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战后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目标及其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那些竭力鼓吹军国主义和超国家主义之流被从教师队伍中清除了出去,当时使用的各类教科书被收缴,打着军国主义和超国家主义旗  相似文献   

2.
日本战后德育教育是以对战前教育的批判和反省为出发点的。文部省在战败后首先致力于肃清军国主义思想,删除教科书中军国主义、超国家主义的内容。探寻新型道德思想和教学法。 1.“公民课”的构想 战败后,文部省设置了公民教育刷新委员会,并着手编写新的“公民课”教材:《公民教师  相似文献   

3.
战后日本学校道德教育方法的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教育方法是影响道德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从方法的角度对战后日本道德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从全面主义原则到特设道德体制(一)修多身科的停止与公民科设想众所周知,自1945年8月宣告无条件投降至1952年4月1日“旧金山和约”正式生效止,日本处于美国占领军的占领统治之下。1945年12月31日根据占领军当局的指令,战前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学科修身科的教学被命令停止。为开展道德教育,早在占领军总部发出停止修身科学指令之前,日本文部省就开始了新的道德教育构想——公民科设想。1945年11月文部省设立了公…  相似文献   

4.
战后日本道德教育的工具化倾向,主要包括道德教育作为政治和经济的工具两方面。道德教育作为政治工具的主要表现,是强化国家主义和天皇制的内容及强化新保守主义的政治主张等;道德教育作为经济工具的主要表现,是既注重培养为整体而忘我献身的精神,又注重培养为个人的“立身出世”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战后日本现代化过程中的学校道德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战后日本的学校道德教育随着战后日本社会现代化的不断进展并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民主化改革时期,道德教育在理念上追求民主化,在方法上建立了全面主义道德教育体制;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道德教育的主要价值取向为促进工业化的发展,在方法上实行以特设道德课为核心的特设道德教育体制;在进入所谓的后工业化社会之后,道德教育在坚持继续为促进经济发展服务的同时,不得不更加关注人性的发展,以谋求二者的协调统一,在方法上,一方面构筑校内明确分工、有机联系和密切配合的道德教育体制,另一方面积极展开地域化的道德教育政策,谋求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道德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6.
二战后日美国家间战争赔偿经历了惩罚性的“拆迁赔偿”与象征性的“协议赔偿”两个阶段。战后初期,美国远东政策的战略目标是:彻底根除日本的战争潜能,使之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以“拆迁赔偿”的方式.强制日本把被指定的工业设备赔付给曾被日本占领和破坏的国家.重点是支持蒋介石国民政府,以遏制苏联对东亚的影响。但随着中国解放战争形势的变化和美、苏冷战的加剧,美国一改先前对日本打击的政策为利用和扶植日本,对日本的赔偿政策也转换为旧金山《对日和约》中规定的“协议赔偿”。美国对日战争赔偿政策的转换,严重损害了被日本侵略过的亚洲国家的利益,使原来战胜国对战败国之间的惩罚性赔偿变为日本和索赔国之间对等的象征性协议赔偿,致使赔偿性质和赔偿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从而导致战后日本经济重新对外扩张、军国主义重新复活、拒不承认战争加害和战争责任、战争史观日益右翼化、亚太地区形势长期紧张等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7.
环境政策对规范一个国家或企业的环境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日本作为一个深受公害影响的国家,在环境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有一些独特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战后日本环境政策演变经历了治理污染、规划和政策协调以及争夺国际环保主导权三个阶段,各阶段均有不同的特点。日本环境政策的变化是多种因素促成的,但主要原因在于产业结构的优化、政治大国的图谋和追求生活质量。最后简要探讨了日本环境政策演变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战后日本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培养专门人才的高等教育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的发展,走过了一条从追求数量的发展到强调质量发展的道路。而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大量难以克服的矛盾。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在国际上“人才开发论”和“教育投资论”的影响下,  相似文献   

9.
战后初期,日本处于被美军占领和管制时期,美国占领当局采取了铲除日本军国主义的非军事化政策和民主化改革措施,迫使日本政府颁布了一部以“放弃战争”为核心的和平宪法。随着美苏冷战的展开,美国对日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削弱日本转为扶植日本,把日本纳入美国全球战略体系,促使日本迅速走上重建军备的道路,1954年。日本战后的陆、海、空军在“自卫队”的名义下正式建成。此后。自卫队力量不断得到加强。装备日趋现代化,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军事力量。90年代初。日本自卫队终于跨出国门,打破了日本军事安全防务的本土界限。  相似文献   

