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白先勇与西方人道主义有着深刻的精神关联,其中朴素的人本主义观念直接形成了他以人为核心构筑自己艺术世界的文学观,存在主义具有的人道主义精神内涵使其在创作中执著于对人的生存形态的关注和思考,并由此体现出浓厚的生命关怀意识,基督教的博爱精神使其创作始终流注着一股悲天悯人的情怀。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的影响也使其小说创作中的人道主义具有民族的传统色质。  相似文献   

2.
福克纳小说植根美国南方地域文化,其小说中的人道主义本质上是基督教人道主义,在超越乡土的同时也带有地域文化的局限性。白先勇受福克纳作品中“基督精神”的影响,但他一方面将基督精神和佛教教义融于一体,另一方面又集中西文学影响于一身,中西因素的化合使其小说中的人道主义呈现中西合璧的色彩,表现出博采众家,“六经注我”的巨大文学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3.
《集宁师专学报》2020,(2):26-30
赴美留学是白先勇小说创作的一个分水岭,去国后的小说创作相较早期作品有显著提高。在这一过程中,珀西·卢伯克《小说技巧》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小说技巧》对白先勇创作的影响首先是整体性的,它促进了白先勇理论自觉性的形成,其对于形式的强调也让白先勇将创作目光更多聚焦于形式之上;其次这种影响也是具体的,《小说技巧》中提到的绘画法、戏剧法、视点转移等理论都被白先勇吸收并贯通到他的小说创作里,这使得他的创作技巧逐渐纯熟。  相似文献   

4.
作为台湾第四代作家,白先勇在文坛上享有“奇才”的盛誉。在他的小说主人公中,以女性形象居多,表现出他对女性的特别关注。本文就是在解析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基础上结合了女性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思想,以期更进一步发掘白先勇小说的文本价值,或许对白先勇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白先勇是台湾当代蜚声海内外的作家,他的文章,语言精美,主题深刻,具有悠远的境界和无穷的韵味,许多作品已成为华语文学作品中的经典。白先勇的小说,体现着他本人的忧患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在悲怆与怅惘中使人的灵魂震颤,使人的灵魂得到净化和升华。白先勇真正做到了用文字来表现人内心中无言的痛楚。  相似文献   

6.
死亡是白先勇小说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本文紧紧抓住将军之死这一关键点,通过对白先勇小说创作中死亡事件的统计分析,把将军之死纳入到白先勇小说创作的死亡主题中进行考察,力图通过论述死亡给个体所带来的悲剧性体验,进而关注小说深蕴的生命内涵,以及死亡书写本身对作者所具有的生命超越意义,力图为打开白先勇小说研究的新局面提供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常世举 《天中学刊》2007,22(3):69-71
白先勇的小说创作中浸润了浓厚的宗教意识,既有人生本苦的佛家体验,又有悲天悯人的基督情怀。白先勇能够成功地疏导自己的情感焦虑,这与他对宗教具有某种程度的亲近有关。他最终并未皈依宗教,但他的创作与宗教血脉相连、精神相通。  相似文献   

8.
"青春短暂,艺术永恒"的创作理念几乎从一开始就深入白先勇意识,进而成为其艺术创作的表达主题之一。本文试图以青春与艺术这一组关键词为切入点,把白先勇同性恋题材小说创作纳入到时间创伤里进行考察,通过对作者前后期小说创作主题意蕴的比较阅读,来探讨白先勇同性恋题材小说创作中对青春焦虑与艺术救赎的探讨,进而关注作者由此传达出来的创作理念以及审美意境。  相似文献   

9.
纵观白先勇先生的小说,我们发现沉沦意识如一根红线贯穿于他创作的始终。这种沉沦意识,既具历史的渊源,又有现实的原发情境。郁达夫的小说《沉沦》轰动当时,波及后世,为白先勇的小说创作提供了某种参照的可能。白先勇的小说中,无论是情感的呈现、心理的刻画,还是行为的展示中,都带有了浓郁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文学人道主义复活的大背景下,在西方人道、人本主义思潮的诱发下,根据中国的精神现实和生存现实,新写实小说应运而生;同时,新写实小说的创作扩展了人道主义的范围并以隐性的叙事策略呈现出作家的人道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1.
《纽约客》对社会化生态的悲悯情怀,也是出国留学人精神的表现。白先勇通过创作,试图把人类心灵中的痛楚变成字,原因在于他对中国现代历史的不幸感,于是他关心整个中国人历史,并且赋予作品形象以“时光隧道”般的穿透力。可,白先勇小说也是书写中国化现象和人忧郁史的有机素材。  相似文献   

12.
白先勇小说的独特艺术风格与他丰富、曲折的童年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童年经验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对白先勇的小说创作产生了较大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濡染和承受,母爱的丧失,疾病体验,手足之情,家道败落,生活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白先勇的短篇小说集《纽约客》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华文文学的力作。细读《纽约客》可以发现,白先勇在《纽约客》中为我们书写了人和文化的命运选择的三种模式:抗争、妥协、遗忘与麻木。从这三种模式中,不仅可以看出白先勇对人的命运与文化的命运的双重焦虑与思考,同时也体现了白先勇小说独特的哲学价值与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4.
白先勇在《谪仙记》中让读者感受到海外游子的生存境遇,品味出他们内心的痛楚,并引发对于乡愁的深思。李彤的身上有着作家白先勇的影子,李彤那压抑在心底不予道出的痛苦,正是白先勇彼时心境的流露。  相似文献   

15.
白先勇有相当一部分小说在本质上都可以说是一首怀古诗,他小说中人物的命运与整个历史的命运休戚相关,其作品有着强烈的历史感和沧桑感,选取中晚唐时期的几位家世或时代背景与白先勇相近的诗歌作者的作品,逐一寻求他们与白先勇作品之间的“呼应”关系和传承“渊源”。  相似文献   

16.
由于家世的影响,世事的变迁,坎坷的人生经历,白先勇小说的总体特征和情感氛围都呈现出深深的悲剧意识。白先勇小说的悲剧意识首先来自背景气氛的营造上,其次表现在艺术手法的独特选择上,最后还体现在历史对于个体命运的干涉上。  相似文献   

17.
白先勇作品中的乡愁不仅是一种故园之恋,更是一种"文化乡愁"。独特的生平经历与性格气质使文化成为白先勇寄托乡愁的重要载体,对传统文化的殷切关注,以及对传统文化美学观念与表现手法的借鉴使白先勇的作品充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有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的厚重。  相似文献   

18.
白先勇的短篇小说,以最擅长刻画女性形象而蜚声海内外。本文着重从四个方面对他笔下的女性形象进行了梳理。1.迷失的夏娃们;2.零落的侯门贵妇;3.各具特色的风月女子;4.欧风美雨中的“中国”丽人。白先勇在塑造女性形象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再次印证了“文学是人学”的永恒格言。  相似文献   

19.
从现代叙事伦理学的角度看,台湾作家白先勇在短篇小说集《台北人》中,以其悲悯情怀"执着地品尝人生况味",把叙事的触角伸展到人物命运的内核,触摸到人物生命内层的脉动和心灵深处的战栗;以对人性最富敏感和深邃的理解力,表现了内在人性的复杂和丰富,展示了人性范畴内的生命内容,从而建构了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方式,创造了一种文学道德--人性之美、生命叙事.  相似文献   

20.
白先勇的小说<永远的尹雪艳>运用写实象征的手法,塑造了一个冷艳其外、冰雪其中的女人形象,这是一个集灾难和死亡于一身的形象,这个形象象征了一个黑暗、腐朽的旧时代的没落和衰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