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上,学校注重的是掌握型和理解型的学习风格,以及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这种注重特定学习风格和智能的培养方式,对于擅长其他风格和智能的学生来说,学习就显得有些困难。例如,一位擅长人际型风格和身体动觉智能的学生,对独立完成作业,并在每一章结束后回答问题,几乎很难维持兴趣。另一方面,虽然学校能够迎合那些恰好拥有学校注重的风格和智能的学生的需要,但我们还是剥夺了这些学生用新的方式思考,并在不断的挑战中成长的机会。在校外,孩子们倾向于用自然的方式学习。而在学校,我们常常只要求学生用一两种方式学习。这严重地妨碍了学…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自主学习成了人们终身学习的一种有效的方式。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发展的、可塑的,个体拥有自己独特的智能倾向和优势智能,人人可以通过教育活动来发展自己的智能,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了全新的学生观和能力观。本文主要探讨运用多元智能理论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材施教,使英语教学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3.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的智能类型是不一样的,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求、学习优势、学习风格是不同的。不同的学习风格有着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学习方式有着不同的作用。每个人具体的学习方式不同,这就决定了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  相似文献   

4.
多元智能理论诞生于1983年。该理论认为,以往对智能所作的定义太狭窄。其实,人的智能具有多元性。不同的人智能组合方式也往往不同,有着各自的智能优势和劣势。此外,个体在学习风格、表现方式、意志品质以及发展速度上,也存在着很大区别。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启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应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一、一切工作围绕学生进行,树立平等的师生观学生管理属于服务类工作。管理仅仅是一  相似文献   

5.
多元智能理论与英语教学相结合,是从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中找到的"切入点"。要想让每个学生都用适合自己智能特点的学习方式来全面发展自己  相似文献   

6.
评价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学校不存在”差生”,每一个学生都是各有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如果我们只重视语言智能和逻辑智能的评价.忽视其他智能的评价,就可能挫伤一部分语言智能和逻辑智能不强的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对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它突出了智力是多维的、发展的.强调智力是一种解决问题和创造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评价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学校不存在“差生”.每一个学生都是各有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如果我们只重视语言智能和逻辑智能的评价,忽视其他智能的评价,就可能挫伤一部分语言智能和逻辑智能不强的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对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它突出了智力是多维的、发展的,强调智力是一种解决问题和创造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认知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认知方式,其差异主要表现在感知和思维等方面。不同的认知风格有自己的特点,既有一定的稳定性,又有其独特性。对于教师来说,学习和研究认知风格理论,了解和分析自身及学生的认知风格,针对认知风格的不足,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9.
智能风格就是个体利用各项智能的倾向,即个体对多元智能内容中某一种或几种智能的偏好。个体的智能风格与其不同的智能分布有关。学生的学习,有的偏爱团体学习,有的喜欢个人学习,有的喜欢直接感受,有的爱好分析,有的习惯边听音乐边记单词或做作业,这就是学生不同智能风格的体现。每个学生的智能风格各不相同,各有特点,有些对学习有正面作用,有些却会产生不利影响。了解学生各自的智能风格,是为了取长补短,让教学更加成功,更有效率。  相似文献   

10.
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除了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两种基本智能以外,还有其他7种智能,即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和存在智能.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在改进学习评价方式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我们要用多元智能理论重新认识学习评价方式:学生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大的发展;学生学习评价的取向应以人为本:学生学习评价的特点应以综合性为主;学生学习评价的方式要多种多样;学生学习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化;学生学习评价应淡化结果,注重过程.  相似文献   

11.
智能风格就是个体利用各项智能的倾向,即个体对多元智能内容中某一种或几种智能的偏好。个体的智能风格与其不同的智能分布有关。学生的学习,有的偏爱团体学习,有的喜欢个人学习,有的喜欢直接感受,有的爱好分析,有的习惯边听音乐边记单词或做作业,这就是学生不同智能风格的体现。每个学生的智能风格各不相同,各有特点,有些对学习有正面作用,有些却会产生不利影响。了解学生各自的智能风格,是为了取长补短,让教学更加成功,更有效率。一、学生智能风格现状调查与分析2002年,笔者承担了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尊重学生潜能,发展…  相似文献   

12.
加德纳的理论指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 独立的八种智能,每一种智能又都有多种 表现方式。因此每一个学生的智能都各具特点并有 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 法。应该说学生个体问的差异是必然存在的。 笔者在肯定个体间差异的存在之后,充分了解 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智力强项,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 都能展示自我,发展自我。首先将原先随机分配的小 组,更科学地组成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全新组合, 以便更加有于互相帮助和有效学习。经过一段时间 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思维互补,形成多角度的  相似文献   

13.
1983年,霍华德.力口德纳出版了《智能的结构》一书,标志着多元智能理论的诞生。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多种智能,这多种智能在不同的人身上具有不同的组合且以独特的方式共同地发挥作用,没有哪一种智能可以独立地存在,智能往往都是交互作用的结果。有些人的每种智能均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有些人只有几种或一种智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即每个人都有一种或多种优势智能。个人智力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启示教师应根据复习内容以及学生智能结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的不同特点,同时考虑自己的智能特点,选择和创设多种多样适宜学生的复习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4.
一、物理教学中应用多元智能理论的意义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是关于智能发展的主要理论,他认为人类的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元化的,人的智能应包括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8个领域。加德纳强调:“我总是认为多元智能观点的核心,不管是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在于认真地看待人的个性差异。”这种个性化教学设想强调学校教育应当为每个孩子提供发展、展示和强化优势的平台。所有人都有潜能,教师的成绩就在于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发现他们的智能…  相似文献   

15.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探讨了调动学生多元智能课堂教学策略和课外活动策略。对实验学校的学生智能风格进行了测查,针对不同学生的智能风格,提出有效利用学生智能风格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6.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升教育方式、水平和创造成果,将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的有力支持和补充.通过智能系统对智能教学模式、智能备课、智能教学、智能定制化进行研究,并对学生课前、课中、课后、定制化学习等过程进行大数据分析,教师可以准确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风格等信息,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基于此,探...  相似文献   

17.
学习风格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照感知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视觉型、听觉型和触觉型,即学生在接受信息时更偏向的方式。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文章主要分析利用学习风格的研究成果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以提高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辛雁 《内蒙古教育》2003,(11):16-18
了解了学生数学学习表现的特征,并分析其成因之后,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表现有良性的,也有不良的,同时更加清晰的感觉到,学生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又更多地反映在学生的学习观念、学习倾向、学习策略等方面。一、学生对自己学习方式的改造学习方式,也叫“学习风格”。迄今为止,“学习风格的定义差不多与对这一课题的研究者一样多”,这些定义的着眼点尽管不同,但其实质是相同的,都是指人们在学习时所采用或偏爱的方式,即学生在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多方面的,如有的学生较为…  相似文献   

19.
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多元智能理论恰为这一理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把这一理论运用到语文教学中,为学生创造多元智能的文化.环境,使学生结合自己的智能强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既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又促进其它智能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纵观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学生的学习风格得到了许多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的考究和探讨。它不仅与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在校行为方式关联密切,还是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也是现代教育的基石。因此,分析学生的学习风格,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水平,开发他们的智能,是学生成为新型人才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文章旨在梳理学习风格的研究状况,以期为广大研究者提供些微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