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一件小事引发的思考 下班回家,听见邻居的一位年轻妈妈正在训斥刚上一年级的女儿,声音一句高过一句。不时还指手画脚的。平日里活泼开朗的小女孩则低着头、哭着脸、嘟着嘴巴,隐约一丝不服气的表情。  相似文献   

2.
<正>孩子之间免不了磕磕碰碰,一旦"受伤",他们会第一时间来找我这个班主任:"老师,他抓我!""老师,他踢到我的腿了……"并带着各种痛苦、委屈的表情。我总是第一时间查看他们的各种"伤痕",关切地说:"这里有些红肿了,我想你一定很疼……"并根据各种程度分别作出处理:"现在还疼吗?需要我帮你揉揉吗?"或者"需要去医务室吗?"……然后再了解情况。一般我会问:"回忆一下,对方是不是不小心的啊?"大多数"案子"到这儿就告一段落了,很多孩  相似文献   

3.
做一个有温度、有爱心的教师,其中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专业。只有智慧的爱,才能够温暖学生的心;只有专业的温暖,才能孵化学生的成长。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平等的,一视同仁的,但真正的平等应该是对不同个性、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别化对待,以专业的眼光审视,以专业的精神研究,进而再以专业的方法予以引导和矫正。  相似文献   

4.
儿童的心灵就像一片广袤的土地,种植爱心和亲情,便会收获友爱、尊重、宽容和同情。正因此,父母要让孩子从小懂爱、会爱。我们该怎样做呢?用玩具启迪爱心。爱心和亲情的培养要从细小的事做起。比如:引导几个月大的宝宝和身边的绒毛狗狗、布娃娃做亲密的朋友,用友善的态度对待这些玩具伙伴。如果  相似文献   

5.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阳光、空气、水分不仅对于植物、乃至人类都是生存的能源,生命得以延续的资源,将两者相提并论,足以证明"观察"对于"儿童"的价值与地位。"观察"一词,在《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一书中被定义为:"观察是人类认识周围世界的一个最基本的方式,也是从事科学研究(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观察不仅是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事物的一个过程,而且是人的大脑积极思维的过程。"观察中,除了要"看"到孩子们在做什么,也要"听"到他们在说什么;它是一个活动的开始,而非结束,观察过后,需要对你所观察到的信息进行积极思维与理解。即教师需要对所观察到的幼儿行为进行记录、分析。  相似文献   

6.
没有爱,就没有师德,就没有教育。陶行知先生在他的教育诗里反复吟诵,提倡教师要“发现小孩”,“了解小孩”,“信仰小孩”,“解放小孩”,“变成小孩”,表达了他对儿童炽热的爱。我们尊敬的斯霞老师,用70多年的教育实践揭示的教育真谛,也是一个“爱”字!  相似文献   

7.
随着年纪的增长,越来越感觉,真正懂一个人是多么难的事情。与此相对应,若是有幸被人懂得,也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之前会觉得,只要别人说了,自己听了就差不多可以懂别人了。现在看来,这多半是自以为是,因为事实往往是另外一种情况。很多夫妻之间、亲子之间、同事之间,明明两个人都说了,却跟没说一样,彼此常常抱怨:我说了这么多,你怎么还不懂(明白);我没这样说,你怎么能这样理解呢……诸如此类的情况很多,接下来再发展的话,就会变成面红耳赤,声嘶力竭,怒发冲冠,一地鸡毛,分分钟都有心碎的感觉。就如下面的三个例子。例1:一家三口晚上回家,都很累,上楼时小孩子非要抱,家长想让孩子自己走,孩子不愿意,于是家长大声批评孩子不懂事,孩子大哭。  相似文献   

8.
七八年级的学生处于少年到青年的过渡期,国外学者称之为“危险年龄”。这一阶段的学生身体发育迅速,心理发展需求与现实身心状况之间的矛盾常引发强烈的冲突,致使他们表现出半成熟、半幼稚的过渡性特点:思维的成熟性日渐加强,他们开始学习全面地看问题,社会性情感日益丰富和强烈,常随道德价值判断而改变;能根据自已的特点选择兴趣爱好,开始以地位相称、态度一致和情趣相投等原则来选择交往对象;性意识普遍萌生,喜欢与异性同学一起参加活动;独立意识明显增强,行动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社会性的约束与自我独立的矛盾冲突往往引发逆反心理和自卑心理,使他们不能正确地评价自我和他人,对批评教育产生抵触情绪,与父母、老师的沟通易出现障碍。由于学校课程数量的增加和难度的增大,他们在学习中也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爱的教养——培养孩子的共情力》是美国儿童创伤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布鲁斯·佩里和《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自由撰稿人马娅·萨拉维兹共同完成的专著。书中针对美国社会中对共情力构成威胁的种种问题进行了论述,通过布鲁斯·佩里实际接触的11个孩子的真实案例,详细阐释了共情力的重要性和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这些问题的提出对于中国的教育同样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于敏像大多数做了母亲的女人那样,她的世界从无限广阔的天地逐渐向小家庭收缩。尤其是她下岗后,丈夫又去了远方干事业,她的世界便彻底萎缩成了女儿月月。如果她有一个座右铭的话,一定是“一切为了女儿,为了女儿的一切”。比如,她会花3个小时为女儿做一顿10分钟便消灭干净的午餐;逛遍整个城市,就只为给女儿买一双厚袜子;女儿从小学到初二,她从没间断过接送,为此,她常常要在学校门口被晒或挨冻一个多小时……  相似文献   

