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晓岫在《西藏载入中国版图始见于(夏书·禹贡》(载《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一文中指出:《禹贡》所记“九州”包括今日西藏。《夏书·禹贡》是第一部记载中国版图行政区划的地理著作。《禹贡》作为我眼一部地理志经典,其科学性权威性是不可否认的。俄今存(十三经注疏》中(禹贡》将所记,九州之中,就包括了今日之西藏。今日的西藏在当时属于九州中的梁、雍二州。粱、雍二州皆以黑水为界。关于黑水的位置,《禹贡》记:“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危”(围、卫)在藏语里意为中心。三危(围)意指三个中心地区。清康…  相似文献   

2.
有关我国地名的记述,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最古的地志为《禹贡》和《山海经》。《禹贡》成书于春秋战国,它用自然分区方法,假托大禹治水的事迹,历述九州范围内的山脉、河流、物产、土壤、贡赋以及交通线,所载的地名约有一百三十处,是我国第一部富于科学性、综合性的地理著作。较《禹贡》稍早的《山海经》,历举山岳的位置和各地产物的情况,记载的地名约为《禹贡》的十倍,也是我国现存最古的地理书籍之一。以上两书是研究我国古代地名的最早的重要著作。此外,《周礼·职方》,成书于战国时代,指出九州内的重要山镇等,同样是研究古代地名有价值的古代地理著作。《左传》、《国策》、《吕氏春秋》、《释名》《淮南子》等等,均有关于古代地名的片断记载。  相似文献   

3.
三、上古至明朝有关台湾的文献记载《尚书·禹贡》篇,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地理书。它把四千多年前的中国分为九州,其中的扬州,北到淮河,东到海洋。台湾第一部方志《台湾府志》,便说台湾属于扬州之域。而且有人说,《禹贡》所说的“岛夷”,就是指台湾的“番人”。  相似文献   

4.
方志和史书一样,同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一种学科,它是统治人民,巩固政权的工具之一.在我国封建社会初期方志已有萌芽,树立了封建社会方志的雏型.《尚书·禹贡篇》和《山海经》即是这时典型著作.《禹贡》记载方域、地质、物产之外,兼记贡赋、政治,是古代一部人文地理.《山海经》记山川、形势、土性、物怪、古迹以及道里的远近、物产的大概,是古代一  相似文献   

5.
敦煌在唐虞时代,系流沙三危地,《史记》"禹贡三危既宅"即古瓜州今之敦煌《书·舜典》"窜三苗于三危",《禹贡》"导黑水于三危入于南海".《汉书·西羌传》"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注云:"古瓜州今之沙州地."《山海经》《水经注》、《括地志》均有记载,皆以瓜州或沙州即今之敦煌.惟刘逢源《尚书今古文集解》,谓三危即西藏地.按《禹贡注疏》指三危为青海与西藏界上巴萨通拉木山(唐古拉山脉之旁支),刘说慨系本此.《禹贡》"华阳黑水惟梁州".  相似文献   

6.
在二十五史中有地理志者 17部 :《汉书·地理志》2卷、《后汉书·地理志》5卷、《晋书·地理志》2卷、《宋书·州郡志》4卷、《南齐书·州郡志》2卷、《魏书·地形志》3卷、《隋书·地理志》3卷、《旧唐书·地理志》4卷、《新唐书·地理志》8卷、《旧五代史·郡县志》1卷、《新五代史·职方志》1卷、《宋史·地理志》6卷、《辽史·地理志》5卷、《金史·地理志》3卷、《元史·地理志》6卷、《明史·地理志》7卷、《清史稿·地理志》2 8卷。在这 17部地理志中 ,绝大部分对各代政区记载简明清晰 ,一目了然 ,无需再做阅读补充说明。只有《隋书…  相似文献   

7.
甘肃“属《禹贡》雍州之域”说,早已成为人们对甘肃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赞美之词。笔者认为此说疑点甚多,特提出来以就教于方家。一首先从《禹贡》九州疆域同华夏族居地的关系说起。众所周知,《禹贡》这部地理文献,其作者是华夏人,所荟萃地理知识概为华夏人视野所及,导水、导山、土田等级和贡赋等的记述表明,九州疆域乃华夏族所居,原本不含四夷之地。  相似文献   

8.
地理图表有很大的兼容性和覆盖面,是考查学生观察、判断、分析等综合能力的重要工具,因而它也是地理高考命题中最常用的测试手段之一,更是综合测试的重要内容。《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地理》(以下简称“新教材”)中共有各种类型的图表337幅,我们应该在教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重点的确定《小桔灯》是一篇传统课文。我们根据作者的意见,作为一个真实的故事来教,既不象小说那样把人物作为艺术典型来分析,也不象一般散文那样侧重于事件或感情发展的线索。我们是这样来确定教学重点的:1.这篇故事内容不太深,结构也不复杂,它的特点是:通过“我”的回忆,引出事件和人物;故事情节的揭示,人物性格的揭示,都和“我”感情的发展融合在一起。初一  相似文献   

