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没收到用人单位的面试通知,就直接到企业要求面试。如今,这种强行要求企业面试的应聘方式在高校流行,被戏称为"强面"或者"霸王面"。对此,求职学生和用人单位各执一辞,意见不同。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求职中的知情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职案例小王是上海某高校即将毕业的本科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他在一进入大四就为找工作做了充分的准备,从制作简历到参加招聘会,投了数十份简历,面试了几家,有些单位在面试时,当小王问及单位的一些情况,用人单位总是以“等你到了我们公司你就会知道”或者“属于企业的商业秘密”为由拒绝回  相似文献   

3.
赵晖 《大学生》2013,(Z1):66-67
正无论是名牌高校毕业,还是普通大学背景,无论是拿奖拿到手软的"牲口",还是学业一般但喜欢折腾的"行动派",在绝大多数用人单位的眼里,刚毕业的学生都拥有统一的标签——"新人"。当很多毕业生求职时习惯于"等通知",投完简历等笔试通知,笔试完等面试通知,面试完等终面通知,等录用通知……其实这一"等"也许等掉了很多机会。你有没有认真想过,用人单位如何从成百上千份求职简历中"发现"你?  相似文献   

4.
面试作为面对面的一种交流方式,可以直接考察毕业生各方面的能力,通常被用人单位使用。应聘者是否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从根本上,取决于应聘者的基本素质、基本条件是否符合用人单位的基本要求,面试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关键环节,令面试一帆风顺殊不容易,但搞砸面试却是举手投足之间,不费吹灰之力。面试和做其他事情一样失败永远比成功来得容易,下面列举出几种面试过程中应该避免的现象,希望引起大学生的高度重视。1、戒仓促上阵。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应聘者在面试前,要对招聘单位的情况有详细的了解。首先,要到图书馆查阅、收集…  相似文献   

5.
近日,一份"最牛面经"在网上热传.作者是去年从北京某名牌大学毕业的一名女大学生.抱着"体验不同公司面试"的态度,这位女大学生用三个月时间给60多家公司投简历,参加70多次笔试、面试,然后依据面试经历写下近3万字的"面试宝典". 如此"面试宝典",自然受到众多急于找到工作学子的热捧.但这里也有一个问题——这位女学生以参加笔试、面试获取经验为目的,因此在收到录取通知时并不做任何回应,缺乏了应试求职最基本的态度:真诚和坦率,未免有点不太厚道.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就业与大学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就业面试时涉及到个人隐私问题怎么办?用人单位要求签订不合理的协议怎么处理?到用人单位求职时如何着装?位于鲁西南的菏泽学院近年来把学生就业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从新生一进校门起,就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从就业观念、就业技巧、就业心理、面视技巧、就业形势等许多方面,解答学生就业时经常遇到的问题,积极引导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7.
一份小礼物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某重点大学攻读文秘专业的小王和小李两位女大学生是同班同学,毕业前夕,她们同时到某一大型跨国公司应聘,来这儿参加应聘的大学生很多,她们二人踌躇满志,过关斩将,通过激烈的竞争,终于顺利通过了初试、面试和复试。最后,公司让她们回家等待录用通知。几天后,公司给她们二人分别邮来了函件和一份礼物。小王心里很高兴,她打开函件一看,不禁心里立即凉了半截,原来她收到的不是一份录用通知书,而是一份不聘的信函。一气之下,不由分说,她就把通知书撕得粉碎,公司赠送的礼品连看也没看,就扔到房角去了。她心里在想:既然你们…  相似文献   

8.
暖乎乎 《大学生》2013,(8):58-59
正"霸笔"、"霸面",即没接到笔试或面试通知,直接找上门为自己寻求机会。校内网近日发布的"2013应届毕业生求职反馈调研报告"显示,以参与过笔试的2013应届生为样本进行分析,有两成尝试过"霸笔",成功率超过七成;不到两成的应届生尝试过"霸面",有七成能够成功进入下一轮。那么企业作为招聘方是如何看待"霸笔"、"霸面"现象呢?本期特别邀请果壳网人力总监于青,就该现象谈一谈她眼中90后的求职。  相似文献   

9.
求职信,亦称应聘函或自荐信.它是求职者在应聘新职时所写的一种特殊信件.对用人单位来讲,它直接涉及到求职者留给对方的印象的好坏,并且决定着求职者能否通过用人单位的"初选"关.一份吸引人的求职信,是获取面试机会的敲门砖.所以,怎样写一份"动人"的求职信,是每一个人求职重要的一关.  相似文献   

10.
小王和小赵是即将面临毕业的大学生,通过报纸广告,两人相约来到一家房地产广告公司应聘市场部的助理。面试、笔试各个环节进行得都非常顺利,最后,面试负责人通知小王和小赵:“他们被录用了”,试用期的主要工作是联系相关写字楼的承租客户,同时,试用期小王和小赵每人必须交纳3000元的押金。押金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公司利益不受损失,试用期结束后公司将退还押金。  相似文献   

11.
在一系列的求职过程中,面试是最令毕业生"望而生畏"的一个环节,尽管每一位投过简历、参加笔试的大学生都是如此迫切地希望得到这个能与用人单位直接交谈的机会.然而对于面试,初涉社会的毕业生又总有这么一份担心:害怕自己在面试官--这些见过世面、经验丰富的老江湖面前"露怯".对于自己能否闯过这道关,许多毕业生心里并没有底,毕竟面试不是标准化考试,面试官的问题也不是任你随便打勾的英语四六级.对于毕业生来说,用人单位花样不断翻新的面试似乎总是充满着令人不可琢磨的玄机.  相似文献   

