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基础教育不均衡发展的状况导致教师队伍出现了分层,教师队伍分层加剧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不均衡发展。教师的分层导致了优势群体教师和弱势群体教师分化的加剧。优势群体教师与弱势群体教师的分层反过来成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弱势群体教师问题的解决是实现教育均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的深入,弱势群体的存在已成为一个极大的社会问题.社会弱势群体是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转型而分化和显现出来的一个特殊群体.弱势群体的存在,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不利于民主化建设的进程,同时它也是影响现代化模式的一个重要参数.因此,必须关爱弱势群体,解决弱势群体问题,以保证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界定和类型 大学生弱势群体是指在大学生群体中教育资源占有少,能力素质相对较低,心理相对较弱,在教育资源分配和社会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生存状态与社会主流相对脱节的群体.  相似文献   

4.
弱势群体是社会的各个群体中经济承受力较弱的群体,成为社会结构的薄弱地带,一旦社会各种矛盾激化,经济压力和心理负荷累积到相当程度,影响到他们的生存,社会风险将首先从这一最脆弱的群体身上爆发。尤其是社会性弱势群体,相对生理性弱势群体容易产生更大的相对剥夺感,如果他们存在的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将会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5.
教师“弱势群体”主要表现在普通教师之弱势、资历弱势、专业发展机会之弱势、心理弱势、性别弱势等方面。教师“弱势群体”应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部门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关注与重视。只有理性地认识教师“弱势群体,”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扶持,加上弱势教师自身各方面素质的不断提升,才能变这些弱势教师群体为强势群体。  相似文献   

6.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弱势群体的心理是一个特别需要关注的问题,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程度,不仅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安全,还直接影响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调查显示,这一群体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社会的认同感和信任感.社会公平问题是造成该群体心理失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教师弱势群体既是长期以来业已存在的社会结构不合理的显性化,也是我国近年来社会结构悄悄演变的必然结果。能否正确对待教师弱势群体,是一个社会是否健康的重要表现。一个社会如果不能理性地、有效地处理好教师弱势群体问题,它必将遭到教师弱势群体的“社会报复”。可以认为,帮助教师弱势群体就是帮助强势群体,就是帮助整个社会。  相似文献   

8.
每个学校的教师队伍中实际上都存在优势群体和弱势群体,这两个群体在以不同的方向和方式影响着教师队伍整体的发展。本文主要是明确教师中优势群体和弱势群体的现状和矛盾。分析由此引发的几个核心的教师管理问题,并探讨相应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离不开律师这一重要职业群体.从职业道义和社会责任上来讲,为了公共利益、社会正义以及弱势群体的权益,律师有义务承担部分公益实务.  相似文献   

10.
弱势群体是需要他人帮助、支持,甚至是救助的群体。相对强势群体而言,他们具有经济上的低收入性、生活质量上的低层次性、政治上的低影响力和心理上的高敏锐性。了解弱势群体的需求状况,分析弱势群体需求结构的形成原因,对于探索与制定正确的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个体的社会支持网可以为人们提供情感、经济、信息等多方面的支持。运用提名法对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网研究发现,贫困生的社会支持网与非贫困生的社会支持网存在一些共性,如经济支持网与信息支持网规模小于情感支持网和交往支持网。当前,同伴和亲属是社会支持网的主要构成。但与非贫困生比较,贫困生的社会支持网又有不同之处,如密度更小。在趋同性方面,农村籍大学生的支持网中农村籍成员比例显著大于城市籍大学生支持网中农村籍成员比例,贫困生的支持网中贫困者的比例也大于非贫困生支持网中贫困者的比例。各类贫困生在户籍与经济状况方面的异质性都大于其相对应的非贫困生。因而贫困生的社会支持网所能提供的支持也更为不足。应该鼓励师生更主动地为贫困生提供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2.
教师分层是一种普遍的客观的社会现象,是社会分层的一种表现,但学界对此缺乏应有的关注。教师分层是依据教师的学历、教学能力以及与学校其他成员的人际关系来决定教师在学校中的群体等级或类属的一种持久的不平等模式,而适当的教师分层将有利于创造一个合理的、和谐的教育环境,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家庭社会资本和学校质量是影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处境不利学生能否转化为抗逆学生的核心要素,二者如何发挥联合作用值得探究。文章使用方差分析、多层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我国东部某省不同阶层家庭小学生在家庭社会资本和学校质量方面的获取差异和回报差异。研究发现,学生的家庭社会资本和就读学校质量存在显著的阶层分割;家庭社会资本的增加、就读学校质量的提高不仅正向预测学生的学业成绩、有助于缩小不同阶层家庭学生的成绩差距,而且二者还表现出资源替代关系。因此,文章提出弱势阶层家庭的教育投资重点应该在家庭社会资本的积累上,同时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也需要努力缩小区域间和学校间在师资质量、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发展机会等方面的差距,使得处境不利学生有机会获得优质教育资源以补偿其家庭资本的匮乏,增加其成为抗逆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4.
对作为农村教师主要来源的农村籍大学生来说,当下农村社会的教育环境使得教师的文化资本日益异化于教师而存在。文凭资本一方面难以转换为经济资本和社会身份资本;另一方面,受结构性的社会、教育环境因素影响,文凭资本难以与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建立联系,这是影响教师补充困境的深层原因。只要农村教育与以知识、技能为最主要凝结物的文化资本的弱势地位得不到改变,农村教师在入职、工作状态上的不利局面就很难得以根治。  相似文献   