10.
在高中语文课本里的几篇优秀写景散文中,新编入的《云赋》,是别具一格、很有特色的。首先,它的取材和立意,就不落窠臼、颇为新鲜。它不象《天山景物记》那样浓墨重彩地描绘祖国山河的壮丽;也不象《海市》那样绘声绘色地写虚衬实,歌颂今天的生活。《云赋》虽然仅仅是写半空中虚无缥缈、千姿百态和无穷变幻的云,但它通过丰富多彩的想象与联想告诉读者:大自然的一切变化都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并在此基础上,唤起人们热爱祖国万里长空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1.
碣石之名,始见于我国最早的一部地理著作《禹贡》。《禹贡》载“碣石”一名有二处:“夹右碣石,入于河”及“太行、恒山至碣石,入于海。”笔者略述管见:虽“碣石”一名,实二地也。无棣大山《禹贡》云:“夹右碣石,入于河”。《史记·夏本纪》云:“夹右碣石,入于海”。二者所指“碣石”为同一座山体,即今无棣大山,昔称“碣石山”。此山位于今山东无  相似文献   

12.
<正>王若虚说:“扬雄之经,宋祁之史,江西诸子之诗,皆斯文之蠹也。”在这以下又说:“散文至宋人始是真文字”(《滹南遗老集·文辨》)。这话虽然未免过甚其辞,却也指出了宋人散文的一个特点,即:不象扬雄之经那样艰深,不象宋祁之史那样生涩,也不象江西诸子之诗那样奇险,而是写得平易自然。王若虚所谓“真文字”,当指平易而言。《文辨》另有一条云:“凡为文章,须是典实过于浮华,平易多于奇险。”可以为证。  相似文献   

13.
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教授继《河山集》后又一部历史地理著作《河山集》二集,已由三联书店出版。全书收入了作者从1972年以后陆续写成的十三篇论文,除了最后四篇论述《禹贡》著作年代和探讨古代长城遗迹外,共余九篇都是关于黄河历史地理的论文,几占全书篇幅的80%。这九篇论文,虽然论题互不相同,内容各有所主,但各篇之间却紧密联系,互相发挥,把黄河历史地理上  相似文献   

14.
《魏志·倭人传》是研究日本早期历史最翔实的原始资料。本文通过对《魏略》佚文中关于《旧志》的记载和《魏志·倭人传》中“住七八十年”的分析研究,认为该传前四段的主要内容,即有关日本列岛各国的方位里程、风土人情、历史沿革的记载出自《东观汉记·地理志》,其作者是伏无忌和蔡邕,它反映了二世纪初或者更早一些日本列岛的状况。  相似文献   

15.
柑橘生南国     
柑橘作为一种美味的水果由来已早,《尚书·禹贡》中就说扬州出产的橘子和柚子是一种特殊的贡品。屈原的《橘颂》中  相似文献   

16.
汉赋以铺陈之法来体物,就汉大赋主要类型与代表性的篇目来看,它的铺陈是一种地理铺陈,亦即刘勰所说的“体国经野”。《西都赋》《上林赋》诸篇皆可为证。汉赋的地理铺陈渊源久远,它源于贡赋制度。贡赋各有等差,故须罗列分明,此乃铺陈之源;贡赋附着于土地,故与地理密切关联,此系地理表现之源。贡赋之地理铺陈于《禹贡》已见端倪,但对《诗经》赋法的片面理解导致未能追溯到汉赋地理铺陈的贡赋之源。  相似文献   

17.
《国殇》在《九歌》里,正如马茂元先生说的那样,是一篇“和其他各篇有所殊异”、“独标一帜”的作品.它不象其他篇那样写神与神或人与神相恋的故事;它写的是一个激烈的战争场面,塑造了为保卫楚国而勇武不屈,视死如归的将士们的英雄群象.它与《九歌》其它篇一样,也是有所寄托的.屈原之作《国殇》旨在“风谏”.作者是以战争题材,借对死难将士们的赞美和歌颂来劝谏楚王的,希望楚王“悟过改更”,以振兴楚国.  相似文献   

18.
说明文探源     
常奇 《语文知识》2003,(9):F004-F004
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了说明文的雏形。《尚书·禹贡》《周礼》《仪礼》等都有说明性的文章。《尔雅》《夏小正》《礼记·月令》也是说明性质的。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魏晋南北朝时期郦道元的《水经注》,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用说明文介绍文字、地理及农业生产知识的名著。唐宋时期的“记”“笔谈”“杂识”之类的文章,亦多以说明为主。如唐代韩愈的《画记》是说明文中的佳作,曾被后人推许为“周人以后,无此种格力”。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有大量的说明文。明清两代用说明文撰写的论著已大量涌现,如:明代朱应星的《天工开物》,李时珍  相似文献   

19.
考证《三国志·董卓传》、《刘表传》等篇中10处记载不确切和传抄讹误的地方。这些地方涉及到职官制度、法律制度以及地理等,有些还关系到对整个文本的解读。  相似文献   

20.
欧内斯特·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世上之光》(The Ligt of the World),不象他的其它作品那样受到人们的普遍注意和赞赏。在浩如烟海的关于海明威的评论、传记之中,很少有人提到这篇作品,在我国尚未见到评论文章,而海明威本人却表示很喜欢这篇小说。社会评价与自我评价的这种反差引起了笔者的兴趣,本文试就《世上之光》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构思作一评论。这篇小说引起的反响如此平淡,恐怕起因于它的故事情节过于平淡。小说叙述了尼克和他的朋友汤姆在旅途中一段平平常常的经历:他们进城走到一家小酒店,受到酒保的冷遇,然后来到火车站,同几个候车的男人、同性恋者和等车的妓女闲聊一会儿就上路了。对于这么一篇几乎无情节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