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职业教育这种不可替代的教育类型越来越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高职院校通过不断实践探索,确立了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和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高职教育本质上是就业教育,是"老百姓身边的大学"。传统学科体系下的课程和教材已经不能满足高职的人才培养模式,应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业行动体系对课程和教材进行解构和重构。本文通过对学科体系和职业行动体系下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和教材开发作比较,进一步明确高职教育的目标定位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在高职教育改革中,解构传统的学科体系,设计开发与企业实践密切联系、理论与技能高度统一的综合课程,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新体系,是社会技术进步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定位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在高职院校"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中,基于工作过程确定"社会调研→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划分→职业行动能力分析→学习领域转化→学习情景设计"的构建流程,重构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将课程体系分为人文素质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和拓展学习领域,使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  相似文献   

4.
工作过程导向下的专业课程教学在着力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培养、促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过程是由一个学科体系的解构所表现出来的行动体系重构。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应确立职业岗位,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及与之相对应的行动领域与职业能力,确定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确定专业核心课程构建体系等,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5.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岗位的调研,分析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行动领域归纳,并转换为学习领域课程,这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基本思路。本文结合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建设的研究,应用富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的课程开发技术,按照工作体系而不是知识体系来开发课程,即进行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同时将国家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鉴定规范进行集成,从而建立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6.
以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教学设计为例,对高职数控专业进行岗位分析,据此确定各岗位的工作任务,细化职业行动能力,对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解构与重构,论述了基于胜任职业岗位(群)需要的教学设计方法和实施步骤,对构建面向职业岗位群的课程教学模式及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学科课程在当代职业教育课程中的合法性正面临着危机,这主要体现在行动体系对学科体系解构与模块课程对学科课程的拒斥.行动体系课程话语强调应当以典型的工作过程逻辑来建构课程内容,认为行动体系的建构必然会导致学科体系的解构;而模块课程则以能力为中心,强调设计相应的模块来培养职业能力,模块课程不再遵守学科逻辑.行动体系与学科体系的相互对立,职业能力与学科知识的相互拒斥本身意味着一种职业教育课程论危机.行动体系与模块课程并不是两种恰当的言说,它们本身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学科课程在当代职业教育课程中的合法性正面临着危机,这主要体现在行动体系对学科体系解构与模块课程对学科课程的拒斥.行动体系课程话语强调应当以典型的工作过程逻辑来建构课程内容,认为行动体系的建构必然会导致学科体系的解构;而模块课程则以能力为中心,强调设计相应的模块来培养职业能力,模块课程不再遵守学科逻辑.行动体系与学科体系的相互对立,职业能力与学科知识的相互拒斥本身意味着一种职业教育课程论危机.行动体系与模块课程并不是两种恰当的言说,它们本身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基于职业行动导向的高职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高职工业设计教育课程体系尚不完善,许多高职院校存在模仿本科课程体系的现象,以致高职课程的内涵与目标混淆不清。因此,高职院校应基于职业行动导向的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重构具体的教学方案并探讨课程体系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郑茵 《华章》2013,(18)
高职院校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是课程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培养目标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要求构建相关知识和技能是关键。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过程是: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转换→学习情境设计→项目教学实施。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工作过程导向式课程开发模式的内涵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中,要解构传统的学科性质课程体系,重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课程新体系。以“双元(学校与企业)”合作的“三阶段(学校-企业-学校)”为特征的开发机制是工作过程导向式课程开发模式的主要内涵。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建筑力学"课程现状,指出了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理论,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解构学科体系的教学内容,重构得到行动体系的教学内容,并提出教学方法改革措施,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适应高职院校学生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3.
围绕“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针对高职教育的职业特点和学生特点,以“工作岗位分析——职业行动能力提炼——教学内容重构——学习情境设计——行动导向教学”五个关键环节为构建主线,探讨了基于职业行动能力培养和行动导向教学的高职课程再造思路,并以“数控设备电气装调与维修”课程为例,阐述了高职课程再造的具体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课程开发岗位适切性不足、课程内容先进性不够、课程教学有效性不高、课程评估系统性不强等问题,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以深化高职课改为研究重点,历经近十年研究与实践,借鉴成果导向(OBE)教育理论,探索出了涵盖“学生培养标准(即学习成果)+教学目标赋值法”课程开发技术、“行动导向教学+五度有效课堂”课程教学实施办法、“三级循环+四度评估”课程质量改进模型的“成果导向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形成了“分析岗位职业能力→研制学生培养标准→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行动教学场域→持续改进课程质量”的高职课程建设新范式,并在多所院校推广应用,成效显著。该成果充分体现了“小切口、大场景”的课改效应,在课程建设理念、课程开发技术和持续改进机制上取得重要创新,实现了课程开发、教学实施、质量改进对专业学生培养标准的形成支撑、实现支撑和证明支撑的逻辑自洽,广受同行认可。  相似文献   

15.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数据库程序设计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对高职课程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以市场需求为逻辑起点,以职业岗位群职责、任务、工作流程分析为依据,进行内容选择与重构。以工学结合为平台,以工作过程为根本,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托,按照岗位行动领域设计课程体系并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境完成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实践中构建属于自己的工作经验、知识和能力体系,从而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的知识体系下,高职教育课程内容设置呈现"平行结构"形式,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局限于零散的知识点。而以过程为逻辑的行动体系则是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从而使其结构呈现"串行结构"形式,从而使每个工作程序都表现为有机整体,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实现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的人才培养目标。本文以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中《存货》章节为例,分析该课程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解构与重构,建立起以行动导向为目标的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7.
高职教育实施"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在于构建与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以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为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开发遵循"岗位(群)调研分析→工作任务与核心能力分析归纳(行动领域)→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学习领域)→学习情境转化→课程评价"流程。  相似文献   

18.
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技术框架中重构高职动漫专业的课程体系,从典型工作任务出发,以职业教育课程理论为基础,通过筛选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构建学习领域课程结构、设计学习情境及设计课程教学方案五个环节,阐述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基本步骤与方法,为高职教师进行课程开发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工作过程的人力资源管理高职教学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力资源管理应用性强,其高职教学应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开发以企业需求为逻辑起点,以人力资源职业岗位群职责、任务、工作流程分析为依据,进行内容选择与重构;以职业情境为依托,以项目为载体,以行动为导向组织实施教学;以岗位行动能力为核心进行教学评价,力求教学过程创造职业情境,培养方法能力;启发学生在实践中构建属于自己的工作经验、知识和能力体系。  相似文献   

20.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课程开发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改革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着眼于高职课程体系的重构,提出了高职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的五个基本环节,即典型工作任务的确定、职业能力与素质要求分析、课程内容的选取、课程体系构建、课程教学模式设计,并对高职工学结合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