12.
杨剑 《大学时代》2006,(5):18-21
求职路上,“霸”字已当头。面霸,跟某种面食无关,而是对应届大学毕业生中,每发出一封求职信就能获得一次面试机会的“牛人”;巨(拒)无霸,发十几封甚至几十封应征信都如石沉大海,机会全无者。会霸,凡招聘会都出席者;听霸,凡校内演讲会都出席旁听者;投霸,凡公司招人都投寄应征函件者;笔霸,凡投出应征函件都有笔试机会者。此外,还有一个跟觅职有关的词语,叫“霸王面”。“霸王面”与传统的“面霸”不同,是指那些没有接到面试通知,但是强行去面试的人。“霸王面”是招聘市场上出现的一种新的找工作方式,即求职者没有得到面试通知,就直接到招聘单位要求面试。使用这种方式的主要有两类人:应届毕业生和年龄较大、学历不高但资历深厚、经验丰富的人。专业求职网站前程无忧校园招聘频道曾做过一个小调查:你对“霸王面”持何种态度?没想到在仅仅一周之内,就吸引了众多求职者的参与。32.76%的受访者表示对这一举动“非常支持”,而站在“完全不支持”立场的人占到20.31%,还有几近半数的受访者表示“理解,但不支持”,可见更多的人还是选择了理性的求职途径。  相似文献   

13.
近期赴法留学将采用机考加面试的形式。据了解,如果申请到法国留学,申请人还须通过法国语言与学术评估中心(CELA)的面试。具体考试程序为:考生先在www.cela-cn.org网上注册报名,由CELA考试安排并通知考试时间和地点。ELI考试的听力、阅读要求考生上机完成,机考结束后参加CELA的面试。机考约需要50分钟到1小时,面试大约需要15到30分钟。ELI考试报名费与TEF考试相同。所有已支付TEF报名费的学生可参加ELI考试。已有TEF成绩的考生可免机考直接参加CELA面试。赴法留学改为机考加面试…  相似文献   

14.
信息综揽     
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职业院校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本刊讯)教育部日前发文,要求各地各职业院校要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转变。通知指出,要大胆探索学分制、弹性学制等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以适应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要求。要积极推进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通知说,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积极开展学生通过半工半读实现免费或低费接受职业教…  相似文献   

15.
春康 《教育与职业》2003,(10):13-13
某大公司贴出海报,欲招聘部门经理一名,待遇从优。缘于此公司是国内著名的大企业,更是许多创业者梦寐以求的地方。所以,一时间,竞聘者如潮而至。其中不乏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更有怀才不遇的“跳槽英雄”。由于竞聘者人员过多,公司不得不临时通知:大家先把简历交上,然后等待面试通知。面试人数依然众多。经过几天紧张而激烈的面试,所有有望“中标者”都来到公司大厅,翘首以待总经理的最后“宣判”。终于,总经理出现了。大家屏住呼吸,会场上立刻鸦雀无声。总经理气宇轩昂,风度翩翩。他稍微一顿后,字字珠玑说道:“经过认真核查简历和严格的面…  相似文献   

16.
依据2005-2009年间对中山大学975名本科生的问卷调查,以及对到该校进行招聘的32家企业的47名人力资源主管的访问,分析面试礼仪在大学生求职成功过程中的影响力。结果表明,近年来求职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学生对"礼仪"在求职中的重要性的认识逐年提升,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礼仪的要求也在逐年提升。大学生求职面试礼仪的价值日益彰显,其与求职成功与否的关联性愈来愈大。  相似文献   

17.
高校毕业生就业规模逐年上升,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媒体曾报道“史上最难就业季”、“史上更难就业季”,而近两年媒体又广泛关注一个新的现象——“慢就业”。一些高校就业部门老师和用人单位都有切身感受,学校组织的校园招聘会、企业宣讲会,经常面临毕业生参与不积极的尴尬场面,而一些用人单位通知毕业生面试,也经常出现爽约的情况。大家既担...  相似文献   

18.
你怎么看面试?咬文嚼字有时往往能够给人带来许多有趣的启发,比方说让我们来琢磨琢磨"面试"这个词。从科举应试,到金銮殿试,尽管我们伟大的中华考试文化源远流长,"面试"这个词看上去却像是个舶来品——面试,顾名思义,当面的考试。似乎在引进这个词的语言学家那里,面试就已经被定性为了一种测试,因此不是面聊、面看、面笑。而测试,我们知道,  相似文献   

19.
据6月4日<厦门晚报>报道,一位大学生参加了十几家单位面试,屡因"缺乏工作经验"被拒之门外,为此,他在参加某知名公司的面试时,使出了"撒手锏":不但不要月薪,还要每个月付1000元给用人单位."目的就是为了能获得在该公司的工作经历,为以后找工作打好基础.就当交学费了吧,也当为自己的前途投资."  相似文献   

20.
是否已经签订了劳动合同。如果只是口头上说有试用期,实际上没有签署动合同,则试用期不成立。没有试用期这个前提,用人单位就不能引用在试用内解除劳动合同的条款解雇员工。没有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员工之间是事实动关系,只能按事实劳动关系的规定解除劳动关系,即用人单位需提前一个月面通知员工。用人单位是否有证据证明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如果没有证据或证据不分,用人单位不能以此为理由辞退员工。所谓证据的充分性,实践中主要看两面:一是用人单位对某一岗位的工作职能及要求有没有作出描述;二是用人单对员工在试用期内的表现有没有客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