10.
作为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技术引进控制系统的奠基性文件,日本政府于1949年公布了“外汇管理法”。不久,又于1950年公布了“外国投资法”。从那时起,日本政府作为一种重要的“补偿力量”,直接或间接地对技术贸易进行干预,有力地加强了日方作为技术许可证购买者的谈判地位。事实证明,当时日本政府采取对技术引进严加控制的政策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1.
《教育》2014,(35)
正学生的教育阶段是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但根据现实来看,现在学生关于道德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知与行的脱节。这是目前学生道德现状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知不行。一部分学生对个人、家庭等领域的道德规范知之甚少,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所以,就很自然  相似文献   

12.
试析战后日本环境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战后初期,由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尤其是重化学工业的迅猛发展,生产活动和消费地区分布过于集中,政府对社会福利事业和环境保护的投入相对滞后,致使环境问题愈加严重。从60年代起,日本开始重视环境问题,扭转了重发展轻环境的政策基调,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法规和行政管理体系,有效地抑制了环境的继续恶化,并使其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日本的经验教训以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当前,大学生的道德素养总体水平较好,对社会热点的道德问题有正确的道德价值观,但同时也存在责任意识、辨别能力、实践能力等诸多亟需改善的方面。因此,新时期大学生道德教育应该从构建和谐的道德教育环境入手,充实道德教育的内容,建立开放性的道德教育渠道,实现道德教育理论的多学科融合等,使高校德育工作获得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当前大学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由于社会环境的剧烈变化、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以及社会、学校和家长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视不够,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存在片面强调道德灌输、道德教育内容脱离实际、道德教育目标过于空泛和道德教育评价方式不合理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把灌输教育机制和接受机制相结合,把他律机制和自律机制相结合,并建立完善、合理的道德教育考评制度。  相似文献   

15.
论日本道德教育的传统及其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日本道德教育传统的发展变化,认为神道教和武士道精神是日本道德教育的思想基础,资本主义的道德启蒙不仅使日本民族性格得以形成,而且也使日本社会进一步强大,发展成为一个具有浓重封建传统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的道德教育传统是日本强盛的历史原因,但日本的道德教育传统在当代则面临着一系列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李中国 《继续教育》2009,23(3):60-62
二战后,日本教师继续教育进行了系列政策改革,呈现出以提供保障为前提,以资格证书制度为依托,以实际指导能力为核心,以规范化运行为目标,以强化激励机制为杠杆,以提高信息化水平为新的关注点等特征。  相似文献   

17.
二战期间,以武力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把日本引向不归路,惨败的日本战后在保守派首相吉田茂的率领下,自主选择了“日美基轴和经济外交”战略,在亚太经济政策上主张:追随和依靠美国,以美日同盟为基轴,复兴日本经济;以“战争赔偿”重新进入东南亚市场;服从美国冷战战略,对中国实行“政经分离”原则,维持以贸易为主的事实上的关系。吉田茂的亚太经济政策为日本经济在战后十年的迅速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基础,但过分依赖美国,使日本不得不面对“半独立”、“半媾和”等日美关系问题,也延缓了对苏、中、东南亚政策问题解决的步伐。  相似文献   

18.
二战结束后,由于东西方两大阵营间的对峙、冲突,日本在美国的扶持下重新恢复了军事机能,并不断适应国际形势和国内政治气候的变化,先后围绕着日美安保体制和防卫自主性制订了联系防御、专守防卫、综合安全保障等战略。尤其是日美防卫合作新指针出台后,在建立新的世界霸权和干涉主义战略推动下,日本秉承美国旨意、针对行使“集体自卫权”和将军旗打向海外,积极酝酿着先发制人的攻击,加快了迈向军事、政治大国的步伐,威胁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相似文献   

19.
二战后日本政府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及时制定并实行了合理有效的产业政策,对日本的经济恢复和高速增长发挥了重大作用。日本的产业政策具有显特点,一是每一个阶段的政策目标都产生于一种不断更新的赶超压力;二是其产业政策是产业的重点扶植政策;三是产业政策的制定是各方利益主体共同参与决策的过程;四是产业政策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程序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战后日本科技人材培养的总政策是适应产业发展和科技进步,从数量发展到质量提高,相应改革教育制度与内容,培养具有创造力与适应力的人材,并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对此,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具体政策,以确保科技人材的培养。 第一,把科技人员培养计划作为国民经济计划的一环,纳入国民经济计划之中。 由于日本经济体制是一种带有一定程度计划性的市场经济,因而从1955年12月鸠山内阁制定的《经济自立五年计划》(1956—1960年度)起,科学技术的振兴问题,就在计划内进行。于1957年12月由岸内阁重新制定了《新长期经济计划》(1958—1962年度)。此计划特点之一,在于它是战后以来首次将教育政策和计划编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如计划的“振兴科学技术”部分提出,“为促使引进先进技术和发展本国技术,在整顿研究开发体制的同时,要以加强高中、初中.小学的科学技术教育及充实研究为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