小说的叙述空间由地域范围、景物设置、社会环境、文化氛围等四个因素构成,叙述空间的四因素是相互独立与相互融合的辩证统一,叙述空间的构建是灵活性与规定性的统一,叙述空间本身是真实性与虚拟性的统一。叙述空间的设置要根据小说的内容选择不同的空间种类和构成方式。空间感来自于空间叙述的整体性、空间特征的鲜明性、叙述语言的清晰性。  相似文献   

16.
进入90年代以来,欲望日益演化为新的话语中心,一种以审美取消伦理道德的“日常生活审美”气质显现出来,“任意地由审美的方式构成”的“身体”正在取代理性主体成为90年代以来欲望叙事的核心;后现代社会关于时间的连续性的感觉也“已经崩溃”,以现代自我为终极意义的成长主题渐渐为消费空间叙事所取代。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第三空间"的理论内涵,阐述了公共图书馆构建第三空间的意义,并从馆藏资源、读者活动、角色转变等方面对构建广西桂林图书馆最美第三空间的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周永  徐慧 《鸡西大学学报》2008,8(1):121-123
美国认知语言学家Gilles Fauconnier提出的心理空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它旨在解释语言即时或实时的产生与理解的过程。在语篇的加工与处理中,心理空间理论把语篇中出现的各种实体、各种关系和过程理解为一个个相互关联的心理空间,时于语篇中的指称、同指以及故事情节的理解提供了同一、可靠的方法。本文在心理空间理论的指导下,对叙事语篇中的指示现象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重点分析了人称指示语,指出了其与传统语篇分析的不同之处及其在语篇构建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唐代以后的短篇小说呈现出与传统叙述相异的面貌。具体表现为:以年轻女性从边缘到中心地位转换为特征的人物修辞设置、以偶然巧遇的特殊机缘为特征的时间修辞设置、以闺房对外秘密通道为特征的空间修辞设置,使叙事因子及叙事流程突破以往叙述模式、认知模式和一般预设,获得异质性,激起大众的接受兴趣。  相似文献   

20.
局部道路连通空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具有道路连通基的一类拓扑空间,即局部道路连通空间,并给出它的拓扑结构和拓扑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