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个年轻老师,妻子生孩子的时候出现难产,自己因为教学任务重没有陪在身边,最终孩子生下来很不容易,因此很珍视自己的儿子,心有内疚.后来,他教健康课的时候讲到了‘艾滋病’一节,有个好奇的学生问他,‘如果是您的儿子得了病,您会和他一起吃饭么?’结果老师不太开心,批评了学生,学生也觉得有些委屈."这是全国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垂杨柳中心小学班主任郑丹娜在工作中碰到的一个难题. 在参加北京劳模宣讲团的宣讲过程中,通过和来自医疗系统的劳模交流,她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有一次搞活动,吃饭时,一名艾滋病患者指着自己的饭盒说,‘护士长,我不吃肉.’我迟疑了一下,把他饭盒里的肉夹过来,放进了自己的嘴里.他一下子惊呆了:‘王姐,我家里人都不敢这样!’他管我叫姐了,把我当亲人了!"  相似文献   

2.
从参加《解放军报》新闻函授以来,就像和您事先约定一样,每月准时重逢相见。《军事记者》,认识您,才发现您知识渊博,是难得相求的好老师。和您每次见面,都让我有新的收获,这更坚定了我的等待。您知道我在等您吗?因为等待让我更注重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我才能和您交流,才能真正地了解您,才能明白您讲的道理。那是您无数次实践后的真理,那是您多年知识的汇聚,那是您辛勤耕耘后的硕果。您知道我在等您吗?因为等待,我被战友们挂上了“痴情人”的绰号。但我从不介意。是您改变了我,让我从无聊的游戏中走了出来,让我从侃大山中走出来,让我从空虚时…  相似文献   

3.
夏先生:向您致问候!我是图专55级学生,1956年听过您的“世界史”,先生当年风貌历历如在目前。时隔将近三十年,学生也已年近半百,再称呼一回先生,感慨万端,成都研讨会,开得很活跃。从成都回来,我思虑颇多。既然先生执掌此方面,我以为有义务申诉一些看法。一、图书馆学教育这几年是不正常地繁荣。这固然是因为客观需要非常迫切,但就  相似文献   

4.
《新闻世界》2008,(4):11-11
韩国前总统金大中曾在韩国首尔大学做了一次演讲。演讲快结束时,金大中留出时间让学生们提问。有一个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您的一生非常坎坷,经历了许多令人难以想象的挫折和磨难,是什么力量使您保持坚强而乐观?”金大中微笑着回答:“因为我有一道坚固的心灵防火墙!”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金大中没有马上进行阐述,而是对那位学生说,“你能先上台和我一起做个实验吗?”那位学生愉快地走上讲台。  相似文献   

5.
《民主与法制》的记者江耀春问刘宾雁:“您从事的事业,看来是充满风险的,但您还是干得这样乐观,信心来自何方?”刘宾雁回答说:“开始我也没有很大信心,——同时既没料到会招来强烈的反对,也没想到会有那么多读者欢迎。你说“充满风险”,是不是过重了一点?我看只能说有很多困难和阻力。当然,风险也不是一  相似文献   

6.
近日,一张格外引人注目的贺卡从某边防哨所飞到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教授徐乘的办公桌上,上面留有感情真挚的赠言:尊敬的徐教授:您是青藤,让我们踩在您身上不懈地攀援,去采撷崖顶的燕窝;您是大桥,为我们连接峰回路转的起伏山峦,指引我们往收获的峰顶拼搏攀登;您是红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学生,永远在我们心中活增生辉·‘…·当得知您荣获我国新闻教育界最高奖——韬奋园丁奖时,作为您的学生,我由衷地为您高兴和自豪。让这张小小的贺卡,带着我崇敬的问候和热烈的祝贺,呈献给您——我的恩师!徐教授是中国军事新闻教育界…  相似文献   

7.
□袁剑:顾彬教授,首先,非常感谢您能接受我的采访。以前我都是在媒体和相关书籍上看到您的事迹,也听我同学说起过您的经历,这次终于有机会当面与您交流。  相似文献   

8.
我,在宜兴在那个魂牵梦绕的山水之间等您这里有湖,为您提供倒影;这里有庙,为您美丽祈祷;这里有山,为您独辟蹊径;这里有竹,为您抵御寒冷;这里有爱,为您平复心情。去年我们的美丽约定已经到了兑现的时刻,我和春天并排站在乾红早春的茶场;穿着绿色的盛装,等您来!等您在我最嫩的时刻亲吻我今年我依然比中国最早的春茶早15天等您刚一读到出自张默闻策划集团的唯美文案,便迫不及待地开始期待这一  相似文献   

9.
听说《青年记者》为纪念创刊60周年,也在酝酿改版。这使我想起当前新闻界的一些现象,让人担忧。为什么担忧?我们先读一封清华大学一学生不久前发给我的一封电子邮件:李老师,您好:我在新华社的实习终于结束了。前后两个多月的时间,在专稿要闻组编发了80多条要闻,写了30多篇专稿,总算对新闻写作有了一点感性认识。有个问题想请教您,您要求学生写新闻时不加渲染,  相似文献   

