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黄振德 《大众科技》2007,(9):121-123
以聚丙烯酸来络合碳酸盐的方法来制备合成LiNi0.5Mn1.5O4,用X射线衍射、DSC-TGA、SEM和恒电流充放电技术研究了工艺条件对材料的结构、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的影响,并针对所制备的单相尖晶石结构LiNi0.5Mn1.5O4在大电流0.5C下充放电循环性不稳定,进行了掺杂改性,结果共掺杂体LiCo0.09Ni0.41Mn1.5O3.85F0.15初始容量为131mAh/g,15次循环后的容量为130mAh/g,比容量损失仅为0.6%.  相似文献   

2.
以Li2CO3和V2O5为原料,用中热固相法制备了掺杂不同氟离子含量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1+xV3O8-yFy,采用XRD衍射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通过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及电导率测试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测试结果表明,中热固相法制得的Li1+xV3O8-yFy产品较纯,没有杂质相存在;当y=0.1时产品的电化学循环性能最好,首次放电比容量达252.08 mAh/g,以0.2c倍率循环25次之后比容量仍保持在210.93 mAh/g,容量保持率达92.72%.  相似文献   

3.
以硝酸锌、六次甲基四胺、聚乙烯基亚胺为原料,通过控制水热工艺,在柔性PET衬底上制备了具有有序阵列结构的氧化锌纳米棒,通过电子束蒸发镀膜方式在ZnO纳米棒周围包覆了Mn_3O_4薄膜,并结合微纳加工工艺,制备了基于Mn_3O_4@ZnO阵列复合电极材料的柔性透明超级电容器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光电子能谱(XPS)和X射线衍射(XRD)等技术手段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貌。并采用循环伏安法、电化学阻抗谱和循环充放电法研究了器件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电子束蒸发工艺得到的Mn_3O_4薄膜具有优异稳定的电化学特性,三维ZnO纳米棒阵列可以作为透明电容器件的集电极,提供了较大比表面积,有利于提高器件的比电容,在2 m V/s时,器件的比电容可达9.2 m F/cm2,并且器件具有优异的抗弯折性能及稳定性,可以满足柔性储能器件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了Pr_(1.8)La_(0.2)Ni_(0.95)Al_(0.05)O_(4+δ)和Pr_(1.8)La_(0.2)Ni_(0.85)Cu_(0.1)Al_(0.05)O_(4+δ)材料,并使用XRD衍射仪、热膨胀仪和电化学工作站分别测试了材料的物相结构、热膨胀性能以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Cu的掺杂不会影响材料的物相结构,对热膨胀性能影响较小,但能够有效改善材料的电化学性能。Pr_(1.8)La_(0.2)Ni_(0.95)Al_(0.05)O_(4+δ)和Pr_(1.8)La_(0.2)Ni_(0.85)Cu_(0.1)Al_(0.05)O_(4+δ)材料制备的单电池在800℃下的最大输出功率密度分别达到了451和644mW cm~(-2),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理想阴极材料。  相似文献   

5.
本文使用简单的一步水热法合成了由纳米棒自组装而成的纺锤状Co(CO_3)_(0.5)(OH)·0.11H_2O。由于该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自身的多级结构,有效的缓解了电极材料在反复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以及缩短了锂离子的传输距离,使得Co(CO_3)_(0.5)(OH)·0.11H_2O在200 mAg~(-1)的电流密度下展现了优异的循环性能,即循环600圈后仍具有1329 mAh g~(-1)的可逆比容量。  相似文献   

6.
利用淀粉、柠檬酸作为有机碳源,配合液相分散混合、高温固相处理以及雾化造粒工艺,制备出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就不同碳源包覆改性对于材料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和讨论。结果表明,三种不同有机碳源中,材料首次放电比容量从小到大依次为柠檬酸(139.4mAh/g)、淀粉(144.4mAh/g)和聚乙烯醇(153.8mAh/g)。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19,(8)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因为高的比容量(250-300mAh/g),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材料,具有非常高的商业前景,但是其还存在这很多缺点,如循环性能差、不可逆容量高等,基于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结构特点,综述了通过掺杂来提高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性能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温固相法在1400℃合成了新型橙红色Sr_2MgAl_(22)O_(36):Sm~(3+),M~+(M=Li,Na)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及扫描电镜对样品进行表征。XRD测量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为MgAl_(22)O_(36)纯相。激发光谱显示,样品在330~480nm范围内能得到有效激发。在405nm激发下,发射光谱由三个锐锋组成,其峰值位于562nm(4G5/2→6H5/2),595nm(4G5/2→6H7/2),640nm(4G5/2→6H9/2),其中595nm处峰值最大。文章研究了Sm~(3+)掺杂浓度及电荷补偿剂对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Sr_(2-2x)Sm_xM_x(M=Li,Na)Mg Al22O36的发光强度随着Sm~(3+)浓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最佳Sm~(3+)的掺杂量为x=0.05。Sr_(2-2x)Sm_xNa_xMgAl_(22)O_(36)的发光强度高于Sr_(2-2x)Sm_xLi_xMgAl_(22)O_(36)。  相似文献   

