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唐文生 《云南教育》2007,(10Z):18-19
如果关注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编排,我们就会发现,新诗的篇目明显增加,九年级上、下册还设立了专门的诗歌单元。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中学生正处于诗的年龄,不断的诗的熏陶会使他们心灵秀美,诗意地生活。《理想》是七年级(上)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著名作家流沙河的作品。下面我想通过对《理想》的教学设计,谈谈对新诗的教学设想。  相似文献   

2.
[单元概说]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新诗。这九首新诗(其中两首外国诗),在内容上,具有丰富的想象和浓郁的抒情色彩;在形式上,构思精巧,语言精练、形象,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而具有音乐美。《天上的街市》通过天街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对理想生  相似文献   

3.
整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和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形成“新诗”大单元进行教学设计,围绕“何以为诗”,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情志、语言、意象等内容。教学过程以“因情有诗”“以象写诗”“借言为诗”“依声成诗”进行整合,形成对诗的本质要素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虞根应 《学语文》2008,(1):54-54
新课标下的中学语文教材,新诗篇目增加不少,多册课本还设立了专门的诗歌单元。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中学生正处于诗的年龄,不断的诗的熏陶会让他们心灵秀美,诗意地生活。这显然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和应试教育的影响,诗歌教学大多致力于在阅读阐释的过程中探求作者的原意,并把它作为唯一“权威”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张林 《上海教育》2009,(11):59-59
诗人艾青说:“中国新诗是新时代的产物,新诗的崛起,诗体的解放曾经是我国近代思想启蒙文学革命的开路先锋。”二期课改新教材中引入了较多的新诗篇目,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舒婷的《双桅船》、郭沫若的《地球,我的母亲》等。我在对这些作品的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6.
[写作指引]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新诗单元,集中推出一组新诗: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余光中的《乡愁》、林徽因的《你是人间四月天》、穆旦的《我看》,这些诗长短不一,无不充满真情,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写作导航] 其实,新诗于我们并不陌生,七下的《黄河颂》,八上的《回延安》都是新诗.至于写新诗,从小学到初中,我们也没少实践.今天,就让我们重温新诗,学做诗人.  相似文献   

7.
教学材料:人教社2007年第2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1单元3篇课文4首现代新诗,分别是《沁园春.长沙》《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一、感悟诗歌的情感美是诗歌教学的主要任务语文教学具有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等多重功能,  相似文献   

8.
1.作为诗,教学《理想》时,我首先重视朗读,朗读是诗歌教学的基本要求,特别是《理想》,构思精巧,语言精美,朗读会使学生感情激荡,浮想联翩。(唐文生《〈理想〉Y2.现代诗歌教学设想》,《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6年第6期)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诗的国度,从《诗经》到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一直到新诗,无论诗的形式怎样发展变化,都与音乐息息相关。在很大程度上既是自身节奏、韵律美之使然,也是与诗和音乐同源分不开的。在诗歌教学中,尤其是在大学课堂上,根据诗歌自身的特点,把音乐应用其中,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华文化精髓的主要途径。我国是诗的国度,我们的诗歌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从先秦的《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无不体现着中国文化中诗歌的深厚底蕴。新诗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体味祖国语言的精华,感受诗歌带来的全新享受,进而热爱语文这门学科。下面,笔者就如何学习新诗谈几点粗浅的认识。首先,要领会新诗,重在感悟诗歌的意象。意象即诗作中融合的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是作者通过联想或想象寄寓深刻含义的物象。  相似文献   

11.
<正>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1)第一单元是现代新诗单元。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这四首诗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都运用了异化的创作思维和表现手法。我认为有探究一番的必要,毕竟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对于提高他们的写作和阅读能力是有意义的。异化:借助客体来表现主体的表现方法  相似文献   