10.
读者调查表     
尊敬的读者: 为了更好地了解读者的阅读状况,建立相对稳定的作者群,呈现更优秀的书评作品,我刊将展开大范围的读者调查,我们希望听到来自您的真实声音,帮助我们的进步,请您将填好的读者调查表寄回或发E-mail到我社邮箱。衷心感谢您对我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乙方:您在《中国图书评论》第八期发表的《你有文化吗─—科普问题刍议》,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同意您在文中所表露的观点,但也感到有言犹未尽之意。这里我想和您再作些切磋。我认为,今天所谓的科普已不再是简单的普及科学知识,而是普及科学精神。因为尽管科学普及往往...  相似文献   

12.
李:周老。我来自湖北省成宁市.我们那里的向阳湖是文化部的“五七”干校.也是您的连襟沈从文先生“文革”下放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与北大一位学新闻的学生交流,他问了我不少问题,一些问题有代表性,我记录下来与诸位分享. 学生问:去年您写过一篇《为什么要拉黑劝你别报新闻系的人》,很多像我们这样的新闻专业学生也有这样的想法,您怎么看这个专业? 我回答:很多学新闻的学生缺乏专业自信,新闻到底有没有学?如果有学,学在哪里?当然有,但不在“传播”中,而在新闻内容生产的逻辑中.现在新闻学的最大问题,是失去了内容生产的逻辑,而陷入传播陷阱中.当新闻被“如何做一个迅速刷爆朋友圈的10万+标题”之类的问题所主导,新闻学就成了“按摩”服务学,纯粹是术而无学.越往新闻内容生产的源头追溯,越能找到新闻学之本.  相似文献   

14.
传馨 《今传媒》2016,(11):1-4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者"):梁院长,您好!非常荣幸采访您.我看到您的博客名是厚夫,这也是您的笔名,请问您取"厚夫"为笔名有何含义? 梁向阳:你好,感谢《今传媒》的采访,让我有机会和读者进行交流!文人善用笔名,不外乎一些原因:如不想让读者知道作者的真实身份;在笔名中寄寓心志等等.我起笔名时,这两种心思均有.  相似文献   

15.
曹世钦老师: 您好! 您的获奖作品《长长的行程》读后很受启发。我初学散文写作,很想请您谈一谈您的创作经验。做为一个初学者此时的心情您是了解的。希望您在百忙之中,抽出一点时间给予帮助. 敬礼刘中夫刘中夫同志: 你来信提出要我谈谈《长长的行程》写作体会,这个问题有的青年业余作者也提出过。我曾在1984  相似文献   

16.
前一段时期我到北京出差,晚上回到人住的饭店,发现房间的床铺上有一张纸条,读后,使我的心里感到热乎乎的。这张纸条是这样写的:尊敬的李先生:您好,在打扫房间时,看见您有自带枕头,于是就帮您配了一个枕巾。看到您有药,就特意为您烧了一壶水,方便您炊用,最近北京天气干燥,提醒您平时多喝水,多注意身体。  相似文献   

17.
<正>朋友们,我想请问大家一个问题,在您的钱包里面应该有一样东西,大家猜是什么?钱、人民币、信用卡?好,都是正确的!不过,我这里说的是您的身份证,带有身份证的朋友可以掏出来看一看,您的国籍、姓名、性别还有出生年月,都清楚的写在上面,对吧?我想说,这,就是您的袖珍档案。朋友们,档案到底是什么呢?我认为,档案是对历史的记录,它承载着一个人、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中国历史上,档案工作与编史修志有  相似文献   

18.
钱飒飒:李院长,记得在2005年11月的中外知名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论坛上您曾经发表过“论全球化背景下的编辑出版人才培养”的主题演讲。您当时谈到要培养适应全球化发展需要的编辑出版人才,在编辑出版教育改革上,应该把握的四个基本导向。一年后的今天,我们《科技与出版》杂志本期的“出版研究与教育”栏目依然探讨这样的主题,您在这方面有何新的见解。李建伟:从2005年到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全球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影响力正在逐步增强。整个社会对编辑出版人才的需求,并没有因为传统媒体面临挑战而萎缩,相反,新兴媒体对高素质…  相似文献   

19.
这些年来,我采写过不少人物,但当我几次提笔想写写您时.最终又放下了笔,因为谁叫您是我爸爸呢。然而一看到您,我就有一种负疚感,似乎不写写您就是一种失职,于是我又重新拿起了笔……今年54岁的您,原先一直担任中学行政领导和教育工作。1986年,当您在远离县城的一个小镇担任教育组工会主席后,接触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多了,于是便产生了要把身边这些典型人和事宣传出去的念  相似文献   

20.
谈个人"图苑"经历论学科生存与发展--孟广均教授访谈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2004年起将增加“学人访谈”专栏。国务院学位委直接批的本一级学科的4位博导中,您是最年轻的也即将年届7旬了,在这个当口,本中心副主任兼本刊杂志社社长周金龙研究馆员和我们商量并几次指示我们就近对您做次专访。先从您这里尝试一下。您就别一再推辞了。可以说,您这一生都献给了图书情报事业,一定有很多体会和感慨,相信这些对青年图书情报工作者和图书情报专业学生是会有所启迪的。您看您是否先谈些经历,然后抒发一下感怀? 孟广均:谢谢大家。我这一生的确都献给了图书情报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