11.
青岛市某小学六年级学生小明经常离家出走,对此他的家人苦恼不已.不久前,不明原因的父亲带着孩子,一同来到某医院的心理科.  相似文献   

12.
记得刚当老师的时候,曾看到这样一段话:"我对未来的教育过程的前景和方向考虑越多,就越是深信:道德上的纯洁、精神境界的崇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美,形象地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那一根连接童年期、青年早期的红线的牢固程度如何,这些时期是在年轻的心灵中确立观念、真理、思想的时期.  相似文献   

13.
cherry 《母婴世界》2014,(8):128-129
案例分析 妈妈在家里打扫卫生时,4岁的丫丫也跟着跑前跑后想帮妈妈的忙、.但是丫丫总是给妈妈帮倒忙,不是把垃圾打翻,就是把水洒出来,忙得不亦乐乎。妈妈对丫丫说:“丫丫,别闹了,妈妈在忙。”可丫丫执意不肯,就是吵着闹着想要帮忙这时,妈妈实在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训了丫丫几句,丫丫“哇”地哭了起来。在书房的爸爸听到丫丫的哭声,连忙跑出来,当了解发生什么事之后,爸爸会意地笑了,蹲下身来安抚着丫丫。  相似文献   

14.
在突破某些教学难点时.教师可以借助比喻、夸张、类比等手法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并不是枯燥无味的,数学也是活生生的、有趣的。  相似文献   

15.
陈梦真  边婧文 《大学生》2012,(Z4):100-101
2012年6月,将参加伦敦奥运会的健儿们正蓄势待发,北京体育大学的学生也按捺不住对奥运的热情,开始了一场模拟奥委会的活动。"冠军之路"上的灵感一次在体大著名的"冠军之路"上,我结识了潘思扬,她对模拟联合国充满热情,饶有兴致地谈起今年寒假去哈佛模联开会的各种经历,这瞬间勾起了我对高中时期参与模联活动的美好回忆,于是模联成了我们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谈着谈着,我们开始畅想在体育大  相似文献   

16.
17.
包旭芳 《时代教育》2010,(9):240-240
书,是知识的海洋,力量的源泉,智慧的结晶。幼儿园新《纲要》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喜欢看图书",许多幼儿园纷纷增设图书室、图书角,家长们大力投资购买各类图书。如何指导幼儿阅读,真正发挥图书应有的功能,成为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有一对双胞胎儿子,他们虎头虎脑的很可爱,但就是有一个坏毛病,只要家里来了客人,他们就凑过来,不是缠着我要吃的,就是没完没了地跟我撒娇。为了帮助儿子改正这个缺点,我打过也骂过,可他们就是屡教不改。后来,老师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你换个方法试试。”具体换个什么样的方法,老师没有明确说,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做,只好自己摸索了。一天,朋友打来电话,说要到家里做客。放下电话后,我微笑着对儿子说:“一会儿有位叔叔到咱家来串门,妈妈先给你们俩介绍一下,你们再给叔叔行个礼,说声‘叔叔好’,然后就回自己的房间玩,不许在这里捣乱。行不?…  相似文献   

19.
张彩 《父母必读》2021,(8):58-61
2岁的小朵拿着两块一样的积木,惊喜地告诉妈妈:妈妈,妈妈,一样的,一样的.亮亮自豪地拍着自己的小小胸脯向大家宣布:我是大哥哥!哥哥受伤了,妹妹走过去,轻声说:没事吧?没事吧?小明喜欢飞机,所以他时刻都能发现飞机的影子,一小块废纸片,随意的几根树枝,一片树叶,任何有点飞机轮廓的事物都能给他以惊喜:妈妈,...  相似文献   

20.
让我更懂你     
<正>故事梗概:小轩因为妈妈偷看自己的手机和她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在"小爱同学"(小米音响)的帮助下,妈妈逐渐懂得了与孩子沟通需要注意的技巧,掌握了如何换位思考,跨出了沟通的第一步。通过沟通交流,小轩也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当,解决了和妈妈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