15.
《师资教育杂志》2012,38(4):416-428
This article focuses upon the classed and early professional experiences of middle-class novice teachers in England experiencing and contemplating working in schools serving socio-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 communities. Through an examination of the visibility and invisibility of social class in education set within an increasingly unequal and changed social landscape, the article reports upon research which seek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class identities of these teachers. Evidence is presented of the key, yet complex, role that social class occupies within the working lives of new teachers and reveals the different ways in which teachers respond to the classed dimensions of their early professional experience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fundamentally important role that social class plays in terms of shaping early professional experiences in teaching suggests the need not only for a commensurately enhanced focus as part of early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but also for attention that is sensitively attuned to the class identities of teachers.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带来的社会阶层化现象,业已对教师专业伦理的型塑造成一定的影响,主要涉及教师专业信念、教师责任、教师公正等方面;有待通过合理规范教师专业伦理、倡导对话式教育、加强教师教育、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等途径推动教师专业伦理的重构。  相似文献   

17.
教育与社会阶层结构的互动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与社会阶层结构是一种非线性的互动关系。一方面,教育对社会阶层结构既有积极的影响又有消极的影响,这不仅发生在教育的纵向差异对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影响上,而且也发生在教育的横向差异对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影响上,另一方面。社会阶层结构也同样影响着教育的公平和受教育者的入学机会、学业成就等。而教育与社会阶层结构的这种双向互动关系则充分体现在弱势群体的社会流动与教育这一关系范畴中。  相似文献   

18.
排斥与融合:民办园教师生存状态的社会学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自编问卷调查民办园教师的生存状态,结果表明:相对于公办园教师,民办园教师由于占有的资源和权利有限,因而在经济收入、生活条件、工作环境、专业成长、社会关怀以及社会支持与社会保障等方面遭遇到了种种"社会排斥",表现出明显的弱势特征.建立以各级政府为主导、多方协作配合的社会融合机制是改善民办园教师生存状态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成人弱势群体是社会资本匮缺的群体,主要体现在社会关系网络窄、社会信任程度低和社会规范意识弱等方面,这成为成人弱势群体职业发展和社会交往的障碍。弱势群体是成人教育的重点关怀对象,成人教育是提升成人弱势群体社会资本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教育活动,拓宽社会关系网络;推进文化素质教育,加强社会认同;构建学习型团体,培养社会规范意识,能够有效提升成人弱势群体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reports on a pilot study that investigated the beliefs, values, and pedagogies of experienced high school teachers who worked with student populations of non-English speaking and 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 immigrants or refugees in Australia.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including focus groups and in-depth individual interviews with teachers, produced data that were examined using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lose reading of the teachers' comments suggests that there are a number of key discourses that teachers use to make sense of differences among culturally diverse and 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 groups of students. Specifically, teachers distinguish between cultural groups on the basis of students' life experiences prior to arrival in Australia; students' collective and individual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and the different social class positioning of students within the same ethnic group. In their comments, teachers at times categorised students in generalised and stereotypical ways but also were able to critique and reflect on their personal assumptions. An analysis of the teachers' reflections provides insights into how they made sense of “diversity” and how, as teachers, they try to work productively with ethnically diverse and 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 stud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