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顾益萍 《考试周刊》2011,(26):30-31
流散现象尽管由来已久,但对于流散文学中的异质文化性未有过深入研究。本文从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分析了流散文学中的异质文化性,并说明其特征是异质文化因素之间的相互抵抗和相互融合。此外把握好异质文化因素之间的张力也是流散文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如何将异质文化再现是文学翻译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以林语堂的《浮生六记》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从文学翻译难题出发,通过对文本的细读和分析,探讨中国文学中异质文化外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化由地域性转向整体性的重要历史时期。曹魏至晋音乐文化的胡汉、南北涵化即推动了文化变迁,北魏汉化和南朝边塞诗等也多得力于异质文化,北朝文人模仿、学习南朝文学,由南入北的文人也因文化环境改变而诗风箫瑟沉郁,主题相对集中。异质文化的介入和文化双向涵化加速了文学发展创新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4.
随着日益明显的全球化趋势,跨文化意识培养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是增强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在跨文化意识培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古典西方文化还是现代西方文化,在英美文学中都有所体现。然而,汉语与西方文学语言之间存在着异质性障碍,主要表现在语言异质性障碍与文化异质性障碍两个方面。为了实现异质性障碍的跨越,必须有效地加强英美文学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5.
流传学是比较文学实践中的基本方法之一,为传统的影响研究模式,不断发展完善。20世纪,中国学者提出异质文化之间的对话问题。在异质文明从冲突到对话的过程中,流传学也脱离了传统的法国学派的模式,体现出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在中国语境下其研究模式的应用也相对发生了变化,因此对当代的中国文学研究颇有意义。不过,这种尝试并不是仅仅为了证明西方理论的普适性或中国文学的可规范性,而是为了实现异质文化间的正常对话。对话是必要的,可行的;任何一种文学传统在世界文学之苑中都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6.
叶维廉的比较诗学研究始终寻求异质文化中共同的美学规律和共同的美学据点,寻求中西诗学的汇通。他的"模子"理论,无疑为他对目的的追寻打通了道路,而他的互照、互识理论,虽然也是在对同一目的的追求过程中产生的,却已经超越了原来确定的目标,转向了异质文化和文学间的"同异全识",转向了异质文化间、文学间的对话。而这种转向的产生,固然是时代文化发展迫切需求的结果,但更重要的是叶维廉对道家美学的参悟和领会不断加深所致。  相似文献   

7.
哲学把文学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文学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冲武器。正是文学与哲学的结盟,使得不同区域不同时代的哲学背景决定了文化的异质发展走向,从而也形成了东西文化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康桥是徐志摩的第二精神故乡,译诗是其最初的文学尝试。康桥译诗是跨文化杂和的文本,充满了异质文化的较量,记录了徐志摩文学人生的转变及其在康桥的心路历程的踪迹。  相似文献   

9.
从欧洲文学的背景上看 ,法国文学与俄国文学创造了两种文学范式 ,前者以宏扬本体生命的意义为能事 ,是一种充溢着享乐意识的文学 ;后者以实现对本体生命的超越为己任 ,却是禁欲主义的。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塑造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这一形象体内流淌着法国人的血液 ,然而其性格中却闪烁着非传统的异质的光芒。这种异质就来自俄国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学翻译中普遍存在着语言错位的现象,译者不自觉的文化误读和自觉的文化取向是引起语言错位的主要因素。面对文学翻译过程中语言错位必然存在的现实,文学译本只有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尽量发挥语言错位的积极意义,才能促使异质文化共存于同一个文本之中且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1.