9.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是一种大电流密度、高电压激励的控制器件,是高压高速新型大功率器件,它的耐压能力为600V~1800V、电流容量为100A~400A、关断时间低至0.02μs。所以在PSM广播发射机调制器的功率模块中大量应用了(IGBT)作为电子开关的重要组件。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Li Ni1/3Co1/3Mn1/3O2,对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Li Ni1/3Co1/3Mn1/3O2材料具有层状结构,在2.8~4.4V(vs Li/Li+)条件下进行充放电测试,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174.0 m Ah·g-1。  相似文献   

11.
采用溶胶-凝胶与热压烧结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Ni轻掺Ca_3Co_(4-x)Ni_xO_(9+δ)(x=0,0.05,0.15,0.25)的热电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扫描电镜(SEM),研究了Ca_3Co_(4-x)Ni_xO_(9+δ)基材料的微观结构,掺杂含量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的碳纤维为载体,采用两步水热法在碳纤维基底上先后生长硫化钼和硫化镍纳米颗粒(Ni_3S_4-MoS_2-C),制备了双金属硫化物/碳纤维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表征了其微观形貌和结构。将Ni_3S_4-MoS_2-C复合材料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在三电极体系中测试其电化学性能。在电流密度为1 A/g时,Ni_3S_4-MoS_2-C电极材料的比容量可达2261 F/g,与单金属硫化物复合材料(Ni_3S_4-C、MoS_2-C)相比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研究C_(60)分子与不同金属间的相互作用的意义和重要性。介绍近年来的一些主要进展和重要成果,特别是碱金属掺杂的C_(60)超导体的机理,C_(60)-过渡金属体系以及C_(60)-金属衍生物结构的研究进展和成果。讨论了本学科当前的一些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衡阳市7个县、5个市区开展了连续4年的病残儿的调查,发现先天畸形的遗传病发病率很高,特别是唇腭裂和多指(趾)并指(趾)畸形.本文对这两类病人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共淀法合成前驱体Ni0.8Co0.2(OH)2,再通过高温焙烧制备了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LiNi0.8Co0.2O2。对材料进行了SEM测试,结果表明材料形貌近似为球形。XRD测试结果表明材料具有较好的层状结构。在2.8~4.3V(vs Li/Li+)条件下进行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材料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共淀法合成前驱体Ni0.8Co0.2(OH)2,再通过高温焙烧制备了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LiNi0.8Co0.2O2。对材料进行了SEM测试,结果表明材料形貌近似为球形。XRD测试结果表明材料具有较好的层状结构。在2.8~4.3V(vs Li/Li+)条件下进行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材料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对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商用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还是以石墨为主,但是石墨负极的理论比容量较低(为372 mAh/g),严重限制了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硅的理论比容量高达4 200 mAh/g,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之一。然而,硅负极材料在锂化的过程中会伴随着巨大的体积膨胀效应,导致电极材料破裂和粉碎,从而大幅度降低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并且硅的电导率不理想,也限制了其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用石墨烯对硅负极材料进行改性,有望缓解其电极材料的体积膨胀以及导电性差的难题。本文重点阐述了石墨烯对于硅基负极材料的性能提升机理,期望对未来石墨烯改性硅基负极材料的制备和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植物油中叔丁基羟基茴香醚(BHA)、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和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Nova-pak C18色谱柱4μm (3.9mm×150mm),以甲醇为流动相A、1%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B进行二元梯度洗脱,流速为0.8mL/min,检测波长为280nm.结果:叔丁基羟基茴香醚(BHA)的线性范围为0.1040μg~2.6000μg(r=1),平均回收率为86.8%;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的线性范围为0.1001μg~2.5025μg(r=0.9999),平均回收率为73.5%;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的线性范围为0.1007μg~2.5175μg(r=0.9997),平均回收率为89.0%.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 Mg_2Ti_(0.9975-x)O_4:0.0025Mn~(4+),xLi~+(x=0.01,0.02,0.03,0.04,0.05)系列荧光粉。采用X射线衍射仪、荧光光谱仪对荧光粉的结构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掺杂Li~+后荧光粉主晶相仍为Mg_2TiO_4结构,Li~+掺杂浓度对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影响较小;光学性能研究表明,Mg_2TiO_4:Mn~(4+),Li~+系列荧光粉可被350nm光波有效激发,发出位于656nm处的强红光,当x=0.04时,相对发光强度在未掺杂基础有显著提高,表明适量的Li~+掺杂可有效提升Mg_2TiO_4:Mn~(4+)荧光粉的发光效率,改善Mg_2TiO_4:Mn~(4+)荧光粉的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20.
利用简单的水热反应法制备了固体超强酸光催化剂SO_4~(2-)/Fe_2O_3-TiO_2。样品经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仪(IR)、失重差热量热仪(TGA/DSC)等测试手段进行了表征。在可见光照射下测试了该光催化剂对亚甲基蓝(MB)水溶液的光催化活性,探究了光催化剂用量和初始浓度对降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光催化剂主要由锐钛矿TiO_2和α-Fe_2O_3组成,SO_4~(2-)主要以螯合双配位方式结合在Fe_2O_3-TiO_2表面,S-O强烈的诱导效应使金属与氧(M-O)键上的电子云强度偏移,导致产生L酸中心,同时也具有B-酸能力,这些有利于污染物的降解。300℃焙烧的样品具有更高的脱色效率,在亚甲基蓝初始浓度为6mg/L和催化剂用量为0.6g/L时,脱色效率达到92.2%。SO_4~(2-)/Fe_2O_3-TiO_2光催化剂可以应用于染料废水的净化处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