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学史上,古诗文是五彩缤纷的文学殿堂里最耀眼的瑰宝,是灿烂的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小学教材选编的占诗,集思想美、语言美、艺术美、形式美于一体,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有专家认为,少年时代是人格发育的关键时期,3岁至13岁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年龄段,  相似文献   

2.
3.
<正>放眼中华历史文化,一篇篇风格各异、精彩纷呈的古诗文,灿如繁星,宛如瑰宝,艳似百花,高贵典雅,璀璨夺目,打动着人们的心灵,扣击着读者的喜怒哀乐。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可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一、初步朗读,整体感知整体感知是诵读教学的常规工作,主要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这一环节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关注背景,知人论世  相似文献   

4.
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文,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那么古典诗歌阅读教学中唤起学生审美直觉的方法是什么呢?是诵读。诵读是“变文字符号为可感的视觉和听觉最有效的办法”。要想使学生品得其中真味,这就要求教师教读古诗词应在指导学生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  相似文献   

5.
数学是极富魅力的学科。数学的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能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就能从教材中挖掘H{丰富多彩、引人人胜的美并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感受教材的美轮美奂,感受数学的博大精深,使他们的数学学习活动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智趣。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是课程基本教学理念之一。众所周知,审美情趣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在多年的阅读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课文内容,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7.
正《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里强调:"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贯穿经典诗文的诵读、赏析和感悟,可以让学生传承千百年来中华文人传袭下来的正能量。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思想素养也可以进一步提升。作为中华传统经典著作,它所蕴含的正能量,更是不容人所忽视的。  相似文献   

8.
经典诗文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它们语言精辟思想深邃,承载厚重,堪称瑰宝。千百年来,中国的经典诗文总是与教育共生,与学生同在。经典古诗文用韵讲究、格律严谨、节奏整齐、富有音乐美,可以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包括欣赏力、理解力和想象力等。读诗诵经不但能够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美的事物的欣赏能力,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鉴别能力。这些审美经验,就成了他们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的组成部分,不断浮现并融入其艺术创作思维中,帮助他们拓展想象力。因此诵读经典  相似文献   

9.
朱建兵 《教育》2012,(11):47-47
教育部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使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特级教师于永正认为:语文课要少一些理解,多一些情趣。  相似文献   

10.
朱建兵 《教育》2012,(31):47
教育部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使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特级教师于永正认为:语文课要少一些理解,多一些情趣。现代语文教育研究表明,学生的审美情趣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美的欣  相似文献   

11.
2015年,教育部强调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因此,学校有必要开展活动,弘扬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而在小学阶段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对于加深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有非常大的帮助。教师可就如何有效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人类文明的成果,正是通过这些经典诗文而传承的。小学阶段是孩子记忆力最好的时期,在这一阶段.让孩子们学习一点经典诗文.和先哲交流思想感情.学习了解中国文化特有的思想和内涵.这对他们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笔者认为,只为课改而“课改”的合作违背了新课改的初衷.相较之下,针对经典教材的诵读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使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记忆力加强,有助于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增强文学鉴赏力,培养语感,打好基本功.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经典是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如儒家的四书五经、道家的《老子》和《庄子》、佛家的《金刚经》和《心经》、兵家的《孙子兵法》、医家的《黄帝内经》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当前,不少学校开展了以四书五经为主要内容的经典诵读活动,同时大量的打着经典文化作品的书籍开始摆在货  相似文献   

15.
徐兆成 《教书育人》2013,(11):24-24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有明确的目标定位: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应用初步的方法和经验读书,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感受课文人物、事件、美好情境和优美语言并乐于与人交流。  相似文献   

16.
儿童诵读古诗文是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诵读古诗文不但可以培养儿童的理解力、记忆力和想象力,而且可以让古诗文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开发他们的智慧,促成人格的全面成长,潜移默化地成为他们一生高远见识、优美人格的源头活水。低年级孩子的记忆力超强,他们往往看过一遍或听过一次的各种广告语、校园俚语能脱口而出。所以,我们要利用儿童期的记忆力,适当地多背古诗,不求甚解,但求熟背,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做一种终生可以去消化、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诵读国学经典诗文,及早让儿童接受传统优良文化的熏习教育,能陶冶儿童的情操,让儿童一生受益。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过程中,实施"激发兴趣—导之以法—引导背诵—课外摘录—灵活运用"的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8.
诵读经典古诗文,享受古诗文的馥郁芳香,提高古诗文的审美能力,从而让学生热爱、传承我们古老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9.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不仅让国人流连忘返,也吸引了国际友人学习中华文化,近几年大火的"孔子学院"和越来越多学习汉语的外国友人就是最好的证明。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最精髓、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颗明珠,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华文化,首先应该从内部做起,从少年学生的国学教育做起,带领学生诵读国学经典,让学生领略国学文化的精髓,培养"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新时期少年。教师要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引导学生挖掘国学经典中闪烁着的智慧光芒,学习其中优秀的道德情操,让学生成为弘扬国学经典、弘扬中华文化的小使者,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20.
诵读经典能够荡涤浮躁的尘埃污秽,可以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娴静氛围,让学生学会正直、善良、包容,富有修养。经典学习,让学生广结向善的果实、历练语言文字、沉淀本真情感、受到文化的熏染,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