翻开外国文学史,可以看到,在本世纪以前,拉丁美洲的文学在世界文坛上还是默默无闻的。由于这片土地受到长达几百年的殖民统治,宗主国文化统治了各个方面,民族文化受到长期的压制、摧残,当时拉美的作家大都景仰欧美大师,步欧洲大陆先驱们的后尘,创作的源泉在欧美,而拉美文学不过是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末以来,欧美海洋人文社科领域涌现了一股新浪潮,学者们从跨学科的视阈审视世界海洋与人类历史文明之间的内在关联,这股浪潮被称为"新海洋学"。从全球海洋文明史的整体视阈出发,本文不仅勾勒了欧美"新海洋学"的历史脉络与最新动态,还对"新海洋学"背景下欧美海洋文学的研究动态进行了梳理。整体上看,"新海洋学"语境下的全球海洋历史文化研究成果丰硕,海洋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考古学等众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成为一个显著的特点,与之相比,欧美海洋文学的研究尽管成果丰富,但研究路径大多较为单一,目前鲜有论著从海洋文明发展史的宏观视阈来整体考察欧美海洋文学的发生、发展和流变,鲜有论著讨论欧美海洋文学如何参与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国族认同和国家形象建构;此外,"新海洋学"语境下的海洋文学批评理论及话语体系有待进一步确立。这些都是进一步开展欧美海洋文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西方宗教文化与欧美文学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中国学者受到本国文化传统的惯性,忽视了对欧美文学的宗教理念的关注。随着近年来学者们对这一领域研究的深入,把宗教理念有机地融进教材中成为欧美文学教材编写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文学、音乐、文化有着错综交织、互为表里的复杂关系。郑声与夷乐,是文化史上颇受非议的两种音乐概念。从正统文化的角度,它们均为背离于传统的异质音乐。作为观念,前者逐渐成为一个与经典相对的反面名词,后者也屡屡受到抵制。作为实践,二者随着时代的审美趣味蓬勃发展,刺激了新的文学体式的形成。二者的命运昭示着正统与异质文化的碰撞,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中雅俗、夷夏之辨的复杂性以及文化本身的价值与实践层面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15.
《人是世间一只大野鸡》是德裔罗马尼亚籍作家赫塔·米勒参照自身境遇书写的一个断断续续的移民故事。小说通过对异质群体生存状态的悲情控诉向主流文化提出了赤裸的质询。以社会学理论和后殖民文学理论作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赫塔·米勒小说创作的异质特征,解读了她凭借语言表达的非常规技巧确立异质群体话语权过程中的若干文学要素,阐释了异质身份对其创作风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美华文学研究逐渐演变为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兴未艾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出现了重心从东南亚向北美转移的趋势。本专辑讨论了美华文学研究的两个思路——美华文学文化主题的变迁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互动关系,美华文学中的台湾作家群,当代美华女性文学,“白马社”与当代美华文学史,美华文学在异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传递以及美华文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论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美华文学研究逐渐演变为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兴未艾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出现了重心从东南亚向北美转移的趋势。本专辑讨论了美华文学研究的两个思路——美华文学文化主题的变迁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互动关系,美华文学中的台湾作家群,当代美华女性文学,“白马社”与当代美华文学史,美华文学在异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传递以及美华文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论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文化传媒所拥有的"文化霸权"条件下,传媒对文化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它不断地挤压与改造异质文化,几乎参与、影响了现代和后现代的所有的文学活动,在对文学解构的同时又以其巨大的影响力重构文学,使其不可避免的带有传媒的烙印,使当前传媒影响下的通俗文学创作呈现出文学媒介化即杂体互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美华文学研究逐渐演变为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兴未艾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出现了重心从东南亚向北美转移的趋势。本专辑讨论了美华文学研究的两个思路——美华文学文化主题的变迁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互动关系,美华文学中的台湾作家群,当代美华女性文学,“白马社”与当代美华文学史,美华文学在异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传递以及美华文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论述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美华文学研究逐渐演变为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兴未艾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出现了重心从东南亚向北美转移的趋势。本专辑讨论了美华文学研究的两个思路——美华文学文化主题的变迁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互动关系,美华文学中的台湾作家群,当代美华女性文学,“白马社”与当代美华文学史,美华文学在异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传递以及美华文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论述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