12.
林庚对中国古典诗歌采取传承与创新并举的态度,在新诗格律、语法与语言上积极探索,形成具有独特中国古韵的中国新诗。哈罗德·阿克顿在《中国现代诗选》中对林庚新诗创作理论与新诗作品的甄选,注重技法纯粹性、诗语古典性、诗风历史性。在诗歌翻译层面,阿克顿以“以诗译诗”的唯美主义译介笔法,忠实地还原了林庚白话诗的“中国诗味”。阿克顿在新诗编译上的独辟蹊径,是对西方世界唯美“中国梦”的投射,也暗合林庚新诗创作的审美理念。  相似文献   

13.
《谈新诗》是中国新诗理论与批评史上的重要文献。废名通过对众多诗的细读与比较分析,阐明了其新诗观的核心“诗的内容、散文的文字”;主张新诗的“普遍性与个性”的妙合、“当下性与完全性”的平衡。《谈新诗》的写作走的是中国传统点评式、感悟式的路子,虽存在着某些认识上的偏误,但对当下诗歌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单元目标概说】本单元通过新诗这种艺术形式吟哦自然诗语,抒发内心情志。《沁园春·雪》是中国现代诗坛的一首杰出的词作,全诗情景交融、叙议结合且用词精确、  相似文献   

15.
《雨巷》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第二篇课文,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从已有的《雨巷》教学案例来看,大都是紧紧围绕着《雨巷》中多种意象来组织教学。在教学方法上,是以讲授法和启发式互为补充。这种教法虽然抓住了重点,着重分析诗中多种朦胧的意象和"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但传递的知识比较空洞、单调和缺乏新意,不利于学生新诗素养的培养。因此,对于《雨巷》这一类新诗,我们要对其教学内容除旧布新。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方面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新设计:领略《雨巷》的意象美,感悟《雨巷》的意境美,品味《雨巷》的情感美。  相似文献   

16.
李润霞 《天津教育》2003,(11):44-46
语文教学中,诗的失落是当代教育急功近利的表现,应试教育更导致新诗教学现状堪忧,教学效果不容乐观,而新诗教学又几近教改研究的一处盲点,广大语文教师对新诗教学普遍感到难以下手。本刊特约一些在中学新诗教学和研究方面富有专长的专家、学者,开展一系列笔谈,希望能对新诗教学起到一些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周作人的诗《小河》是一首完全摆脱了旧诗格律的自由体新诗,是一首诗体大解放的代表作,对后来新诗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天上的街市》为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课,是郭沫若于1921年10月24日完成的一首新诗作品,后被编入《星空》诗集。在传统的解读及教学中,一般落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指出诗歌所蕴含的情感,即本诗表达了诗人苦闷、徘徊的情绪,或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从诗歌的整体意境来看,这些解读看起来确实如此,但在细读后能够发现许多疑点,例如诗人的情绪真的只是处于苦闷、徘徊的浅层意境吗?  相似文献   

19.
刘半农不仅是中国新诗理论的构建者,而且是把旧体诗改造成新诗的成功的实践者,《游香山纪事诗》就是他最早的代表作。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刘半农新诗理论上的“写真说”,并在形式上不拘平仄,不叶旧韵,有重大的突破。另外,诗歌写的香山应是江阴的香山,不是北京的香山,只有了解了诗歌描写的对象,才能正确理解诗的内涵。因此,《游香山纪事诗》应作为新格律诗的开篇载入中国文学史册。  相似文献   

20.
校园是孕育诗歌的肥沃土壤.青春是创作诗歌的黄金时光。高中学生正处于诗的年龄.他们血气方刚.豪情万丈,想象丰富,敢于创新。写诗,合乎他们的天性。笔担任校报学版编辑,在大量的学生来稿中,新诗数量要占到稿件总数的2/3.尽管这些诗作水平参差不齐.但足见校园里存在一个阵容庞大的新诗写作群.他们对新诗写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新课程标准强调高中语教学要“重视优秀化遗产的传承”、“关注当代化生活”.在高中作教学中开展新诗写作教学,既是对我国延续数千年的诗教传统的继承,又是对新诗这一当代化艺术的必要关注:既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又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和阅历层次。遗憾的是.当前高中阶段的新诗写作教学在大多数学校并未被摆到适当的位置.有先行搞了一些尝试也似乎仍未找到出路.新诗写作教学的整体状况可谓一片荒芜,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